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问世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生活的年代相隔一个世纪,但是《格列佛游记》中透露出来的美学理念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却惊人的一致,它具体体现在美的本质、美学与实践的关系、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冲突论和悲剧论、理想的人物性格等五方面。这说明虽然被时空分隔,但从美学意义来讲,二者在实质上存在令人惊叹的不谋而合现象。  相似文献   

2.
《创业史》是柳青长期社会实践和美学思考的结晶,尽管囿于环境,柳青的创作不得不凸显“时代精神”,但在细节的丰富性方面,柳青遵循了创作规律,并以真诚的民生视角带来作品的真实品格。今天,体制的变化不应成为评价作品的重要依凭,《创业史》中体现出的身份焦虑与美学冲突,使它成为探究当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3.
在《欲望号街车》这部当代精神悲剧中,威廉斯运用"诗化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在精神上的困境.文章从人物自身的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这两方面着手,展现被世上的各种矛盾法则弄得进退两难,苦苦挣扎的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生存困境,揭示出人类灵魂所遭受的独特折磨和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除了是公认的悲剧作家外 ,还是一位合格的喜剧作家。他的历史喜剧《蔡文姬》和《武则天》 ,究竟有没有喜剧精神 ?符不符合喜剧的美学特征 ?有别于他人对此问题的歧见、回避 ,笔者的看法是肯定的。其内涵主要包括 :人物性格的刻画富有喜剧精神 ,矛盾冲突的处理传达喜剧精神 ,戏剧情节的建构体现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5.
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思想,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几乎所有的艺术典型,都离不开它.那些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典型形象,一般都是以其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而流传于世的.《杨修之死》中的细节描写就是如此.它在展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宗教思想的角度切入哈代的代表作之一《无名的裘德》 ,这是一个全新的审视视角 :男女主人公的精神矛盾显示着人文精神与基督精神的二元对立与冲突 ,这一精神冲突 ,乃是存在于英国社会和作家自身的精神冲突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与中国生命美学相继出现。作为寻根思潮的早期力作,《黑骏马》走入偏远草原,以凄美的爱情悲剧揭示草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疏离,展现“失根”之痛。以“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美学为视角,《黑骏马》的寻根叙事展露着“生命”的终极关怀。这种解读从一个新的角度确证了《黑骏马》的精神内容,为寻根文学的意蕴阐发提供了新的理论途径。在生命美学视域中,《黑骏马》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剖析,将草原传统思想、女性价值认同、文化的时代冲突等现实问题置于终极的“生命”关怀之中,以文学的力量加强了民族情感文化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的情感和艺术的功用,是中西古典美学中的三大主要问题。《诗学》和《毛诗序》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不同认识,表现了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是《诗学》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要求艺术逼真地再现出现实世界的真实,强调艺术再现现实的认识作用,贯串了求真的精神;而着重政治伦理,则是《毛诗序》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认为艺术是伦理情志的表现,强调艺术对社会伦理的感发和教化,以求善为艺术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法》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的颁布,《行政诉讼法》在很多地方与这些法律产生了冲突。要建立真正的行政诉讼制度,就必须解决这些冲突,否则,《行政诉讼法》的价值和作用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心灵的历程和冲突的角度,考察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自我意识理论,并着重分析了心灵冲突的两个典型形式——苦恼意识与分裂意识,以及它们构成的悲剧意识与喜剧意识,它们对于寻求人类本质、反对异化世界的意义等.  相似文献   

