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政府公共性财政支出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可以通过政府财政支出过程体现出来。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 ,政府有明显的公共投资扩张偏好 ,对社会性支出扩大相对忽视。人均GDP水平与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抚恤的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农业和农村发展支出等呈负相关关系 ,与社会性支出中的教育文化卫生支出、公检法司支出等则呈正相关关系。各项政府公共性支出都与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但是农村人口比重对政府社会性公共支出缺乏解释力 ,政府支出中的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7—2005年分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地方政府竞争提高了政府基础教育支出努力程度,对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发展是有利的。这表明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中存在对于地方政府的政治激励机制。另外,通过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之间分别呈现U型和倒U型关系,财政支出相对水平对政府基础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的影响是负的,反腐败、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瓦格纳法则、时间形态理论、发展阶段论和保险支出理论 ,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对财政支出增长现象进行了分析 ;福利经济学派通过建立各种模型 ,从微观的角度对影响公共产品供应和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公共选择学派则着重分析制度、政治决策过程等因素对财政支出增长的影响。这些理论对当前我国的启示是 :应该保证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增长态势 ,适当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同时要区分不同性质的支出 ,实行“有保有压”的政策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4.
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与少儿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以及人均GDP、国家和社会在卫生费用方面的人均实际投入金额存在协整关系。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负向影响,但影响较小;老年抚养系数、人均GDP、国家和社会在卫生费用方面的人均实际投入金额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有正向影响,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梁东黎 《江海学刊》2013,(1):80-86,238
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症结可以归结为五个经济结构问题:收入结构、生产的投入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这五个结构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型财政。在"收"的方面,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在"支"的方面,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投资支出比重过大,对企业转移支付比重过大,而社会福利支出比重过小。所以,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改革财政制度,更具体地说,是改革生产型财政。第一,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不超过当地GDP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在近期,至少要按一定的比例与后二者挂钩。第二,开征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支出税,由中央政府用于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与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的两阶段分析方法,对福建省辖区内九个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核算.研究发现福建省各地的财政支出效率是比较高的,但还未达最优效率水平.教育水平对支出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财富水平对支出效率的作用是显著为负的."预算内财政支出/GDP"和政府规模对支出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是人均基本建设支出对支出效率的作用虽是负效应,却呈不显著.建议构建一套完善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引导财政资金在各部门、各领域之间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财政资金在各部门、各领域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Case等(1992)提出的空间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我国1994年到2006年各省财政支出的互动效应。笔者构造了地理相邻权重、GDP权重以及人口流动权重反映不同省份的相互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我国省级财政支出存在着明显的互动效应,而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则是产生互动效应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型的研究表明,地方财政支出的互动效应主要源于各省经济建设支出之间的相互竞争关系,同时人口流动可以促使地方政府增加公共服务支出。基于研究中的发现,文章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考察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衡量积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重要部分。从理论上分析,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可支配收入、居民预期来影响居民消费。考虑到我国城乡的差异,本文将居民区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利用1978—2010年数据考察财政政策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平均水平、政府财政支出、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和未来支出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根据各回归系数可知,影响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键因素是税收和政府的财政政策;国家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传导效应仍有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3~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政府投入比例现状分析,将此五年间的政府投入比例与非政府投入比例、政府投入占GDP百分比、政府投入在各地区的差异、政府投入与外国的差异作了充分比较,分析了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政府投入的因素,提出了加强政府对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财政责任,统一教育经费的统计口径,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府投入标准,借鉴国际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江浙皖三省农村道路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对我国农村道路供给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道路供给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省农村道路在供给量、供给模式和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影响道路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人均收入、地方企业数和是否为合并的乡镇,而第一产业占GDP的比例和外出打工人员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对农村道路供给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道路供给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政府对农业投入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投入的总量是逐年增加的。然而,从相对额来看,政府对农业投入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三年调整时期为14.69%,“五五”时期为13.22%,“六五”时期为9.47%,1988年又继续下降到7.80%。政府对农业投入份额的下降意味着,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非农倾斜。与此同时,相当数量的地方政府减少了对农业的投入,地方政府投入的非农偏向有所强化。