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近年来,散杂居民族研究已成为民族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热点,在实地调研与理论建构上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政府解决散杂居民族问题,进一步完善民族政策,维护和发展散杂居地区和谐的民族关系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不可否认,既有的民族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都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区的汉族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往往受到不应有的忽视。汉民族是散杂居地区的重要民族单元,加强对汉族及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是民族学研究亟待深入的课题,也是开创散杂居民族研究新局面的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少数民族识别遗留问题的研究、汉民族研究、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跨境民族研究、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研究、省际结合部地方性小传统的研究等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反思。并认为拓宽散杂居民族研究的领域,深化区域性研究内容,注重从整体和宏观角度把握散杂居民族问题,并剖析其发展态势及特点,是民族理论和教学研究长期关注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少数民族识别遗留问题的研究、汉民族研究、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跨境民族研究、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研究、省际结合部地方性小传统的研究等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反思。并认为拓宽散杂居民族研究的领域,深化区域性研究内容,注重从整体和宏观角度把握散杂居民族问题,并剖析其发展态势及特点,是民族理论和教学研究长期关注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9月23日至30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在中南民族大学圆满完成。研修班开班当天还举行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散杂居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回族是典型的散杂居民族,也是湖北省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在我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之际,湖北回族现状如何?湖北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如何?回族伊斯兰文化对湖北和谐社会构建起了哪些作用?怎样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这些问题都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思考的重点问题。为此,湖北省民宗委2007年确定并立项了湖北省构建多民族和谐社会研究—湖北回族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重点民族调研课题,成立了由省民宗委副主任胡祥华、沙玉山为顾问,中南民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许宪隆主持的课题组。自2008年6月开题以来,课题组采取入户访谈、抽样问卷、召开小型座谈会、典型个案深层访谈等方式,围绕湖北回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细致深入的调查。日前,该课题的调查工作圆满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30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杂散居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人口的双向流动使我国"大分散、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更加明显,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散杂居民族关系对中国民族关系全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在共生互补的视角下.从民族构成、居住地域、民族意识、社会交往、风俗习惯、民族竞争和民族发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散杂居民族关系独具的特点,为正确处理散杂居民族问题,做好散杂居民族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党90周年以来,散杂居民族理论政策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制定散杂居民族政策法规,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扬弃"民族自决"与"联邦制",正确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民族乡(镇、区)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分离出来,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新突破;确立与发展散杂居民族理论政策,丰富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重视散杂居民族问题,推进散杂居民族工作,对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学在我国不仅要研究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少数民族正在发生着的各种变化,亦即少数民族地区正在进行着的现代化过程。所以,民族学研究存在着如何为民族地区现代化服务的问题。 一、民族学为民族地区现代化服务的必要性。 1.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同与汉族等其他发达地区的现代化过程。首先,中国少数民族大都分布于边疆地区,其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内地和沿海地区;再次,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过程,面临着多层次的开放:向内地发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锦州市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地区,有34个少数民族、85.5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8%,有26个民族乡、6个享受民族乡镇的镇,占全市乡镇比例的40%。 多年来,散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非民族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锦州市民委进行了多方探索,培育了北宁农民协会等典型,为全市民族乡镇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多一些关注:散杂居民族工作的呼唤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政法司司长杨侯第中国各民族随着历史的演进,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聚居一个地区或几个地区,又散居在其它地区。人们习惯上把少数民族分为聚居少数民族和散杂居少数民族,因此,...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制建设文/黄凤祥谭传位图/邱焰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制建设,既是散杂居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法制建设乃至整个法制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以及国家依法管理散杂居少数...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对民族工作的认识,这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尽管江西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但做好民族工作同样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民族工作的根本点是要落在解决少数民族生产发展、生活改善问题上,要落在不断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上。要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民族团结才能固本。“九五”期间全省民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统一的国家里,居住着五十多个民族,而且是不同氏族之问交错杂居,共同生活在一起,这就存在一个民族关系问题。既然是民族关系,无疑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彼此之问的关系。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就是平等、团结、互助、合作。这种民族关系当然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民族关系中核心的、关键的还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关系。建国三十五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搞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汉族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2008,(1):20-2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各民族散居化日趋明显,散杂居民族关系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针对当前散杂居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现状、特点、发展规律、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怎样解剖多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多层内涵和多维侧面?如何通过对历史经验和现实的反思,正确面对和处理好散杂居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少数民族干部主要分布在各民族地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进入了非民族地方(汉族地区和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各民族杂居地区)的各级各部门。作为非民族地方的少数民族干部,他们因其独特的文化背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把民族发展看作仅仅是民族经济的繁荣,而对民族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相对于聚居区而言,散居区和人口较少的民族的文化建设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本文作者以畲族文化为例,通过对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的分析,结合理论和实践,以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探索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应对策略。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应对策略(一)明确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责任主体我们要看到,散杂居地区的民族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兼具…  相似文献   

17.
红水河流域汉族移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自秦汉时期开始有汉族移民进入红水河地区 ,但汉族移民大量进入红水河地区特别是进入红水河腹地是在明清时期。与广西其他地区相比较 ,汉族人口迁入红水河流域的时间较晚 ,规模较小 ,分布也比较散 ,而且很多居住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崇山峻岭之中 ,多与其他民族杂居。随着汉族移民的迁入 ,在红河水流域的壮族、汉族内部 ,壮汉及其他民族之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分层”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全省总面积为4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500万,其中,除汉族以外还有48个少数民族,人口1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56%,散居在全省73个市县。 从宏观上来看,黑龙江少数民族大散杂居,没有形成区域性民族经济,即使全省唯一的杜  相似文献   

19.
小产权房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 《中国民族》2008,(10):35-36
近年来,随着城市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飙升,我国部分地区及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的小产权房,以其低价格的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民族散杂居城市小产权房的不断升温,也引起了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民族乡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乡是我国基层政权的一种形式,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重要补充。它是我国在不具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条件的少数民族较小的聚居地方建立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内部事务的乡级基层政权,是解决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的一种特殊政治形式,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己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散杂居农村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