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江西省要实现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就需要比其他地区更快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基于江西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现实基础和"十三五"江西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以及对江西省多个贫困县和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的大量调研,提炼出对江西省下一阶段脱贫攻坚有影响的5大方面、10个有代表性的精准扶贫模式,并结合江西省不同贫困地区的实际,提出不同地区下一阶段精准脱贫模式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是中国实现阶段性战略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扶贫攻坚,带动贫穷地区和贫困人口共同迈进小康社会,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凉山州是四川省脱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也是整个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为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十三五"期间,凉山州要实现全面脱贫,必须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致贫原因制订扶贫攻坚的战略和原则,全面解决好扶贫脱贫这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凉山州脱贫攻坚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也将对其他地区的长期扶贫和防范返贫现象出现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从根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战略、责任、政策、工作四个层面有效衔接,要重视战略部署和规划,坚持将"精准"思维同时贯穿两个战略,充分吸纳脱贫攻坚中具有实效的体制机制,政策上要做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扶贫减贫"与"惠农支农"的衔接;在工作上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乡风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巩固脱贫成果、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做好脱贫攻坚总结工作.对中国扶贫理论的梳理和总结,既是脱贫攻坚总结的重要内容,更是研究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我国扶贫工作从解决绝对贫困攻坚战状态向相对贫困常态化治理转变的需要,也是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需要.本文以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为指引,从本质论、优势论、带动论、改革论、两动论、扶志论、综合论、精准论、衔接论、合作论等十个方面对中国扶贫理论进行了梳理,旨在为脱贫攻坚理论成果总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强  覃隆华 《源流》2016,(4):45
全面实施“八个一批”精准脱贫计划、打造扶贫开发综合示范区……在上个月刚结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两会”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该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百色市将按下脱贫攻坚“快进键”进行精准扶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百色市“十三五”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按照这一任务要求,全市前三年每年脱贫17万人,第四年脱贫17.2  相似文献   

6.
我国扶贫工作的主战场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中南方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占比较大。南方几省在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方面存在着相似性,产业经济特征方面存在着互补性,扶贫工作也就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或相互协作的根基。本文分析了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省(区)的脱贫攻坚典型模式和经验,并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江西省的脱贫攻坚工作给出启示,即扶贫工作重视精神力量、金融扶贫助推产业扶贫的必要性、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开展省际或地区间的对口扶贫、重视大数据在扶贫攻坚工作上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7.
扶贫是一项持续性的动态过程,脱贫思想亦随之嬗变。习近平在闽东工作期间,在脱贫领域形成了"摆脱贫困"的重要论述。通过对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梳理,厘清了"摆脱贫困"到精准扶贫再到精准脱贫的脉络和逻辑,并对当下精准扶贫与包容性发展融合的新思路进行了探讨。中国的脱贫事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按期完成脱贫任务虽有难度但希望很大。放眼全球,仍有很多发展中国家还处在低效的扶贫状态,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应当在减贫领域贡献中国经验和智慧。  相似文献   

8.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理论逻辑是指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践进程中的内在必然性和影响脱贫攻坚实践的本质规定性.具体包括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制度逻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思想逻辑,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总量的现实逻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方法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逻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实践逻辑是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是指导这一伟大实践整体推进、有序开展的根本遵循和规范准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领头雁"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统一协调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各贫困地区的有利条件和自然资源,充分发挥产业脱贫的优势效应,充分发挥制度扶贫在积极脱贫和防止返贫中的机制作用,充分发挥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积极效应,坚决查处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9.
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任务就将结束,脱贫后脱贫村的振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要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因此,刚刚摆脱贫困的脱贫村亟需从治理有效着手推动乡村振兴。但脱贫村的治理面临着内生治理能力不足、行政化扶贫力量淡出、脱贫村内部矛盾激化以及乡村振兴的多重压力和挑战,亟待优化调整。实现脱贫村的有效治理可以从构建合作治理模式、重塑困难群体合法性、建立开放的农村治理体系以及强化村民内部政治参与等多个角度推进。  相似文献   

10.
语言扶贫是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扶贫减贫的一项长效机制.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收官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我国的贫困治理进入了相对贫困治理的新阶段.后脱贫攻坚时代的语言扶贫亟需构建相应的实施模式与路径,提升贫困群体的造血功能,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全方位预防和化解返贫风险,从而实现永久脱贫.结合对语言扶贫的理论逻辑和后脱贫攻坚时代我国贫困治理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的分析,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语言扶贫实施模式与路径,能够促进新阶段语言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