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俗话说“一娘生十子,十子不一样”,母亲与小姨长得差别很大,小姨苗条而白净,当初,相亲的时候,父亲和漂亮的小姨一见钟情,在媒婆的撮合下,定了这门亲事。父亲结婚那天,鞭炮声中,掀开轿帘,眼前不是我那漂亮的小姨,而是黑瘦矮小、满脸麻子的母亲。满面春风的父亲脸色一下变得惨白。父亲无奈地娶了母亲,因为母亲家有钱有势,父亲不敢反抗这桩欺骗性的婚姻。几年后,姥爷患病去世,我的几个舅舅为了瓜分财产,亲情反目,同室操戈,家道很快败落,几个舅舅对我母亲的生活不再过问。做民办教师的父亲对母亲的厌恶一下子剧烈地表现出来了,经常无缘无故地发…  相似文献   

2.
骆昌芹 《老年人》2011,(4):25-25
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在我们年幼的时候,父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得时常出外疏浚河道挣点辛苦钱养家糊口,而母亲则一个人在家担起赡养老人、养育儿女的重担。那时,家里的老房子抵御不了风雨,母亲很想建栋新房子  相似文献   

3.
父母离婚那年我有四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父亲流着泪跪在地上求母亲不要走,母亲不停地用脚揣父亲。我平静地看着母亲头也不回地跑了,到现在我都很奇怪,为什么我那个时候没有追出去。一直到现在,我对母亲唯一的印象就是,她瘦瘦的,头发很长,特别的喜欢穿漂亮衣服,经常打我,特别是打麻将输了钱的时候。在母亲打我的时候父亲经常是用身体挡着将要落在我身上的棍棒,流着泪说,输了就输了,你打孩子干什么?后来父亲开始喝酒了,特别是在农闲的时候,一到晚上他就把自己灌得烂醉,但是他从来没有打过我,甚至发火的时候都不会骂我,只会流着泪摸着我的头呆呆地看着我。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和村里的一个寡妇结婚了,那不是件光彩的事情,那个寡妇是出了名的"扫把星",还不到三十五岁就嫁了四次,让人害怕的是只要和他结婚的男人不出一年不是生病死就是发生意外死亡,她的第三个男人和她在一起是时间最长的,结婚一年零五天就在开山炸石头的时候被炸死了,听说尸体都没有找到,而父亲就是她的第五个男人。  相似文献   

4.
她一直觉得,她的不幸福,是父亲一手造成的.因为她清楚地记得,是父亲向母亲提出离婚,母亲说父亲在外面有人了,虽然后来父亲净身出户,把房子和钱都留给了母亲,但在她幼小的心里便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母亲经常抱着她说,爸爸不要我们了,以后,只有我和你相依为命了.母亲还在她面前数落父亲的不是,这让她更加仇视父亲,以至于父亲跑到学校给她送生活费的时候,她接过钱,连声谢谢也没有说,扭头就走.  相似文献   

5.
对于母亲喜欢打麻将这个嗜好,父亲说:"谁没个爱好啊,输赢放一边,能够投入地喜欢一件事情,那是幸福的。"我的父亲是一个最典型的小资男人。虽然他不知道什么是小资,可他的确很小资。在这一点上,我自叹不如。虽然外界称我为小资作家,但骨子里我很世俗,一点儿也不小资。譬如每次谈出书,第一个问题总是问对方给多少版税。并不是说父亲多么不爱钱,而是他把钱看得很淡,一个月挣三四十块钱的时候,他曾花15块钱买一个三极管,然后一烙铁下去,  相似文献   

6.
身世之谜折磨父亲一生上小学的时候,每到寒暑假听到班里的同学嚷着要回老家,我就羡慕得不得了。我就问母亲.我什么时候也能回老家。母亲的回答总是叫人一头雾水:你现在就在老家呢!你不是天天都和姥姥睡一屋吗?我明白,我们的奶奶其实是我母亲的母  相似文献   

7.
自母亲因操劳过度而去世后,琳达一直很伤心。更让她伤心的是,没过几个月,父亲便又娶了一个叫菲莉的女人。让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对新过门的继母产生好感,并友好热情地对她,这无疑难于登天。看着菲莉整天在家里指手画脚,俨然一副女主人的样子,琳达对她更不满了,并将这种不满转移到父亲身上。琳达开始觉得,母亲的死跟父亲有很大关系。如果他不是只知道在外忙着工作挣钱,丝毫不顾家里,母亲也就不会死了。  相似文献   

8.
都说婆婆和儿媳是天敌,我老婆和母亲却成了水和鱼;都说婆婆和儿媳势不两立,我老婆和母亲却亲密得无法分离。你问这一切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我娶了个“人精”到家里。  相似文献   

