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老龄化趋势特点明显,建议国家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健全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发展高新技术,开发人工智能机器;构建老龄社会新型文化体系;制定更加符合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根据预测,青海在2010年进入老龄型社会。人口老龄化对全省社会、经济、文化将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我们正面临一场无声的革命。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和加强老龄工作,为青海的社会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形势下,社区老年科普大学在很大程度上积极发挥了其强大的文化养老功能,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就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思路与探索.社区老年科普大学也存在诸多问题,还需通过科学规划、多元化投资、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体系科学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等路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思想基础.习近平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但作出了战略安排、提供了理论指南、绘制了宏伟蓝图,而且论证了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文化本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健全政策体系、落实工作蓝图、鼓励全民参与,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相似文献   

5.
张昆 《淮海文汇》2013,(1):28-30
回顾历史,如果说1982年在音乐之都维也纳举办第一届世界老龄问题大会的当时,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经历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那么到了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全球化的现象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徐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征,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将要进入21世纪之际,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的问题迎面向我们走来了。如何面对来势凶猛的“银发浪潮”,如何解决“银发浪潮”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高校的老年事业能顺利发展。本文阐述了高校人口老龄化的形成、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从高校内部、社会、法制建设几方面提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和经济潜在增速下降,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和人口再生产规律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采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青岛市相关统计数据,研究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特征,对青岛市2025年和2030年的人口老龄化指标进行预测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青岛市存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外来老龄人口增多,老龄人口慢性病增多等问题。青岛市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地区和城乡差异显著,养老成本不断提高,结构性看病难,养老机制不健全,家庭养老低质低效,老年精神文化建设需求和现有基础设施建设不匹配等。建议青岛市打造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示范城市,从健全养老服务和老年人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入手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感,大力培育银发经济,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积极老化主张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去应对老龄化,从根本上挑战了传统的老年刻板印象。为改善当前老年人"精神贫困"问题,从积极老化视域下的"健康、参与、保障"三个维度出发,以"六个老有"为落脚点构建社区文化养老模式。针对目前社区文化养老的发展困境,探索社区文化养老的发展路径,从而建立人员专业化、服务多样化、供给多元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冲击。文章利用宏微观数据,系统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社区治理和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持续近40年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文化形态和公共政策都发生了诸多改变;社区服务供给和社区治理的复杂性也日渐提高;家庭养老资源日益萎缩,护理员面临总量短缺和结构失衡,照护活动给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向溢出效应。尽管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改变,但应乐观、科学辨证地审视这一现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为老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真正让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开始发生,大约在21世纪中叶以后进入严重阶段,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表现为三个特点。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从政策制定到社会认同到个人努力,力争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7-2018年30个省级行政区(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在分析人口老龄化、房价以及住房空置率三者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和房价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人口老龄化和房价均对住房空置率有正向影响;在区域层面上,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最大,各区域房价对住房空置率的影响均为正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房价确实是人口老龄化影响住房空置率的中间桥梁。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沈阳市人口老龄化的最新数据,运用Logistic curve方法对沈阳市未来20年的老年人口作出了预测;采用ADF平稳性检验方法研究了老龄人口与消费之间的协整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IRF)分析了老龄人口对消费响应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沈阳市老龄人口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对于消费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短期内的冲击十分敏感。提出了沈阳市培育人口老龄化新兴消费增长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老龄人口更易遭遇贫困的风险,面向老龄人口开展反贫困管理是各国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世界老龄人口的贫困主要表现为六大差异特征:区域性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家庭结构差异、种族差异及城乡差异。基于对世界老龄人口贫困特征的分析,老龄人口反贫困的公共政策选择主要包括:通过公共养老金计划向老龄人口提供“社会安全网”;延迟退休年龄;基于性别公平视角优化养老金制度设计;实现全面健康服务的可得性;提升就业质量,降低非正规就业;宏观经济增长战略转向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3-2014年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法,选取老龄化系数、老少比两个指标,对东部、西部和中部三区域进行了差异分解;然后结合省级面板数据设定模型,使用FGLS估计法实证检验了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严重的地区差异的特点,东部、西部和中部的老龄化发展具有非均衡的特点,地区差异变化反复波动,并不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会越来越严重。出生率和人均GDP对人口老龄化影响最大,城市化率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影响较大,而死亡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存在多种可能性,但是对于全国来讲影响较大,文盲率对于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简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阐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趋势,从劳动供给、社会需求、投资资金供给、技术供给等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也必然要加重政府和家庭的负担。提高人口素质,增加教育和健康投入,有利于减轻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产生的压力,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湖南是一个人口大省 ,也是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人口老龄化给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老龄人口的安老养老问题。本课题组对湖南人口老龄化和安老养老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 ,为解决老年人安老养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与挑战,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在2000年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步入老龄化进程中。通过对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一样,具有相同的老龄化原因、快速的老龄化发展、沉重的养老负担。日本在过去40年中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对我国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人口老龄化、民生支出、经济增长三者理论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2~2016年各省年度数据对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和传导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样本来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以民生支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存在以民生支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但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政府应适当调整民生支出规模,提高其利用效率,从而缓解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同时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论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及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