11.
《十日谈》中的喜剧精神与悲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并评价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色 ;论证《十日谈》中的喜剧作品的美学特征 ,指出《十日谈》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狂欢化”性质 ,并对其中的喜剧的“狂欢化”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十日谈》中的悲剧作品 ,指出薄伽丘在对悲剧冲突的理解上 ,对悲剧人物及其显示的悲剧精神的表现上 ,在对悲剧结局的处理上 ,都已显示出了近代悲剧的重要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社会冲突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存在的种种社会冲突现象的普遍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它批判结构功能主义所宣扬的社会均衡、稳定、和谐.社会冲突理论强调冲突的"正"功能,认为冲突虽然导致了社会不和谐,但它更具有对社会的维持与整合的积极作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分析和研究社会冲突理论,对于正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我国来说,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如果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①那么就其美学来看,也同样如此。可以认为,黑格尔后来在《美学讲演录》中所发挥完成的全部美学体系,都以萌芽的形式,包含在这部巨著中了。尽管黑格尔还未在《精神现象学》中,把艺术或美学明确地作为意识或精神发展进程的独立环节。但在许多章节,特别是“宗教”一章中,却涉及了大量的美学问题,并把艺术作为宗教发展历程的一个阶段,即所谓“艺术宗教”阶段。在这里,与其说是对宗教历史演变的精辟剖析,不如说是谱出了关于艺术起源和发展类型的华彩乐章。尽管其语言表述晦涩费解,但思想内容却异乎寻  相似文献   

14.
嵇康是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声无哀乐论》是一部极富思辨性的美学论著,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嵇康认为音乐本体是"自然之和",与人为的社会政治伦理无关,也与人的情感利欲没有联系,它只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自然声音美。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由个人理性和感性的冲突而孕育,是建立在他的人生哲学基础之上的,有着丰富的人格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15.
《莎乐美》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独幕剧通过华丽的语言、神秘的意象和离奇的情节强调艺术的感官美、享乐主义和对刹那主义的追求。《莎乐关》是王尔德戏剧的美学实验,体现了作者诸多美学主张,同时它也包含了美学理想和道德的冲突,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予敏教授     
吴予敏教授 1954年 10月生,湖北武汉市人。师从著名美学家蔡仪先生, 198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89年初到深圳大学任教。现任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传播系主任、传播学研究所所长,文艺美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和传播学研究。 独立完成学术专著《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与现代性》;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礼乐文化与美学精神》;发表了《刘勰文学通变观的历史文化考察》、《巫教、酋邦与礼乐渊源》、《论春秋美学》、《周代礼乐文化的伦理精神与美学精神》、《论传统文论的语义诠释》、《试论中国美学的现代性理路》等多篇美学研究论文,以及《论传播与人的反思性》、《跨文化传播的学科领域与现实关切》、《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国家发展》等传播学研究论文。主要社会兼职: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目前从事的研究课题有:现代传播理论综论、西方启蒙美学 (国家十五社科课题分项 )、广告比较研究(广东省级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世纪波斯文学名著《列王纪选》和《蕾莉与马杰农》为范例 ,从美学悲剧性的角度 ,分析了它们所表现的悲剧人物的美学特征及陷入悲剧的基本方式 ;论证了古代波斯的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的美学特征 ;揭示出了古代波斯民族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大瀑布》被认为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近年来的优秀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故事,反映的却是美国自然主义经久不衰的主题——限制性社会与个人命运的冲突。从该小说大量使用的自由间接话语和自由直接话语以及基于"摹仿说"的细节描写中,体现出《大瀑布》具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生命哲学在先秦诸子之中尤为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它从生命本体的境域出发,在对人类的实际存在进行哲学性反思的过程里体悟到了生命个体的本真存在,进而力图为生命个体的现实存在构建起一个极具超越性的精神世界。在《庄子》的生命哲学中,"生的桎梏"与"死的超越"之间的紧张、冲突是生命个体的现世性存在里具有根本性的矛盾,这种无法克服的根本矛盾最终导致《庄子》生命哲学产生出深刻的内在性困境。在此精神的困境之中,《庄子》的生命哲学既显明的表现出对于"生"的解脱性厌弃,又突出地彰显出对于"死"的超越性追求,这两种相互冲突、同时并存的精神内涵在生命个体的存在中被凝结成了一个充满矛盾性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深大学人     
吴予敏 教授 1954年 10月生,湖北武汉市人。师从著名美学家蔡仪先生, 198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89年初到深圳大学任教。现任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传播系主任、传播学研究所所长,文艺美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和传播学研究。 独立完成学术专著《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与现代性》;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礼乐文化与美学精神》;发表了《刘勰文学通变观的历史文化考察》、《巫教、酋邦与礼乐渊源》、《论春秋美学》、《周代礼乐文化的伦理精神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