1981年以后,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地方财政支农资金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而且从近10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率来看,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率也高于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率,1981—1988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总额年平均增长9.93%,其中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年平均增长14.85%,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年平均增长9.12%。而在此期间,中央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是连年下降的,地方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是连年上升的。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灸动和中央与地方财政总支出结构变动形成的反差表明,改革以来地方财政的非农倾向强于中央财政的非农倾向。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在近年来不断下降,这已经成为中国初次分配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利用吉林省从1990到2010年的统计数据,在对分析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统计口径、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和劳动者谈判能力均会显著的影响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政府应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适当降低税收,帮助企业建立利润与工资同步增长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帮助劳动者增强其工资谈判能力,最终实现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与舍曼·富兰德的健康生产模型相似,1990~2005年的相关数据证明,影响中国农村居民健康的因素除政府用于农村的卫生费用支出外,还包括农村居民的年均死亡率、年人均卫生保健支出、初中升学率、年人均收入、年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和城镇化率、年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年人均居住面积等.因此中国政府要进一步促进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改善,除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外,应进一步优化农民的健康投入结构,健康生产理念逐步从"医学时代"向"后医学时代"转变,大力拓展农民的增收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定量角度对A市2015—2020年的面板数据建模,分析减税降费对A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A市经济增长与减税降费之间的关系。明确此次实证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后,依托Stata计算软件运用LLC、PP、ADF及IPS对研究样本中的变量是否有平稳性进行判断,有效规避伪回归现象。通过回归分析得出:A市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与A市的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率、人均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因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与A市县域经济负相关;宏观税负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0.480个百分点且在1%上具有显著性,证明减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综合研究调查中A市供给侧改革现状提出A市减税降费的完善措施,旨在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虽然江西省的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持续下降,与此同时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相应增加,但与改善民生为基调的财政支出最优结构相比较,江西省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仍然偏少。因此,江西必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压缩的公共服务支出和减少竞争性领域投资后增加的财政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民生领域,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85-189
老龄化是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方面,会对卫生费用的使用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卫生费用增长率和卫生费用占GDP比重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且增长速度时高时低、波动性较大,而65岁以上人口数的增长率则呈平稳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老年人口数量并非促进卫生费用上涨的决定因素,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满足程度才是卫生费用变化的决定因素。因此,人口老龄化带动卫生总费用的上涨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根据老年人特点提供一些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合理且价廉的卫生服务来减少老年人卫生费用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对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7,(5):125-132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政府通过下放事权使得地方政府支出增加。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省际流动人口的总量接近1亿。本文研究省际人口流动对省级地方政府三类财政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流动仅对消费型支出具有显著性影响,生产型和维持型支出无显著性影响。基于此,省级地方政府为了适应人口流入应该提高消费型支出的比重。  相似文献   

18.
转轨国家,这里指的是曾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而当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轨国家比较重视政府规模问题.根据地域条件,可以将转轨国家分为巴尔干地区、巴尔的摩地区、中亚地区、高加索地区、欧盟接壤国地区和西部联盟地区等等.本文从转轨国家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和公务员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两方面对转轨国家的政府规模进行分析.对比我国的政府规模现实状态,启示在于: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应该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逐步递增;我国政府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但不能超过临界点;公务员总量应适应政府职能的变化,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度上升;对于政府规划的考察要和绩效评估制度、问责制度的实施和完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吴进进 《东南学术》2021,(5):120-128
基于财政结余视角,对中国地方政府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滞缓成因进行研究表明,支出增长驱动是我国地方财政结余膨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政府支出效率下降、政府预算最大化倾向增强,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超过了公共服务需求和实际成本,为财政结余创造了空间.地方财政分权是缓解地方财政支出驱动结余增长的重要机制:地方财政分权提高了财政支出效率,加快了支出进度,削弱了支出规模对财政结余的扩张效应;财政分权降低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并进而遏制了财政结余的膨胀.建议加强地方预算硬约束,控制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过度扩张;同时提高财政结余管理的制度化,持续强化对财政结余的清理整顿;此外还应提高地方政府自有收入,加强市县政府收入分权.  相似文献   

20.
应用空间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我国1997年到2007年各省财政支出的外溢效应,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支出竞争,即地方政府在决定人均财政支出时往往会参照相邻省份的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并随着这些省份人均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增加.鉴于此,我国在把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时,应注重发挥地方财政支出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