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讨论江汉湖群全新世的环境演变,提出大致可划分三个阶段,即早全新世洪水位迅速上升的低洪水位阶段(10000—8000aBP);中全新世洪水位持续上升的高洪水位阶段(8000—3000aBP);晚全新世人类活动影响日益增加阶段(3000aBP—现在)。据此,得出全新世时既不存在跨江南北的古云梦泽,也没有囊括整个平原的统一古云梦泽的结论,进而对未来环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全新世环境考古及环境演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全面回顾了近十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环境演变研究的进展情况,分析认为:(1)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仍处于起步到发展阶段,深入研究的空间很大;(2)目前研究重点在古洪水、灾变事件及气候转型等方面,其中与环境考古相结合的古洪水研究较为深入,时间上跨全新世各阶段,初步建立起古洪水发生序列。其他方面侧重于全新世中晚期阶段的研究,范围限于少数几个次流域的部分遗址;(3)深入研究,须加强环境考古学理论和第四纪地质学方法的应用。确保获取高分辨率、满足多指标综合要求的沉积物样品,把定量化环境演变研究同全新世人类活动信息有机结合起来;(4)重视遗址反映人地关系互动的环境考古研究,包括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条件、环境质量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能力方面;(5)积极开展考古地层与自然沉积层的比较研究以及不同等级层次区域间的对比研究,使之有助于推动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并建立完整的区域环境演变序列。  相似文献   

3.
在距今8000~3000年的全新世大暖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经历了农业的兴衰到畜牧业崛起的过程,形成了半农半牧经济格局。在这一时期,各考古学文化的更替与气候的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电影《2012》演绎的板块快速移动,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毁灭性灾难其实是不科学的。古今所谓“世界末日”观念,均无科学依据。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发展有四个主要阶段,并具有2500-3000年的周期,先后分别是前北方期一北方期、大西洋期(黄金时代)、亚北方期(灾变时代)、亚大西洋期(新黄金时代)。目前,亚大西洋期接近结束,一个新灾变时代即将到来,并将对世界气候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我国东部季风环流势必遭受干扰,西部干燥化将加强。  相似文献   

5.
1976—1978年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和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受煤炭部的委托,考察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的泥炭资源。笔者参加了东北师大地理系泥炭沼泽研究室柴岫教授和高凤歧副教授、郎惠卿副教授等率领的考察队。通过考察与勘探,认识到华北平原与长江下游平原是我国全新世埋藏泥炭最丰富的地区。泥炭的分布,即泥炭的生成以及后来的被掩埋,反映了该地区全新世期间自然环境在空间上的分异与时间上的变迁。泥炭是宝贵的矿产资源,它是过湿的沼泽环境下的产物,因而研究泥炭对国民经济以及再造第四纪或全新世的古地理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原始史与文明史公元前8000年,即距今10,000年前,地球上最后一次大冰期结束,进入全新世。这基本上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自然环境。人类本身已在大冰期中进化到现代人阶段,分成几个大的人种(原始蒙古利亚种,  相似文献   

7.
低频古洪水主要是指第四纪全新世以来的低频特大的极端洪水事件.目前,我国对这种洪水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种不同地质地貌特征的区域进行,即利用峡谷区古洪水平流沉积层恢复地质时期古水文要素;通过基岩河岸或历史遗迹上的古洪水痕迹研究过去特大洪水事件发生时间和频率;以历史考古和沉积学方法为主对平原和盆地区地质时期特大洪水事件发生时间和古环境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综合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研究进展,简述了古洪水事件的判别以及如何更加准确地确定古洪水发生时的洪峰水位,在非基岩峡谷段确定其行洪断面难度.分析了古洪水洪峰流量重建的水位流量法,比降面积法,ArcGIS耦合HEC-RAS模型法.总结了在计算出古洪水洪峰流量后对其可靠性验证的两种方法.指出近年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古洪水水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追踪调查近20多年来国内外全新世考古、环境考古、气候变化及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经分析认为在全新世阶段,我国史前时期至少可划分12个文化演变类型区,气候变化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综述其进展可以为相关学科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关雎》为周南地区贵族青年举行成妇礼仪时之祭歌,当为周平王东迁(前770年)前后所作;其创作年代上限不会早于西周晚期的周幽王之世(前780—前771年),下限不会晚于春秋初期的周平王之世(前770—前720年)。  相似文献   

