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齐新 《西域研究》2013,(1):135-137,142
2012年8月20~22日,《新疆通史》编委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辽宋金时期新疆历史学术研讨会".来自区内外60多位专家、学者就这一时期新疆历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辽宋金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也是新疆历史的转折时期.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以后,内地先是五代十国争强,接着又是辽宋金对峙.在这一时期,新疆也出现了三个地方政权,即喀喇汗朝、高昌回鹘王国和于阗李氏王朝.1006年,喀喇汗朝灭于阗李氏王朝,统有阿克苏以西地方.而在内地,辽被金灭亡以后,王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于1132年建西辽政权,都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托克玛克).新疆及中亚阿姆河、锡尔河、咸海一带,都处在西辽的统治之下,历时近一个世纪.荣新江在《辽宋金时期西域史的几个变化》中认为,回鹘西迁、吐蕃势力的垮台、各绿洲统治者纷纷建立政权,最终形成三个政权,根本改变了过去的西域传统的政治格局.面对这一时期的新疆历史进行研究,仅仅依靠汉文史料是不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的价值突显,中亚考古、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不可忽视.华涛的《辽宋金时期西域研究的几个进展》,从钱币上反映的喀喇汗朝汗王室回鹘族属问题、元代葛逻禄家族人物研究进展和西域操突厥语部族社会的"中国"形象等三个方面,介绍了辽宋金时期新疆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福乐智慧》与喀喇汗王朝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福乐智慧》的历史意义在于应时代之要求,对伊斯兰文化和突厥文化进行整合,奠定了新的文化——伊斯兰-突厥文化的基础。它在制度文化层面上肯定喀喇汗王朝的政教分立,为其后历代政权沿用不替,避免了政教合一的高度专制所造成的整个社会生活窒滞;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继承和发扬突厥文化传统,积极吸受伊斯兰文化成分,加以整合,形成自己的精神文化特色。在此基础发展起来的维吾尔文化,久经历史的磨炼和丰富,不仅不同于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伊朗文化,而且也有别于突厥语其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不得逞,到处碰壁。今天我们这个古老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正处于又一次社会转型时期,维吾尔文化同整个中华文化一样,也面临着文化整合这一重大课题,重温历史会给人们以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3.
波斯文化对中亚以及小亚细亚的伊斯兰传播的影响是深远的 ,甚至当回族文学家、史学家张承志在新疆考察时不由得感慨突厥的伊斯兰文化是波斯文化的继续。实际上 ,波斯人对于伊斯兰兴起后数百年间的巩固发展 ,尤其是在突厥的伊斯兰化过程中更是如此。如果说阿拉伯人是通过武力和政权来发展伊斯兰 ,那么波斯则是通过文化来传播伊斯兰。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蒙古帝国以前对迁移到中亚的突厥部落的同化 ;蒙古帝国后对突厥化的蒙古汗国政权的伊斯兰化 ,既有王朝通过武力来传播伊斯兰 ,也有商人、托钵僧通过自身的行为感化异教徒而使之皈依。波斯…  相似文献   

4.
泰奥菲拉克特·西摩卡塔关于突厥人和中国的记录是现存拜占庭文献中对远东记载最为详备的文本。曾有一个有关突厥—拜占庭双边政治背景的假说,其推断来源则是:和莫里斯通信的不知名可汗就是达头,泰奥菲拉克特·西摩卡塔还引用其国书,他是突厥汗国开国君主的侄子,在很长时期内(576~600年)出任西突厥地区统帅,随后成为整个汗国的大可汗(600~603年)。把泰奥菲拉克特著作节选提到的事件从598年重新断代到595年,并且依据从中国新疆昭苏县发现的粟特铭文,则很显然和莫里斯通信的人不是达头,而是泥利可汗,595年泥利自称是最高可汗并且控制天山北部。泥利也是6世纪末分裂突厥汗国的王朝战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而那时达头从官面上还只是他的下属。  相似文献   

5.
(一)众所周知,《福乐智慧》一书,就内容而言,以其包容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亦即喀喇汗朝的政治社会制度、法度与道德标准,哲学与宗教,学术与教育,文学与艺术等等百科全书武的博大内涵;就风格与体裁而言,作为维吾尔族和其他突厥语系民族文学史上空前未有的一部宏伟长诗或大型诗剧,作为十一世纪维吾尔族文学语言的光辉典范,而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光辉的明珠。特别是伊斯兰教早已在喀喇汗朝的国土上占据了统治地位,使用阿拉伯、波斯语在文化学  相似文献   

6.
由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众多专家学者经10余年精心编写的我国首部关于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历史的专著《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终于公开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实现了新疆许多从事、关心伊斯兰教工作者的多年愿望。这不仅是新疆宗教研究中的一项丰硕成果,也是新疆史学界的一件喜事。众所周知,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宗教长期并存发展的地区。特别是伊斯兰教,不仅在新疆历史的发展中发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今天新疆信仰民族最多、信仰人口最多的一种宗教,对今天新疆政治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对伊斯兰…  相似文献   

