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领导文萃》2008,(4):122-122
■面向阳光,你就不会看到阴影。■蠢人根据一个人的语言去推测他的内心,智者根据一个人的内心去推测他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傻瓜与智者     
东篱子 《决策》2011,(5):67-67
在一个城市里。住着一个傻瓜,他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瓜而感到苦恼。 有一天,一位专门为人解答人生困境的智者,来到这座城市,傻瓜便跑来向智者求助。  相似文献   

3.
正小国的大政治家李光耀是当代智者,他说过的话,这一句那一句都成了世界名言。天地间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人跟人怎么会相差这么远?他有一段公开谈话,引导我们深入思考领导者是否天生这个话题。他表示,领导者的特质是天生的,他不相信可以通过教导产生。他认为,你可以教导一个人成为一名管理者,但不是成  相似文献   

4.
智珠二则     
一个人如果夸赞你不具备的东西,他是想得到你拥有的东西。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相似文献   

5.
札记摘抄     
成就 人有了成就会很孤独。那时,他的朋友会离开他,有的是因为嫉妒,有的则怕他认为会给自己添麻烦。 才能与本领 才能不仅是能干什么的本领,还包含一些其他的心理和道德素质。如对一个讽刺作家而言,勇敢与正义感不会只是它微不足道的组成部分吧!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国王,雇用很多智者。因为比他更强的邻国准备攻打他,他觉得害怕,便把智者召来,说:“我想找一个特别的方法,能使我在不快乐时高兴起来,在快乐的时候看到它会变为悲伤。”  相似文献   

7.
领导者四维     
“蓝图设计”建筑工人可能对所建房屋的通盘设计一无所知,无论如何,他不会心中老记挂着设计图样。一般人很少想到自己一生的整体路程和特征。一个人要让自己的事业具有价值,就需要不时地把注意力转向一生的“蓝图”,也就是一张具有设计概要的小草图。当然,要这么做,他必须运用“认识自己”的格言;他必须对了解自己的方法有若干进展;他必须知道最为关键的目标是什么,他最想拥有的快乐是什么。还有,在那之后,什么在他思想中占据着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他必须找出,就整体来说,真正的使命是什么,他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跟世界的一般关系如何?控…  相似文献   

8.
杨保生 《经理人》2004,(12):53-53
做品牌的人总是给人个性张扬的感觉。但杨保生却不太一样。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他非常低调,他说他的经历其实很简单。但是,在他人生的每一个漂亮的转折点都让我们看到, 他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清楚如何去达成目标的人。杨保生热爱工作,他从来不会被动地等着被安排工作,他总会很主动地去思考自己要做的事情,想着应该怎样把事情做好。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在他看来,生活和事业  相似文献   

9.
<正> 《白虎通义·情性节》中指出:“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而知著也。”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也就是知识广博的人,能够对以前听到的事情有独立的见解,不会  相似文献   

10.
一流的人没有时间可以像凡夫俗子一样浪费,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多一流的事。他不能过凡夫俗子的生活,不能在人生的许多事情上,作凡夫俗子的反应,他必须放弃或减少凡夫俗子的快乐、郊游、娱乐、爱恨、争执、答辩和澄清。他必须忍住不为小事所缠,他有很快分辨出什么是无关事项的能力,然后马上砍掉它。假如一个人过于努力想把所有事都做好,他就不会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相似文献   

11.
聪明和智慧     
<正>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智慧则是一种生存的境界。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是聪明人,而能吃亏的是智者。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  相似文献   

12.
只要努力去做,事情就不嫌多,而且就会有收获。只要选择了等,就会什么也来不及做。 有个年轻的国王登基,为了治理好自己的王国,他决心学习天下的智慧。为此他征召国内的智者,命令他们把所有的智慧书搜寻来,供他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13.
职场智语     
正1.搞政治就像骑自行车,弯腰但要看前方,保持沉默但要拼命骑踏。2.权力最好的延续是选准并培养好忠诚而能干的部下,他越成功,你越辉煌。3.当红的时候,享受成功;不红的时候,享受生活。4.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运气总是留给有勇气的人。5.少说话会更有威严,不揽权会更有权,勤交心会更同心。6.有一种人永远不会走错路,那就是原地踏步的人。7.不敢生气的人是懦夫,不去生气的人才是智者。8.人的不幸,在于他们不想走自己的那条路,总想走  相似文献   

14.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一位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智者。有一天,林肯来到华盛顿的大街上,只有几个着便装的卫兵在身后不远的地方保护着他。那时还没有电视等媒体的传播,他只要稍加装扮就不会被人认出来。忽然,他看到在一家名为《智慧》的杂志社门前围了一大群人,于是也好奇地凑了上去。结果发现,在华丽的墙壁上竟钻了一个小洞,洞旁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不许向里看!”但好奇心还是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向里观望,林肯也顺着小洞向里看,原来里面是用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组成的《智慧》杂志的广告。林肯总统觉得这家杂志的广告很有创意,就吩咐秘书为自…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不信谣、不传谣,需要的不仅是责任,还需要识别谣言的“智慧”。我国的教育,当前普遍缺乏对受教育者的说理教育,因此,受教育者逐渐养成“主题先行”的思维习惯,会盲目接受一个观点,而不会去分析观点是否有事实依据。另外,由于习惯了接受观点,因此,很多人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有人问水均益"怎样当一名合格记者"时,他颇有感触地说:"十几年下来,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一名记者首先要是一个善于待人接物的活泛人。用南方人的话说,就是要‘灵光’。作为一名记者,如果不会和人打交道,不会说话,不会办事,不会察言观色,不会结交朋友,那这个记者恐怕麻烦就大了。"事实上,水均益就是一个很"灵光"的人,是个很会和人打交道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巴菲特说,"股市与上帝一样会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股市与上帝不同的是,他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投资需要方法、理财需要指导。在中国投资理财,你要做些什么,才能成为巴菲特?  相似文献   

18.
自己的时间     
流沙 《领导文萃》2012,(22):104
已故著名作家孙犁有一件趣事。他有一个出国机会,却放弃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不会打领带。这个答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孙犁说,有人觉得出国是一种快乐,而他不觉得是快乐。那孙犁的快乐是什么呢?在《书衣文录》里,孙犁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1975年11月16日上午,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纸装书,甚适。"这就是孙犁的快乐:在冬日的上午,阳光洒在书桌上,没有人打扰  相似文献   

19.
说知论智     
王蒙 《领导文萃》2012,(12):100-101
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指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仅仅有一种绝活儿,人们会称赞你心灵手巧,称呼你是能工巧匠,却不一定认为你很有智慧。  相似文献   

20.
正在生活中,很多人讨论什么才是公正的,但背后其实很可能是在对效率做出考量。我们不能随便把人投进监狱,除非给他一个公正的审判,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人力资本会受到随意的破坏,人们就不会有积极性去积累自己的人力资本,懒惰和无知就会成为世界的常态。我们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除非给出合理的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