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古蔺县劳动保障局承担劳务开发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大力推进劳务开发战略.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工程,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把劳务市场开发、农民工培训、劳务转移输出、维权保障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精心打造出了古蔺县劳务品牌。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现状 截至2015年底,全县农村人口65.89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42.85万人.2015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9.51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2亿元,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1.38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558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  相似文献   

3.
资中县是有人口131万的农业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40万。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劳务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资中县积极探索和实施以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开发综合服务工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带动、城乡互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002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余人次.创劳务收入49.47亿元.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1339元。  相似文献   

4.
广元市利州区地处川陕甘交汇处,素有“川北门户”之称,总人口47.3万,其中农业人口20.2万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利州”主题,大力实施劳务开发战略,把劳务开发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积极探索“七位一体”工作模式,形成了“劳动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培训-转移输出-维权保障-回引创业”并举的劳务开发工作新格局,近3年来累计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20余万人次,创造劳务总收入12.6亿元。  相似文献   

5.
绵竹市有21个镇乡,总人口51.2万,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5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13.8万人,其中由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有组织的劳务输出2.5万人。2006年以来,绵竹市坚持“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促输出”,共培训农民工6.3万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8万人次,引导性培训2.66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8400余人次,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1100余人。全市实现劳务总收入8.9亿元,农民人均纯劳务收入超过1500元。绵竹市被授予“四川省劳务开发基地县”称号,市劳动保障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劳务开发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6.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1,(10):F0003-F0003
近年来。安岳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输出转移规模,狠抓技能培训。保障民工权益,使全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迈上了四个“新台阶”,即技能培训迈上新台阶,培训农村劳动力每年达1.1万人;劳动力输出转移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古蔺县是贫困山区的农业县,全县有29个乡(镇),总人口为7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1万人,占总人口的91.9%,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024元。为了使全县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去年以来,古蔺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农村劳动力42万人、富余劳动力21万人,劳务开发前景广阔的优势,决定把劳务开发列为推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劳动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县委,县政府认真调查分析了全县劳动力资源状况后,计划用5年时间培训完全县的尚未外出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无业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共7.7万人,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开展职业指导和培训1.1万人、1.6万人、1.6万人、1.7万人、1.7万人。并从2004年起让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了解掌握务工基本常识和1-2门技术。同时该县还制定了新增输出8000人,其中县内转移1500人的2004年劳务开发目标。培训和输出目标制定后,该县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县教科局、劳动保障局、农业局等12个部门签订了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把任务分解到乡镇,乡镇...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内江市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计划全年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1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8亿元,农民工品牌培训1550人,农民工在岗培训9500人,农村劳动技能培训达1.4万人。为此,该市要求各部门要强化技  相似文献   

9.
洪雅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该县把农村劳务开发作为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980元。劳务开发已成为洪雅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劳务经济已成为洪雅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洪雅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从简单的向外输出务工人员到着力提高转移质量和组织化程度,再到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培训——转移——服务”的发展模式。——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全面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洪雅县劳动保障部门重视发挥职业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试行“一校两制”,既是职业技术学校,又是劳务开发公司,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以职介机构和乡镇农技校为辅,以村社培训为补充,目前全县已建立劳务开发培训基地13个,近年来培训各类实用人才2.2万多人。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开展“量身订做”订单式技能培训,先后与30多家劳务合作单位签约,涉及石化、铁路、服务、缝纫等各种行业,共安置就业3万多人。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万余名农民工通过培训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10.
大英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工业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繁重。大英县劳动保障局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2007年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650人.培训农民工2.1万人,品牌工程培训2960人,获证人数1.55万人.年劳务收入9.35亿元,全县人均劳务增收202元,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和支柱产业,并形成了“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的劳务派遣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安岳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多达80余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输出转移规模.狠抓技能培训.保障民工权益.使全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迈上了四个“新台阶”;技能培训迈上新台阶.培训农村劳动力每年达1.1万人;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绵阳市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以民生保稳定”的工作思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六大培训”工程为抓手,增强了职业培训针对性,提高了技能就业稳定率。2009年.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29.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2.24%,比上年增长4%;实现劳务收入80.28亿元.比上年增长9.27%,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997元。  相似文献   

13.
1月18日,内江市召开劳务开发暨优秀务工人士总结表彰大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勇,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发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陈昭学等出席会议. 2012年,内江市劳务开发工作以稳定输出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劳务经济、提升务工人员素质、强化社会保障、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加快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为主线,全年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126.11万人,其中进入农民工综合查询系统实名制登记11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1.9亿元,培训农民工2.9万人,调解处理劳务纠纷56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4258万元.  相似文献   

14.
绵竹市是一个拥有26个镇乡的县级市,总人口51.2万.其中城乡劳动力32.3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13.8万人,由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有序化的劳务输出2.5万人。2004年,全市实现劳务总收入8.4亿元。农民人均纯劳务收入超过1400元。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上半年我省劳务开发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全省实现劳务收入1366.26亿元,同比增长23%。上半年我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207.83万人,同比增长4.8%。其中省内转移1153.34万人,同比增长5.7%;省外输出1050.9万人,同比增长3.8%;外派3.31万人,同  相似文献   

16.
近期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劳务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以农民增收和提高非农产业就业水平为目标,坚持稳步扩大规模,突出抓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增强输出实效,完善工作体制,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促进我省由劳务输出大省向劳务开发强省转变。会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丘陵大县、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要切实加强对劳务开发工作的领导,把着力点放在解决突出问题、关键环节和检查落实上。今年全省要实现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400万人、劳务收入500亿元的目标。在今明两年内将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培训农民工1000万人次,基本做到已转移和输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三台县始终坚持"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使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市民、老乡变老板的指导思想,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2014年,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8亿元。三台县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放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层面来规划和布局,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有效切入点、突破口;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  相似文献   

18.
资中县积极探索和实施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开发综合服务工程,2002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余人次,创劳务收入49.47亿元,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1339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7%。维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是搞好劳务输出的最关键环节,为此.资中县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跟踪服务承诺制”.构建了“四个一”民工维权和救助工作模式。截至2005年底,共受理民工投诉5268件.处理民工侵权案件457件。挽回农民工经济损失1732.5万元。  相似文献   

19.
培训与输出相结合的劳务开发新思路,极大地加快了我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代———2004年我省共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0万人,增长8.8%,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年劳务收入却已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2%!这说明,2004年我省外出务工者的人均收入在大幅上升,四川打工者的就业层次有所提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859.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3%,全省劳务收入年增幅创1995年以来新高。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全面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突出抓好劳务培训,对促进提高我省农民工收入功不可没。以往,我省每年外出务工的1000多万农民中,接受过就业培训的不到一半,持有技术等级证书的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还是低技术含量、低收入的体力活。省委、省政府前瞻性地将农民工技能培训作为提升我省劳务经济档次、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2004年初,我省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培训1000万人次,让他们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2004年一年,全省共安排培训资金7100万元,使513万人次农民工受到技能培训。使我省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金堂县曾是全国“打工第一县”,高峰期每年在省外务工人员达17万人,年创劳务收入60亿元。随着县域经济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金堂县按照“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思路,加快推动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就业,有力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提升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全国农民工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