9.
8岁那年,她的父亲抛弃了家,留下她跟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在纽约当服务生糊口,有一天对她说:"孩子,我要努力赚钱让你上大学。等你大学毕业后,你就可以赚足够的钱了,那时,我们一起去环游世界,好不好?"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哲学     
中午,一位作家打电话约我下午5时到他下榻的宾馆见面,并告诉了房号。我将房号写在写字台供留言用的纸上。上班时忘了带,临到宾馆,怎么也想不起来,无奈,只好打电话到家里问。接电话的是母亲,家里只有她一人。我要她将写字台上写的房号告诉我。她说她不认识,只认得数字中间是一个圆。原来,房号是"307"。这便是我母亲,一字不识的母亲。母亲其实是很聪明的,她未上一天学,居然认识布票、粮票、人民币,认识花牌上的"孔、乙、己"、"化、三、千"。若论算,往往笔算、珠算胜不过她的心算。据说,小时候,外公请私塾先生教舅舅学珠算,舅舅未学会,在屋外薅草的母亲早已将  相似文献   

11.
一束玫瑰     
正这么多年,父亲只买过一次玫瑰,还是买给母亲的,但是却被母亲拒绝了。那是父母和母亲婚后第二十个情人节的事情。那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去亲戚家玩,回来的时候经过一家花店的门口,母亲对父亲说:"给我买朵玫瑰花吧!"父亲说":哎,都结婚二十年了,老夫老妻了还买它干啥呢?"父亲心想,一朵玫瑰得五十元钱,花这么多钱买一朵花未免有点奢侈浪费。母亲听父亲不想买之后,便三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爱好     
我记得,父亲还没退休的时候,我说:爸爸,你退休后,好好休息一下吧。父亲说:是啊,这些年一直忙,退休后,是该好好休息一下,找时间出去转转。母亲则说:开始的时候,可能还行,时间长了,整天闷在家里,肯定会烦的,又要乱发脾气了,你也没什么爱好。  相似文献   

13.
开心频道     
大家说谎讨债人来讨债。欠债人的妻子出来说:"你来得不凑巧,我丈夫刚出去了。"讨债人说:"不错!我在门外遇见了,他对我说:‘钱在家里,你去问我老婆要好了。’"这时,欠债人从里面赶出来骂道:"胡诌!我什么时候对你说过?"露马脚汤姆想逃学玩几天,便学着父亲的声音,给他的老师打电话:"汤姆躺在床上生病呢,老师,他大概有三四天不能去上学  相似文献   

14.
蒋波 《老年人》2013,(11):35-35
年过七旬的父亲是真的老了。他的老。是心理年龄老。比如他说在他身边没有一个能说上话的人,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又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日子过得乏味难熬。 我猜想父亲是因为身边缺少一个说话相伴的人。我母亲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为了我,父亲没有再娶。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2日傍晚,我刚下班便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说母亲脑溢血,正在抢救。就要挂电话时,父亲补充一句:"钱够了,你不必再筹。"除了担心母亲,我还为父亲最后一句话深深心疼。第二天清晨,我们从广州赶到老家的医院,打开病房门的那一刻,我感到压力如山。一直以来母亲是强壮的,父亲是羸弱的。父亲神经衰弱,近些  相似文献   

16.
《中外书摘》2010,(8):36-39
父亲走的时候是在1955年5月16日。我10岁,当时我们住在北新桥细管胡同,就是现在的田汉故居。当时他走得急,那个时候他在家里写检查,机关里来人跟他说,你到单位去写吧,单位里安静,家里环境不太好。我爸就答应了,他在家里洗了洗澡,我母亲给他买了酒,他喝了好多,喝完酒就走了,走了就再没回来。  相似文献   

17.
深情     
早在十年前,母亲就离不开轮椅了,但她不是坐,而是推。父亲十年前患了脑中风,偏瘫了,母亲买回轮椅,除了晚上睡觉,她都让父亲坐在轮椅上。早上,儿女们上班,孙儿们上学,家里无人,母亲怕留下父亲独自在家有什么闪失,便推着父亲一起去菜市场买菜。下午,只要不下雨,她就推着轮椅上河堤、逛公园。母亲说这些地方空气清新,对父亲的健康有好处。晚上,儿孙们围着电视谈笑风生,母亲却还要推着轮椅上戏院,因为父亲喜欢看传统戏剧,母亲便带着他去看那些业余剧团演出的传统剧。有时,我看她太黑,便说:"妈,今天您歇着,我推爸出去散心  相似文献   

18.
前几日,我打电话问候母亲时,察觉到了母亲嗓音里的异样,得知她感冒了.我打算请两天假,回去看看母亲.母亲一再阻止,怕耽误了我的工作."放心吧,不会耽误的啊."说完,我挂断了电话. 看见我来,母亲自然高兴,张罗着要给我做好吃的,父亲也推掉了与老伙计们的棋局,等在家里迎接我.母亲照例是大厨,我和父亲负责打下手,饭菜很快就上了桌.吃过饭后,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聊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傍晚时,李阿姨来叫母亲去跳广场舞,母亲笑着说:"闺女在呢,不去了."当时我正在玩手机,赶紧说:"我在也不影响你去跳舞呀."母亲摆摆手说:"你专程请了假来陪我,我哪能自己去跳舞?"我说不过母亲,只好由着她去.  相似文献   

19.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我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相似文献   

20.
张志松 《老年世界》2008,(10):24-24
母亲出院后,隔三差五地还要上医院去检查。好在离医院不远。父亲就买了一辆轮椅推着母亲去。 那天,我在父亲家里吃过饭,父亲慢条斯理地对我说:“我明天想买辆三轮车,是那种小小的、红色的三轮车,你看怎么样?”我一愣,问:“您买三轮车干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