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阅读感动     
李业成 《社区》2014,(14):8-8
我看过一个意大利进口的电视剧《警察故事》,有一个情节让我非常感动,一位看上去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她的眼睛看不见了,已成盲人。她听到有人翻书的声音,便非常敏感和激动,可见书在她心灵中的位置。她要书,儿子递给她,她用手摸着书,那双手因渴望而颤抖。这本书是但丁的《神曲》,但丁在今天依然是意大利人的文化精神。这是她从前读的书,她熟悉书的被磨破的边边角角和书后的标记。她想起了书中被她勾画过的句子,让儿子读给她听。儿子在做着一件最为孝顺的事,认真而动情地读给妈妈听。这个剧情真好。  相似文献   

2.
人生如书     
看如花的少女从身旁走过,看年轮渐渐爬上自己的额头,总有一丝没来由的害怕,害怕走向人生的暮季。想来,人生就是从朝阳走向夕阳这样一个简单的历程,就像一本书,有扉页也有末页,一本书内容再多总有终结语的出现,书有厚薄之分,人生亦有长短之区别。每个人的寿命不一样,历程不同,内容也不相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写手,都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书,只是内容和意义的区分而已。  相似文献   

3.
小说《水泥》出版于一九二五年,是苏联老作家革拉特珂夫(1883—1958)的代表作。这部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在苏联国内外都产生过重大影响。高尔基对《水泥》的出版是很重视的。他在给革拉特珂夫和其他作家的书信中多次提及这部作品,并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在给《水泥》作者的信里写道:“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很好的书。从革命以来,这本书头一次紧紧地抓住了并且辉煌地说明了现代生活中最有意义的题材一劳动。在您以前,还没有人这样有力地接触到这个题材,并且是这样巧妙地接触到”  相似文献   

4.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语言的巨匠。他在语言艺术上的伟大成绩集中体现于他最优秀的作品《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之中。这都小说的艺术成就是很显赫的,为此海明威评价这本书是:“一切现代美国文学都来自一本吐温的著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之后都不曾有过能同它媲美的作品。”海明威这样推崇这部小说,相当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在写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而且她的思想也很前卫。她的著名散文《自己的一间屋》堪称女性主义宣言书,在作者眼里,"房间"是女性的"圣所",拥有自己的一间屋,意味着女性拥有一定的自由,这样,女性才能获得身体和心灵的自由,才有安全感,也才有可能学习和创作。这种观点在她的小说中也有所展现,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很多时候对"房间"充满眷恋,把它看成是"圣所"。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有一本以真人为原型的小说《坏种》,此书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后被拍成电影,并引发关于儿童教育的争论。小说中8岁的罗达是潘马克夫妇的独生女,从小乖巧,爱整洁,是个样样都比其他孩子"出色"的小孩,然而她却处心积虑地杀害了一位男同学,并计划杀害更多的人。小说给美国读者带来很大的震  相似文献   

7.
《掘墓人的女儿》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关于犹太人雅各布一家在经历大屠杀后逃亡的过程中身份探寻的一部备受读者欢迎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丽贝卡,掘墓人雅各布的女儿。欧茨是美国女性作家中最善于用暴力因素创作的,暴力描写原属于哥特主义的特点,在欧茨笔下的暴力却不仅仅体现血腥、黑暗,欧茨试图通过暴力描写给读者展现一种历史现实,巧妙地将哥特主义的写作方式与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融合在一起来帮助她表达她所想展现给读者的宗旨。整篇小说以哥特现实主义的写作特色来带领读者探寻犹太人的身份抉择,将哥特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效融合,既体现血腥暴力,又让人反思犹太人在经历大屠杀以后的生活困境及身份抉择过程,更有效地呈现给读者当时犹太人在美国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安多纳德是小说的两大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奥里维之间的桥梁 ,正是通过她 ,他们两人才相知相遇。安多纳德是这篇小说的心灵世界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安多纳德在小说中刚出场时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在经历了内心决定性的转变与爱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主宰了她的心灵世界后 ,她那凄美的女性形象方才完整地呈现出来。这种转变是通过爱的净化、苦难的净化与宗教虔诚的净化带来的。安多纳德的女性形象所代表的正是这样凄美的爱和虔诚的力量。它由最后的死亡与神秘信仰所带来的净化得到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9.
人生如书     
文若溪 《社区》2013,(2):24-24
看如花的少女从身旁走过,看年轮渐渐爬上自己的额头,终有一丝没来由的害怕,害怕走向人生的暮季,想来,人生就是一个像朝阳走向夕阳,这样一个简单的历程,就像一本书,有扉页也有末页,一本书内容再多总有终结语的出现,书有厚薄之分.人生亦有长短之区别。每个人的寿命不一样,历程也不一样,内容也不相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写手,都可以写了同属于自色的书本,只是内容和意义的区分而已。  相似文献   

