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鱼头     
史振亚 《老年人》2009,(10):47-47
华罗庚“猜书” 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当他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猜想书的布局谋篇,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的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相似文献   

2.
向荣 《当代老年》2014,(2):52-52
有一次,郭沫若和数学家华罗庚碰到一起,两人谈起“寿称”。华罗庚提到古人对高寿之人给予的美称,如称七十岁为“古稀”,八十岁、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时,他说如果未到整数岁,如只有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那该怎样称呼呢?郭沫若风趣地说: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数学家和文学家了,有人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某人很有才能,就是有点清高。确实,不论是在厂矿企业,还是机关学校,时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人;他们很有才华、颇为能干,或知识渊博,或水平高超、或技术精湛,可他们瞧不起人,常常以不屑一顾的神态看待旁人,有时甚至把上级领导也不放在眼里。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该如何对待这种恃才傲物的下属呢?A·用──充分发挥其才能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的最高愿望是实现自我,亦即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理想得到实现。一个有才能的人,假如能用其所长,英雄有用武之地,那么,他就会集中全部精力去为实现自我而…  相似文献   

4.
某公司经理找我咨询,恰好我有一个亲戚在该公司供职。言谈中我问及该青年表现如何,谁知经理肯定他有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等等后,又冒出一句“就是好奉承”。“好奉承”,即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称赞,人们通常把它看成是一大缺点,其实,这种认识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误区。因为,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是人类所共有的一大心理需要,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使用得当,满足对方这一心理需要,对人对己都大有好处。一、用于批评,它是额“糖衣炮弹”。我们在规劝或批评别人时,常常碰到一些人不是愉快地接受意见,而是极力为自己辩护,…  相似文献   

5.
请看一则幽默:妻子:我假期要旅游一次.丈夫:干嘛花那个冤枉钱,买本《旅游》杂志看看,又开眼又省钱。好啦好啦,别瞎想了,快去买菜做饭吧.妻子:买菜?干麻花那冤枉钱,买本菜谱看看,不也是又开眼又省钱吗?丈夫施难,妻子仿拟其思维方式,予以反难,使比论的事例与他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给他以无言以对的压力,从而治其根本。这就是“访体求同”幽默技法的运用.一般地说,“仿体求同”法大致可分为仿词、仿句、访调、访意见科.但为了方便起见,笔者按其形式分成两大类型谈谈。一是说话者模仿套用为人喜闻乐见的、流行的、现成的…  相似文献   

6.
干净的幸福     
他们说,好女孩不应该常去酒吧那样的地方──当然,我不是标准模范的好女孩,所以不必用这一句“妈妈经”来约束自己。下了班后,穿过短短一条人行街,再转个弯,就到了。金棕色的门面、雕梁画栋。笑语差参,里面是昏暖的夜,相识的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喝一杯酒,聊几句天。下次再见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说一句:“嘿,原来是你!”──“缘来是你”,我喜欢这奇巧的店名。我要一杯“蚱蜢”。吧台小姐冲我眨眨眼,她一定在想:荷,你能有这么好的酒量?我回敬她一个鬼脸,她笑起来。是一个白净纯洁的女孩子,像马奈画中的苏珊,出泥不染。…  相似文献   

7.
透过阳光的手指辛晓玲,马健蓉子喜欢逆着阳光,安静地欣赏她的手指。有一次,我有声、好奇地凑近前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蓉子的五指,在明亮的阳光中,不仅纤柔秀丽,而且透明如蝉翼──“你这──怎么回事?”我没头没脑问了一句。“是昱发现的。”“昱──...  相似文献   

8.
这篇论文主要网络聊天中的语码转换现象。随着网络工具日新月异地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使用QQ、MSN或是微博等网络工具和亲友、同学进行交流。当我们用这些网络工具进行交流时,我们使用的语言会和正规的语言有一定的区别。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语码转换在使用网络工具交流时的频繁出现。因此,这篇论文将通过网络聊天来研究语码转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周俊 《公关世界》2016,(6):122-126
1992年,我在荷兰国家博物馆Rjiksmuseum amsterdam 个人画展中接受 Kunstbeeld 美术评论采访时,谈到荷兰人引以骄傲的绘画大师。我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梵高是个中国人”,着实让荷兰美术主编Frans Duister大吃一惊,我有根有据地用中国绘画的思维方式解释梵高的作品完全出乎他的意外。充满着迷惑和兴奋的他,似乎是听懂了我的分析,最后他的这篇采访文章的标题就成了“梵高是个中国人”Van Gogh was een Chinees。  相似文献   

