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不见别人的富翁 有一个富翁,觉得生活过得没有意义,就去找一位哲学家,希望哲学家能减少他心中的愁苦。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一种感觉文朱子国苏格拉底娶了位有名的悍妇为妻,朋友们深为婉惜。苏格拉底笑曰:我只要能忍受这一个,不就可以忍受所有个了吗?苏格拉底不愧是哲学家,哲学家为全人类受苦,他的幽默的自嘲也充满了哲学意味。从一粒砂看大千世界,他试图以放大的痛苦来稀释个体的...  相似文献   

3.
庄稼与杂草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游学世界。在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著名的学府之后,个个满腹经纶的他们回到了出发地。哲学家说:“在你们结束学业的时候,今天我们上最后一课。你们看,在我们周围的旷野里,长满了野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铲除这些野草?”针对老师的提问,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竞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真谛     
郑桂初 《老年人》2007,(4):47-47
一群年轻人去拜访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向他请教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六韬三略     
《老年人》2009,(12):45-45
印度有位知名哲学家,他天生的文人气质迷倒了很多女人。一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相似文献   

6.
假若有来世     
汤姆 《现代交际》2006,(9):69-69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不知迷死了多少女人。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  相似文献   

7.
讨分数的人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相似文献   

8.
1968年,时已82岁的著名哲学家张东荪被捕,三年后,他在秦城监狱去世,一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从此消失在历史尘埃之中。相比而言,当年与张东荪并称“二张”的另一位国社党(后改为社民党)同僚——张君劢,命运也并不顺遂。根据张氏女儿王张敦华的回忆,尽管担任国社党党魁多年,  相似文献   

9.
生平和著作 英国哲学家伯纳德·威廉姆斯享年73岁,2002年6月10日在牛律大学去世后,欧美各大报纷纷刊出讣告,悼念当代社会这位离经叛道的“另类”道德哲学家。《纽约时报》说他有闪电般的智谋,是同时代英国最伟大的哲学家;《英国每日邮报》说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英国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质疑了哲学的本质和历史。  相似文献   

10.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对谈话有这样一段阐述:人们渴望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希望对某种问题找到答案,于是便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群,在空旷的草地上或绿荫下席地而坐。在漫无边际的话语中进发出的火花就成了后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美国哲学家罗蒂在《哲学与自然之镜》一书中主张,哲学无法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传统哲学关于哲学处于诸学科层系之巅的断言是一个错误,在一个世俗化了的世界里必须加以抛弃,人们应该从实用的、解释性的和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哲学。这一反本质主义的哲学观使他赢得了广泛赞誉,奠定了其在当代哲学界的地位,同时,他的观点也遭致了许多批评。  相似文献   

12.
张建安 《中外书摘》2007,(11):29-31
著名艺术家赵丹,解放前就是世人熟知的电影明星,他在《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解放后,他所拍摄的《乌鸦与麻雀》,在周恩来的亲自提议下获金质奖章,以他为主角的《武训传》更是迅速风靡全国,引起热烈的反响。然而,随着毛泽东发动对《武训传》的大批判所导致的风云突变,  相似文献   

13.
人生的高度     
有位哲学家带弟子们出行。途中,他问弟子:“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弟子们争着回答:“是思想!”哲学家微笑着点点头,继续说:“那么,有另外一种东西,跑得比乌龟慢,当春花怒放时,它还停留在冬天;当头发雪白时,它仍然是个小孩子的模样,那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工作室的北墙上,不知哪年为什么凿开一个高尔夫球洞大小的窟窿眼儿,有时候麻雀便从外面钻进屋来。奇怪的是,麻雀却记不得自己是从哪里如何进来的,总忘掉来路。  相似文献   

15.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这首年轻伢妹子早就不唱了的情歌,老爸每次冼澡时必唱,唱得声震屋顶,大有孤芳自赏的作派。其实,说他是唱,不如说他在吼,他一开口就连屋边的麻雀也惊得像逃命一般扑打着翅膀飞得远远的。“爸,你能不能换一首歌,难听死了!”一个退休老头唱这种歌,我觉得不伦不类,可他偏偏吼得更起劲,叫人奈何不得。老爸退休前在一家煤矿的办公室上班,年轻时是井下挖煤的大工。去年,煤矿破产关闭,他离岗退休,每月只能领取一点生活费。妈妈是家庭妇女,没有工作,哥哥还在读大学,而我毕…  相似文献   

16.
仲元 《老人天地》2008,(9):36-37
一天,我把生虫的小米撒进小院子里,结果引来许多麻雀光顾。它们上下翻飞,"叽叽"欢叫着抢食甚是欢快。灰不溜秋的小麻雀,虽然没有百灵、画眉那样漂亮的身材和委婉动听的歌喉,却也有它的拿手好戏,儿时给我带来过无穷的快乐。那是六七十年前的事情了。夏天午休时间,正是我们这些小淘气们上房爬树掏小麻雀的快乐时光。玩麻雀得从小养起。  相似文献   

17.
妻等于600只麻雀,一年中仅二月说话最少,因为二月只有28天,“麻雀”在耳边叽叽喳喳没休没止,这岁月你就是给我行贿,我也不愿说是人过的日子。 习惯了,当“600只麻雀”开始制造噪音时,我便用火柴棍清除耳屑,并将这一行为称之为“打扫麻雀的厕所”。后来,我觉得不把妻的耳朵也变成“麻雀的厕所”,简直亏得不可估量。于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交际》2006,(11):34-35
我在大学时读的是哲学。我告诉你们,四十多年来,我一直在看招工广告,希望能看到一条广告说:“招聘哲学家,薪高,额外津贴多。”可是我知道,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人的作用很明确,他应该多出些主意。  相似文献   

19.
马美著 《老年人》2009,(1):35-35
民国初年,湖南学者王阁运到江浙讲学.当地士人见他相貌丑陋.很不以为意。王闿运当即作了一副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一群骄傲的士人一下子被镇住了。这副对联至今仍悬挂在岳麓书院的柱台上。对联中的“濂溪”.指的就是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法国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鲍德里亚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他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国内外学者纷纷关注着这位极具感染力的哲学家,并掀起了研究鲍德里亚思想的狂潮,被人们称为"鲍德里亚效应"。现代学者把鲍德里亚定义为后现代主义的牧师,认为他是后现代的先驱。对于鲍德里亚的思想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就鲍德里亚技术哲学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