10.
梁文道 《社区》2009,(20):9-9
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要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读者的。而不是作者的。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也都没有标点符号。看来,不只中国,全世界的作者都喜欢折磨他的读者们。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人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读者?古代书的产量是很低的,市面能找到的书的种类也很少。罗马帝国时代一年只能出产一两百种书。中世纪末期有个欧洲最博学的学者——他一辈子也只看过800多本书,所以古人的博识与今天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华裔作家汤婷婷是美国文坛一位颇有影响的小说家,她所创作的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相冲突为主题的小说受到读者与评论界一致好评,尤其是其代表作《女勇士》。本文就该作的是非功过作一客观评说,认为,作品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还是应该历史地分析,宽容地对待,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难,以有利于华裔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美国非裔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小说《现在是你敞开心扉之际》,探讨了作者的妇女主义宗教观。小说通过人物不同命运轨迹的发展和意识的觉醒,表现了作者妇女主义宗教观对西方白人上帝的颠覆,对万物有灵、尊重女性、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命运相连的极大关注。爱丽丝·沃克敬畏自然的原始宗教观,对净化人的心灵、回归人性之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的名字在中国并不让人感到陌生,读过林语堂《中国人》的读者,便了解赛珍珠与中国文化阶层的交往.她当年约请林语堂撰写这部著作时,希望他能真实坦露中国文化的优根和劣根揭示中国文化的内核.《中国人》成书时她亲自作序,盛赞这是“历年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实、最巨丽、最完备、最重要的成时绩.”在序中,她还很有感慨地写道:“长期以来,我就希望他们(指中国人——笔者)中某个人可以为我们听有的人写一本有关他自己的中国的书,一本真正的书,渗透着中国人基本精神的书.我多少次满怀渴望,急切地打开一本本这样的著作,然而又多少次失望地把它们合上.因为其中的内容是虚假的,言过其实的,作者在狂热地为了一个伟大到不需要为之辩护的国家辩护.”赛珍珠这番话透露出她对了解中国人民精神内质的刻意追  相似文献   

14.
格拉斯珀尔<琐事>中的主角明妮@赖特在三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从一个妩媚动人、积极向上的少女蜕变成消极厌世、固步自封、心理压抑的人,最终杀害窒息着自己心灵的丈夫.她性格的巨大变化体现在她服装的变化、她那只被拧死的金丝雀和慌乱中未缝完的拼花被上.明妮@赖特的悲剧远远超越了剧本所承载的内涵,它向读者揭示了人们若缺失了真诚的友谊和伙伴关系,就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并酿成人生悲剧这一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日本“私”小说的诸多定义中,大都涉及到了作家的自传或具有自传性的特征这样的概念。但实际上,“私”小说与西方自传存在着文体上的根本差异。“私”小说的自传性特征也只能说是通过作者构成“私”小说作品的一部分,从而在读者与作者和作品之间建立起阅读的契约性关系,在整体上巧妙地发挥了日本独特的文艺特色。  相似文献   

16.
冰心,这位被“五四”的惊雷震上创作道路的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独特的:象她这样以优美的文笔毫无保留地坦露自己,使读者倍感亲切的作者,很难找出第二个。 我们在阅读她的散文时,异常真切地感受到她的“遗传和环境”,“地位和经验”,“对于事物的感情和态度”。这位不相识的作者,好象“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她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她的散文,是“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 如果说她的小说与同期作家比,成就并不算突出的话,那未,在散文领域里,“在平凡的小小事物上”,她确实“宝贵着自己的一方园地。”她所开垦和浇灌的这一方园地,却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小说《时时刻刻》与英国小说《达洛维夫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时时刻刻》所描写的三位女主人公是《达洛维夫人》的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以外,还有一条主线把两本书连在一起——书中主要人物都与‘轻生’有缘。这部作品表现出来的看似轻而易举的"轻生"现象呈献出许许多多不同的方面。他们轻生并非他们不热爱生活,而有诸多社会环境原因,女性处境问题以及生存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一篇文章、一本书如果标题新颖,便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总是力求使标题能概括地反映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并使其贴切、简练醒目.狄更斯在为《大卫科波菲尔》一书定名时说:“为了这个名字,我的心潮起伏,犹如波涛汹涌的海面!”作者尚且如此,译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译好几个字的标题,译者往往要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才能使译名“忠实”又“通顺”.切不可小看区区几个字的标题翻译,这实际上是一篇大文章.译者该慎之又慎,丝毫马虎不得,须认真地思考,悟出更多更好的译法才是.同时,从一个标题的翻译也可以看出译者的水平,他的外文水平以及翻译时所遵循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9.
1988年,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出了这样一本书:《1999:不战而胜》。他在书中直言不讳地写道:"苏联人追求的是不战而胜。……我们也应追求不战而胜。""苏联人矢志不移地要实现建立共产主义世界的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白夜》的整体寓意是人是心灵,精神才是人的本质,精神一旦失掉其归宿,必然要四处寻找,上下求索。作品的这一寓意是通过整体性的象征方式得以实现的。具体来说,作品的全部描写内容依仗自己的结构,融铸成一个定向而不定量的象征实体。在这个实体中,既有人物,又有风物。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局部性的象征方式,这些象征细节忠实地服务于作品的整体寓意,揭示了夜郎等人失去精神家园的社会原因。象征艺术使作者在作品中创造了双重层次的艺术世界——“现境界”和”他境界”,使作品具有了诗化的倾向,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容量,充分地反映了当今小说创作观念的微妙变化和作者审美情趣的提高。应当说,《白夜》是当代小说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