10.
起承转合是古代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无论是诗词还是其他文章,完整的结构必不可少,尤其是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李白的绝句历来为人称道,他在创作绝句时也非常注意尾句的写作技巧,本文将从多用问句呼告语作结、多用限制性词语结尾、多用景语结束抒情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绝句“合”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交际》2006,(2):1-1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相由心生”;国外也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人要对他40岁以后的相貌负责。”这两句话都表明,人的相貌除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的修行。表情是心的折射,形成习惯的表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容颜。所以,养颜必先养心。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都包含有矛盾,是矛盾的统一体。常言说: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然而,人们分析事物时,常常侧重于一个方面,或因侧重于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另外,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也往往容易偏执一端,格守思维的固定程式。这种习以为常的认识范围,因循守旧的思维习惯,我们称之为“常道”;而突破习以为常的认识范围,打破因循守旧的思维习惯,反常规、常情、常理而行之,从而起到出其不意、新人耳目的效果,我们称之为“反常”或“变道”。一般说来,人们都习惯于常规思维,惯于按照通常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行事。但是,如果有…  相似文献   

13.
有句成语,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意思是用某人对付别人的办法回过头来对付他自己。在交际中.运用这种方法,常能收到批驳有力、讽刺辛辣、诙谐幽默的效果。它是一种高度的思维机智,也是一种高超的说话技巧,为了方便,我们不妨简称为“还治”。“还治”在交际中有种种妙用。一、反击挑衅从前有个财东见一女子生得使悄,便萌生歹心,用诗调戏道:“有诗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睹却有晴。’你是有情还是无情?”这位女子见财东不怀好意,恬不知耻,便想给他一点厉害瞧瞧;于是上前扯住他的衣襟,回道:“唐诗云,‘慈母手…  相似文献   

14.
齐云芳 《现代交际》2013,(10):144-145
教学生写作文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对实际生活缺乏体验和认知,例如,写作无素材,有一些体会用文字表达不出来等,也许解决起来非常难,但或许是可以解决的。仿写是解决学生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仿写要做到在生活和范文之间找到“交集”,在范文和习作间找到切点,在仿写中不断变化创新,在构思谋篇时要充满热情,在立意时要有高尚的人性和纯洁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王光英的养生之道洪度“以静制动,动静结合,不仅炼身体,而且炼修养。”这是我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向国内外推介的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中国传统养生学说。王光英副委员长言谈幽默,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不熟悉他的人难以猜出他已有75岁的高...  相似文献   

16.
陈亦权 《职业》2010,(3):37-37
十年不动型 有些人的QQ签名可以十年不变,别人都看厌了,他自己却似乎全然不觉,最要命的是他那句签名根本不算是一句什么意义深刻的哲理短句,例如有些人,用“前面有只小花猫”做签名,一做就是几年而不会想到改一改。  相似文献   

17.
石卫东 《当代老年》2007,(11):48-48
梁启超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句“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其实,人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心”,只要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永远年轻。  相似文献   

18.
金萍 《公关世界》2008,(1):53-53
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跳”的现象发生。这就是语言运用得当与否的不同效果。 承德一家饭店一名客人离店时无意中带走了客房贵重物品,在前厅被饭店服务员发现。他们很礼貌地找到客人说:“先生,实在对不起,刚才离店时,可能是由于匆忙,您将客房的物品收错了。  相似文献   

19.
笑汀 《老年人》2009,(1):42-42
编前语:唐太宗李世民尝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英国科学家培根也有一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史之为用,不亦交乎?然其用不在怀旧,而在借鉴。照汗青者可以励志,污汗青者可以警心,读者可各取其宜矣。  相似文献   

20.
薛巍 《中外书摘》2009,(2):79-79
脏话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但鲜有语言学家对之加以研究。长期以来,脏字在词典里也查不到。1775年约翰逊编撰的筷语词典》中就没有“fuck”这个词。据说有位女士恭贺他避而不收录不雅字词,而他回答说:“这么说来,那些字你都查过哕,女士?”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露丝·韦津利戏言:“光凭这句妙答,我们或许就可以原谅约翰逊博士不收入该词的假正经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