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顽皮的我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自信的女孩。头发自带黄,浓浓的眉毛,单凤眼,高鼻子,小嘴巴,村里人说“:你的头发真黄,长大不用焗油了”。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姐姐像疯子似地哈哈大笑,停都停不住,妈妈过来就问“:你们俩怎么笑个不停?”姐姐说“:我妹妹不会弯大腰,一弯就跌倒,一弯就跌倒,她真笨呀!所以,我和她觉得可笑就笑个不停。”妈妈又说“:哪能让你妹妹自己弯呢,你先把她的腰抱住,然后,让她下去,你再把手松开,就这样反反复复,她自己就会弯大腰了。”妈妈走了。姐姐就按着妈妈说的顺序教给我,到最后我终于学会了弯大腰。现在我报的兴趣班是…  相似文献   

2.
姐姐     
在家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两天的月假就这么过去了。下午,我收拾好行李,准备走了,我没有要零用钱,从父亲愁苦的眼神和母亲虚弱的身体我看出了家里的拮据。临行前,姐姐把我拉到厨房,拿出10块钱,送给我:“这10块钱你拿着吧,省着点儿用……”我没有接,我知道那是姐姐一分一厘积攒的嫁妆钱。我哽咽着说:“姐,我不要……我……”姐姐固执地把钱塞到我手里说:“你把书读好就行,我们苦点儿没关系。”我只好接了。过了一会儿,我趁姐不注意,悄悄地把钱放回姐姐的衣柜里。我觉得心里好受了些,因为姐姐只有这么几件可怜的嫁妆啊!我提着重重的行李,…  相似文献   

3.
我的姐姐     
刘美英 《新少年》2009,(10):40-41
我的姐姐,脸蛋儿总是像苹果一样地红,一双小眼睛,仔细一看,是双眼皮儿哟!她的嘴很小,像樱桃~样,可里面的牙很难看,还带着牙齿校正器,一笑的时候,就全都露出来了,所以姐姐很少张开嘴笑。姐姐的耳朵像两把小扇子,妈妈说很丑,让她留娃娃头,把两只丑耳朵遮起来。姐姐长得怎么样?告诉你吧,我也长这样,因为我和姐姐是双胞胎。  相似文献   

4.
很久以前的一个冬日下午,小女孩被一个仅仅比自己大几岁的小姐姐轻轻环抱着,刚才,就在刚才,远远的地方,一个小男孩,兴趣着弹弓,瞪着顽皮的眼睛,瞄准小女孩,射出—粒小石子。那粒小石子“嗖”的一声就飞过来啦,小女孩用手去挡,手好像冷冷地疼了一下,一个圆圆的、红红的小血泡便“噌”地冒出来。她盯着这个倏(shū)忽间鼓出来的面目狰狞的小东西,惊恐万分,含着眼泪茫然四顾。只见小姐姐飞奔而来。飞奔而来的小姐姐捧着小女孩的手,专注地看血泡,歪着脑袋想半天,接着用嘴去吹它。然后,她就搂住了小女孩,认真地说:“你真可爱,我好想让你做我的亲妹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九月,为了实现美好的梦想,她走了,走的很匆忙,甚至连一声与我道别的话都没留下。她走的那一天,我在学校上课,可心里空荡荡的,总是觉得生活的世界里少了一大片空间,而满脑子里全是姐姐的影子。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真的真的很想你,我的姐姐。虽然你说与我分别只有四年的大学生活,可是我知道,从此以后,你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管束我了,可我偏偏就想念着那样的日子。姐姐,忘不了你催促我做作业时的大吵大闹,忘不了你早上叫我起床时的怒声吼叫,忘不了你给煮过的饭菜,忘不了入校时你对我的声声嘱咐。忘不了你对我的好多好多的好,可如今如何把…  相似文献   

6.
家有百宝箱     
杜大荣 《老友》2013,(3):39-39
家中有一个小小的红木箱,每当天气晴好时,老伴就会把它抱出来晒晒太阳.并用干净的抹布把它擦拭得干干净净。我打趣地说:“又把你的宝贝疙瘩搬出来了。”老伴则喜盈盈地说:“这是咱俩的宝贝疙瘩,陪咱俩度过一生呢.”  相似文献   

7.
也许小朋友们会觉得春节就像我们一出生就看到的这个样子,一成不变,年年春节年年照旧过。可是,只要你问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家中的长辈,他们一定会告诉你:细数各个年代,春节大不同。那就让我给大家记一笔“春节流水账”吧!  相似文献   

8.
5岁,认识了隔壁邻居的漂亮小姐姐,哭着闹着就要跟人家回家。16岁,看到一个女孩穿着一件白群走过树下,阳光又正好,你就觉得这是人间最美风景。20岁,离家求学,看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迫不及待想开始自己的人生。25岁,真的爱上一个人,扭捏踌躇,像个小孩,不知该说什么以明志。而现在,在你认为自己已经对感觉麻木的年纪,  相似文献   

9.
也许这听起来有点荒谬,但我就是不喜欢多说话。当我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时,我就会觉得很难受。有时候,当周围有许多人的时候,我就想把自己藏起来。我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她们都不腼腆。丽贝卡比我大两岁,黛博拉比我小两岁。我们都喜欢弹钢琴,而且成绩优异。即便如此,我跟她们之  相似文献   