11.
杭州湾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湾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内涵显示,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两支不同考古学文化发展阶段相一致,发生阶段性变化基本与降温事件吻合;两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经历“相似——趋异——渗透——趋同”过程,它与中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杭州海湾——钱塘江河口湾——杭州至湖州古河口湾的形成演变、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逐渐增强和两岸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德令哈盆地尕海DG03孔岩芯的岩性、年代数据分析以及与可鲁可湖HL05-2孔岩芯多个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对比,确定了DG03孔岩芯的底部年龄约为11ka BP(AMS-14C).根据岩性变化,整个岩芯可划分为3个阶段:晚冰期晚期(11-10 ka BP),全新世早中期(10-4 ka BP)和全新世晚期(4-0 ka BP).岩芯记录了晚冰期晚期和整个全新世的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信息,从晚冰期晚期以来,尕海湖经历了冷干-暖干-暖湿-冷干(现代)的气候变化过程,而湖泊水位则相应为低(盐湖或高盐度湖泊)-较高(盐湖-咸水湖)-高(咸水湖-半咸水湖/淡水湖)-较低(咸水湖-盐湖).  相似文献   

13.
史前神话包含了若干极其重要的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信息。史前神话中大量内容反映了第四纪最后一个冰期结束以来的古气候环境的一些气候特征 :晚更新世 (LATEPLEISTOCENE)末次冰期 ,以干旱与洪涝交替的古气候特征 ;全新世 (HOLOCENE)大西洋期 (ATLANTICTIME) ,以温暖潮湿为特点的最适宜期 ;亚北方期 (SOB -BOREALTIME) ,以全球性灾变气候为主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谭其骧、石泉先生对古云梦与云梦泽问题的研究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但其说仍有完善余地."云"、"梦"、"云梦"以及"云梦泽"等词语出现的时代各不相同,它们的含义也随之有所差别,名词之间也有一定的因承关系.其中,"云"和"梦"的称法春秋末期已有出现,"云"为专名,地望在汉水东岸京山县境,"梦"为通名,指包含湖泽及周边荒野的综合地貌;"云梦"的说法出现在战国中后期,仍是一种综合地貌,所指地域范围大于早期的"云"地,并包含"云"地,且指代范围逐步扩大;"云梦泽"一词可能出现于西汉中期以后,最初仅指湖体本身,地望局限于汉华容县南境,但同期保留了"云梦"的说法,不久二者相互混淆,构成了后世的"大云梦泽"说.  相似文献   

15.
驯化水稻和稻作农业的源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野生稻的生长习性与分布地域,全新世初期的气候条件,特别是考古发现的稻谷遗存及与此相关的实物史料等角度,提出驯化水稻源地和稻作农业源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水稻的驯化源地应是在华南北部的洞穴遗址分布区,而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在全新世早期的第一次温暖期阶段,成为稻作农业的源地。恒河流域与南岭和武夷山一带的地理纬度大体相同,那里是另外一个驯化水稻和稻作农业的源地。由引可知,北纬25°左右为全新世初期的气候变化敏感地带  相似文献   

16.
广西期刊出版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广西期刊出版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世纪末至新中国建立前夕,包括:萌芽草创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渐进发展期(1918年—1936年)、高潮至萎缩期(1937年—1949年);第二阶段为建国后至1965年,包括:复苏发展期(1949年—1965年)、无序出版期(1966年—1976年)、整顿提高期(1978年—1990年);第三阶段为1991年至今,为期刊管理法规、制度逐步完善期,逐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完成阶段性转移。最后,对广西期刊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田原上黄试验区近20年(1986-2005)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1986—1999)、第Ⅱ阶段(1999—2002)、第Ⅲ阶段(2002—2005)。在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三个阶段的特征及互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各个阶段的驱动力。第1阶段:提高单产是主要驱动力;第Ⅱ阶段:退耕还林还草是主要驱动力;第Ⅲ阶段:经济利益是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青蒜、番茄、棉花立体种植每亩可生产青蒜3000公斤、番茄3000—3500公斤,皮棉70—90公斤,产值8000元,纯收入6500元。(一)种植模式:每畦宽203厘米,畦面171厘米,走道32厘米。在171厘米畦面上,于当年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9.
气候环境及其变化是人类古文化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全新世以来我国新石器文化的演进也深受同期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全新世以来的暖湿气候是我国主要地区古文化起源、发展和繁荣的基本环境背景;期间气候环境的恶化却成为古文化发展的严重障碍或挑战;同时,人类古文化演进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响应时间和响应程度两个方面,一般而言,在时间上北方表现得要比南方滞后一点,而在响应程度上则稍轻一点,这种区域差异同样也存在于两个大区内部。  相似文献   

20.
文摘     
全新世中期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与西南季风变迁张振克王苏民吴瑞金(烟台师范学院地理系,烟台264025;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根据中国西南季风区洱海310cm连续湖泊沉积岩芯的沉积年代、有机碳同位素、硅藻等环境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