7.
一 喀喇汗王朝是西域历史上第一个突厥语-伊斯兰政权,它的文化成就对以后突厥语-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喀喇汗王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特别是新疆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中国新疆地区多次发生民族分裂事件,严重地危害了我国边疆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稳定和国家安全。“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是伊斯兰世界和突厥语族抵御西方殖民侵略、谋求自身发展的特殊时代产物,但其传入新疆后,被地方民族分裂势力利用,成为新疆现代民族分裂主义的理论依据,并被不断付诸于政治实践。通过对“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形成、在新疆的传播和对新疆民族分裂活动的影响做一历史地探索,进一步揭示开展反对和打击民族分裂主义运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统计了《突厥语大词典》中有关喀喇汗朝的官号及尊号的各种词汇 ,主要是对它们的词源进行了考证 ,动态地描绘出了该王朝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0.
《兰州学刊》开辟的专栏——兰州历史的研究。连载赵一匡先生有关金城历史的文章。文章探讨了金城历史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读了受益不少,但也有问题需要商榷,仅就《两汉时期的金城》部分提点看法: 一、关于史料的引用问题 《两汉时期的金城》(以下简称《两文》,在引用资料方面,一是引用《资治通鉴》作为论证两汉历史的主要证据,二是引用象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这样后人著作来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维吾尔族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前时期,居住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的居民,主要是操印欧语系语言的塞人、月氏人或吐火罗人,他们属欧罗巴人种。汉唐时期,匈奴人、汉人、羌人、高车、突厥、吐蕃人等,先后进入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区,不可避免地与之发生民族间的同化和融合,但该地区的民族构成和分布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八九世纪及其以后,随着大批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部落南下,以及回鹘的西迁和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的居民开始了回鹘化和伊斯兰化的进程。经过六七个世纪的融合发展,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在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和宗教诸方面逐渐统一,该地区居民的回鹘化和伊斯兰化最终完成。于是,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近代维吾尔族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陈世明 《西域研究》2001,(4):105-106
一、工作启动情况中文古籍二十四史中保存了丰富的有关中亚地区(包括蒙古高原、河西走廊、青海、新疆、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哈萨克斯坦草原南部、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北部以及巴基斯坦西北部)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又是研究中亚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民族以及风土人情的可靠依据。俄国著名史学家B·B·巴尔里德在他1922年出版的《突厥斯坦简史》中说:“我们关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后7世纪间的中亚所能知道的一切,几乎都取之中国史料。”法国著名史学家韩百诗在他1966年出版的《中亚历史和文明研究概论》中也说:…  相似文献   

13.
西突厥纪事     
西突厥的研究在我国史学上是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虽有少量关于西突厥史的文章发表,但其中所涉及的问题,有不少尚待商榷。历史事实是问题讨论的基础,故我先发表这篇《西突厥纪事》,以就正于先进的史学工作者,其它问题,容后讨论。突厥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它的最高统治集团姓阿史那氏。突厥在公元六世纪中叶兴起于今新疆东北部,后来势力扩展至大漠南北及西域、中亚一带,至八世纪中叶退出我国历史舞台,其活动时间长达二百年之久,对中国的以至世界的历史,都曾发生过巨大的影响。突厥之正式分裂为东西二部,始于公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意义上讲,《因萨蒂经》能使我们了解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可以了解到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社会。古代维吾尔人的多元宗教文化、宗教哲学思想、语言以及接受伊斯兰教前夕和伊斯兰教进入时期的宗教斗争。  相似文献   

15.
穆罕默德·谢里甫是我国天山南路叶尔羌汗朝时期伊斯兰教苏非派著名人物.文章通过对其生平及所创乌瓦伊西耶教团的研究,论述了苏非主义在西域传播发展中形成的地方特色,说明了穆罕默德*谢里甫及其教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历史作用和在学术文化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在我国流传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对伊斯兰救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迈进。近两年来撰写出版的著作虽然只有10多部,但都有新思想,新观点,这些著作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伊斯兰救历史和当前伊斯兰思潮的研究。对伊斯兰教史的研究我国学者的实力较强,但对伊斯兰救思想的专题研究比较薄弱,至今汉有日本学者井简俊彦的《伊斯兰思想史》(秦惠彬译,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2003年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国学者马通先生的《伊斯兰思想史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时间问题,首先介绍了以往学术界的三种说法,并重点就新疆伊斯兰教传入上的“唐代说”列举了诸多史料以佐证,从而认为该教传入新疆地区至迟不会晚于公元10世纪上期,但这只是一个“时间下限”,而《旧唐书》关于“开元初(713)大食遣使来朝”的记载则应确认为伊期兰教从陆路传入我国的最早时间,这也是该教传入古代新疆地区的“时间上限”。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6月25~26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协办的"新疆屯垦史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五家渠市兵团党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大会收到论文近80篇,内容涉及历史时期新疆屯垦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等相关问题。兹将研讨情况简述如下:一、历史时期新疆屯垦屯垦戍边是我国历代王朝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国策,新疆有着悠久的屯垦戍边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一、争论的由来与症结Chigil/igil 为突厥——重要部落,多见于突厥、波斯、阿拉伯文记载。突厥文回纥毗伽可汗碑(1)已有igil 之名,10世纪末波斯文佚名《世界境域志》(2)与11世纪阿拉伯文马合穆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3)皆列为专章或专条,还在他处不止一次提到,伊斯兰文献中也屡出现。Chigil 不仅记载多分布范围也很广,乌古斯人甚至把居住  相似文献   

20.
耿世民 《西域研究》2004,(3):116-118
早在 1 8世纪 3 0年代法国学者就对回鹘历史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他们是 :古比 (R .P .Goubil)于 1 73 9年出版了与回鹘史有关的《成吉思汗及蒙古诸王朝史》。② 接着杰古英格斯 (Deguinges)发表了《匈奴和突厥起源考》和四大卷的《匈奴、突厥、蒙古通史》。③ 2 0年后维斯德卢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