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众生平等的思想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佛教在世界广为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北朝时期既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阶段,也是北方各个民族融合的关键时期,两者在此时发生了交集。由于北方各民族基本上都接受和或多或少的信仰佛教,所以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就有可能成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理解和借鉴的桥梁,在共同的宗教团体和宗教生活下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国家意识,促进了当时的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2.
张孝祥的思想颇多禅宗随缘妙悟的成分。其禅学思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宋代浓厚的的禅学氛围和禅宗学说;二是张孝祥家族笃信佛教的传统。张孝祥与禅宗的重要宗派临济宗的高僧多有交往,并崇信高僧大慧宗杲的学说。而其家族对佛教有虔诚的信仰,张孝祥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孝祥的思想颇多禅宗随缘妙悟的成分.其禅学思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宋代浓厚的的禅学氛围和禅宗学说:二是张孝祥家族笃信佛教的传统.张孝祥与禅宗的重要宗派临济宗的高僧多有交往,并崇信高僧大慧宗杲的学说.而其家族对佛教有虔诚的信仰,张孝祥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本体、透显本体的方法以及现实生存三个方面,对临济思想与中国道家学说进行了比较研究。临济禅作为中国佛教的一种形式,秉承了印度佛教的宗教本质,但其思想受到中国道家的深刻影响,从而开出了禅学实践的现实维度。道家因而成为临济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5.
1633年,赫伯特成功地出版了宗教诗集《圣殿》,奠定了他成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玄学派诗歌代表的重要地位。赫伯特宗教诗歌中所蕴涵的虔诚的宗教思想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但是,大部分读者注意到的都是赫伯特诗歌中的宗教意象,很少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园林意象。园林意象常与爱情主题联系在一起,但与其他园林诗人不同的是,赫伯特在园林诗歌中并没有描绘世俗园林带给人们的感官愉悦,而是通过园林意象表达了他对上帝虔诚的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6.
徐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个性独特的作家。从早期社会改革的实践者到晚年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徐以其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把宗教关爱的目光投向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对理想人生的憧憬。徐的很多作品传达出强烈的宗教感,在佛教意味、道教色彩和基督教情怀的交融中抒发对于人性与心灵深处的探询和对于人生哲理的宗教式感悟。  相似文献   

7.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个性独特的作家.从早期社会改革的实践者到晚年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徐訏以其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把宗教关爱的目光投向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对理想人生的憧憬.徐訏的很多作品传达出强烈的宗教感,在佛教意味、道教色彩和基督教情怀的交融中抒发对于人性与心灵深处的探询和对于人生哲理的宗教式感悟.  相似文献   