10.
我生活在四个人的家庭中,有我的爸爸、妈妈、姐姐还有我。我现在是一名中学生。我的爸爸、妈妈是小学教师,我的姐姐毕业了,在家做家务。我的家庭非常好,不信我给你说一说。那是在星期天。我们全家开始大扫除。开始是爸爸分工:我和妈妈把天花板上的灰尘全都扫下来。姐姐可真是好啊,一个人把屋子里的玻璃全擦一遍,我家有3块大玻璃,还有窗子上的24块小正方形的玻璃。可真是难为姐姐了。现在说的是我爸爸了,他要把屋子里的碎纸、废品等等清理出去扔掉。分完工之后,我架上梯子就开始乱扫,弄得屋子内烟雾迷漫啊。他们看我是在捣乱,就一起来攻击我,…  相似文献   

11.
绰号风波     
哼,岑欣颖居然叫我"章鱼",还称我是八只脚的章鱼姐姐。我觉得有点口渴,举起水杯"咕噜咕噜"喝起水来。正在这时,岑欣颖一蹦一跳地跑过来,大叫":嗨,章鱼姐姐,这水好喝吗?拜拜!"我听到她叫我章鱼姐姐,顿时气得火冒三丈,也在后面大喊:"岑欣颖,你这个超级大坏蛋,我跟你没完。"我的同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给我起了一个绰号,叫什  相似文献   

12.
老骥 《社区》2008,(23):18-19
我和王岐山从小在一个机关大院里长大,对他的早年经历算是略知一二。其父经历坎坷20世纪50年代初运动一来,就有人把王家给查抄了,但到了1956年,建设部还是指名道姓,要把这位高级工程师调入北京。记得那是1957年,我的父母从上海奉调进京,我和姐姐、妹妹随父母到了北京。王岐山和我同岁,我们同住一个机关大院,而他也是上有姐姐下有妹妹。更巧的是,我们两人的姐姐、妹妹又是同岁,因此两家的三个同岁孩子,便常常“配对儿”在一起玩。  相似文献   

13.
郭家宁 《新少年》2013,(Z1):60-61
我今年10岁,妈妈总是说我又小又淘气。寒假里,我自己在家,妈妈不放心,就请来了一位"保姆"照顾我,不过,我觉得这个保姆有点儿傻。因为她在我们家白干活,不要钱,还经常给我们家买菜,给我零花钱,你说她傻不傻?这个傻保姆,就是我的姥姥。那天,补习班下了课,姥姥在门口等我。一看见我,她就唠唠叨叨地批评我上课不认真(原来,姥姥一直在外面看着我),总搞小动作。身旁的同学听到后,都向我投来嘲笑的目光,让我觉得很没  相似文献   

14.
那七七 《社区》2008,(8):24-24
我在家老小,“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平时习惯了大事靠父母,小事找姐姐,依赖性很强,直到下乡插队。队里买了拖拉机,队长觉得知青有文化,决定让我开。我们队穷就靠冬天搞副业挣点钱,拖拉机男社员白天上山拉石头,晚上我到河套拉沙子。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有一种时尚观念,叫做打不过就加入。其实,早在刘邦时代,这种观念就已经被实践了。汉朝初肇,匈奴的单于冒顿来犯。刘邦打不过,就说算了,我把女儿嫁给你,咱们和亲吧。冒顿很高兴,就做了刘邦的女婿。可这家伙十分无礼,刘邦死后,他竟然调戏起老岳母吕雉来,他信中说:“你男人死了,我女人也死了,咱俩正好配一对,你给我当老婆,从此匈奴和中国,成为一家。”  相似文献   

16.
我比顾砦北大二十三天,为此他一直叫我姐姐。 小时候我常常被锁在家里独自玩耍,练琴,玩洋娃娃,也不觉得孤单。偶尔我练琴时,跟着奶奶住在二楼的砦北就会跑上来,透过防盗门看到我挥挥手就跑下去,也不说话。  相似文献   

17.
你能到操场上来一下吗 和朗蕊好的时候,我们两个仅有七岁。一年级,她是我的同桌,比我大一天的她说,以后,你要叫我姐姐。  相似文献   

18.
高凯 《社区》2009,(5):16-16
我开始阅读的时间比较晚,我是九岁才上的小学。上学前我不但一个字也不认识,而且连“报名”是干什么都不知道,以为报名就是平时和小伙伴们用双手捂着嘴巴玩的“公鸡叫鸣”的游戏,以至于姐姐已经给我办完报名手续,我还嚷嚷着要“报鸣”呢!这是真事,每每想起识字前的这个笑话,就觉得脸红。  相似文献   

19.
小编信箱     
《21世纪》2001,(11)
小编你好:我是大二的一名学生,学国际贸易,毕业后想去美国读研,所在的是一所普通大学,有没有希望读美国好一点的经济类研究生?烟台阿荟阿荟,你好!我觉得申请国外(美国)的大学关键是要看你的学习成绩,与你现在就读的大学的名气没有太大的关系。国际贸易专业在美国的商业经济类大学或学院很普遍。记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曾经鼓励了很多人。另外,希望你能注意,美国人最佩服强者,尤其是在逆境中。编辑:我是一名民办大学的学生,英语不很好,有一个姐姐在荷兰留学,这对我的出国有帮助吗?荷兰的职业教育学院受国…  相似文献   

20.
苏园访秋     
曼殊 《社区》2014,(29):31-31
早上朋友向我问起去苏州的行程安排,洋洋洒洒罗列了一堆名字给她,觉得意犹未尽,又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问我。现在想想,倒有些关心则乱的意思,对于那个地方,自己觉得熟悉却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景点、景致、路线、方位,但陌生的是社会,人情,生活细节。我常常不太确信的自审,故纸堆里、古人笔下、镜头框里的苏州,值不值得成为你一次一次拜访的理由,当你面对人事已非,面目模糊,风流云散的现实,你真的能从中获得满足并且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