8.
佛教传入中国后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接受本土法律的规制,佛教教义和戒律逐步刻上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烙印。同时,佛教教义和戒律中的众生平等、慈悲报应、地狱、忍辱和合等思想也日益影响着传统法律思想,改变或强化着帝王贵族、氏族官僚以及普通百姓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观念。究其原因,佛教以儒家思想为桥梁影响传统法律思想、佛教受世俗法律的特殊规范、佛教戒律与法律的相通与互补等因素使佛教影响传统法律思想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顿悟成佛论是惠能南宗禅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惠能将佛教禅学的中国化推向极至,以与印度禅相区别的显著标志。惠能继承了东山法门中顿悟心性的倾向,并在以般若释心性的同时,将其发展为置于不假渐修的基础之上,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既与东山门下各系明显地区分了出来,又开创了中国禅的新阶段。惠能所说的成佛,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精神上觉悟和超脱的境界,并不脱离众生世间和世俗的生活。惠能通过融摄般若学和佛性论,以人们的当下之心为依持,把禅修、悟境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出世的佛教立足于现实的土地上,开出了东山法门的新义,促成了南宗禅在全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中的芸芸众生及其佛教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生,是佛教对未成正果的凡夫的称呼。佛经里有许多关于“有情众生”的论述,其中所表现出的态度是期待和悲悯的。佛教有关众生的观念,对中国的神魔小说,尤其是宗教题材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从剖析《西游记》中的众生形象入手,研究佛教文化视野中的小说特征,揭示出特定历史条件下小说中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11.
将佛教引入到学术中来,是近现代学术的主要特色,禅宗是中国佛教特殊的宗派,它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但值得深思的是,禅宗是否属于宗教?这不仅关系到宗教或佛教本身,而且也是超乎了宗教或佛教本身的重大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禅宗与北宋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是社会需要选择的结果。本文以较为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动态的眼光,分析禅宗与北宋艺术精神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中国古典艺术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禅宗兴起之后,禅学与诗学相互渗透而走向一体化,诗歌由于禅宗而多了一些哲理的情趣和禅悟的启迪,禅宗由于诗歌也多了一些情感的韵味和审美的情怀.月意象在诗禅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营造出了一种新的禅境与诗境.禅宗可以借月喻指禅宗的佛性、佛身和圆通之境,月意象在禅诗中可以借助佛理玄机的诗意表达增强诗的审美意蕴,禅宗思想的美学精神深化了咏月诗的情感内涵.月意象在诗境与禅境的相互交融中达到了物我同一的审美观照,为中国古典文化增添了新的神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受到禅宗及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哲学基础上与极简主义园林相契合。通过对宋代文人园林、现存皇家园林及江南私家园林庭院植物景观的分析,并与现代极简主义园林植物的应用形式进行对比,提出了古典园林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中所蕴含的极简主义思想,为极简主义园林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戏曲古老剧种———昆曲发展的兴衰历史与中国古典园林关系的介绍,阐述了昆曲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深厚渊源,并通过对古典文学名著和经典剧目中有关昆曲与园林内容的描述,论述了园林文化与昆曲文化共生共荣、相辅相承的关系。提出了昆曲是最适合中国古典园林的音画意境,体现着人文思想和园林文化的精髓。昆曲已融入了园林的审美文化,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当代禅美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禅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美学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当代禅美学研究在禅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佛禅与中国传统文艺形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研究角度主要是分析禅与艺本质上的深层联系以及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艺作品中总结禅美学的内在规律,研究方式已初步突破传统美学的感悟式思维,而趋向于涉取西方、哲学、心理学的成果。禅美学研究的不足在于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存在着视野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禅宗“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教义,诗意地解决了自我超越与自我完善的宗教课题。它以一种极富魅力的文化智慧,契入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消除了佛圣与世俗生活的界限,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宣喻其独特的宗教教义,因而 其偈颂、禅诗、语录等,都极富诗的形象特征。禅宗内在精神的诗意化,是儒道文化精神 的宗教体现,是以中国文化心理为底蕴的。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的核心范畴 ,对于它形成的理论渊源问题 ,研究者多倾向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 ,基本认为它是在老庄哲学和禅宗心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而对于佛教的影响 ,仅作了词源学的考述 ,未能从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联系中作深入探讨。本文从分析意境的基本思维模式出发 ,认为意境在形成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客合一的一元论思维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印度佛教的中观哲学影响而形成的 ,以龙树的中观论为代表的中观哲学是意境形成的不可忽视的理论基石 ,大乘中观思想直接影响到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并最终促成了意境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在武士阶级和幕府政权的保护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五山禅僧为主体的汉诗人通过禅宗接受中国优秀文化,掀起汉文学风潮,产生了主导当时日本文坛的"五山文学"。五山文学完成了从"偈"到"诗"的演进,推动了早期汉诗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主流文学的特点,成为日本汉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所以禅宗的世俗化,普及的不仅是宗教的禅、哲学的禅,而且是文化的禅、文学的禅。  相似文献   

20.
宋初社会还没有稳定的时期,在宗教和文学上,受到晚唐五代的影响.禅宗继承晚唐五代禅宗的馀绪,加上帝王对禅宗采取了复兴和支持的政策,带来禅宗的发展.禅宗思想与文学融合起来,对宋初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禅宗的引向内心的追求,改变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念和思维方式.禅宗思想使宋初文人们产生了恬淡宁静的心境追求和感伤低沉的情绪两个方面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