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文的角度看香港文学 ,不难察觉到某种女性的色彩。这也就是为什么 ,香港会有如此之多的女性作家 ,而且从整体上具备颇大的创作优势。女性作家相比之下就显得私人一些 ,她们更关心自己在这个城市的个人生存问题 ,探索自己的精神如何才能保持平衡以及获得恰当的安置。香港这座“孤岛”和她们心灵之间所建立的复杂关系 ,不独因为她们居住在这里 ,还因为她们比男性作家更需要寻求精神的依傍 ,并且把丰富的情感投射进去。在香港的女性写作中 ,不管是爱情、婚姻、家庭、还是青春、生命、男人 ,在这些永远言说不尽的话题中 ,她们总是更乐意于找到一个可以把种种精神的内涵放置于其中的“容器”。这样的“容器”通常展开为有一定疆域和内部分界的空间布局(从住宅、公共场所到一座城市) ,能够让她们安排一幕幕人生的活剧在其中上演。与此同时 ,那里也就成了她们永远的念想 ,成了心灵安息的所在。当“房子”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意象相当突出地呈现在香港女性作家的作品中时 ,谁也不会怀疑其中包含着命定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荆棘鸟》中女性情感悲剧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晓梅 《理论界》2006,(11):175-176
本文简析了《荆棘鸟》中一家三代女性代表人物的情感历程,揭示了她们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与结局:女性建立在理想与梦幻基础上对幸福与爱情的渴望,与男性对权力、地位、金钱、名誉的追求之间的冲突,其结局必然是理想破灭,女性经历巨大的情感创痛。与命运抗争使《荆棘鸟》中的女性显得与众不同,她们的情感体验虽然多以失败告终,仍不失一种悲壮的美。  相似文献   

3.
明、清、民初时一些学者收集了不少民间歌谣,整理成册,但对于民歌的研究很不充分,而女性的情感在研究中又是最遭人忽视的。通过女性情感的角度看民间情歌中反映出来的下层女性,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下层女性自我意识的强烈表达,体现了她们作为独立个体的独立声音,她们的情感本身就蕴含了日常生活对于男权的解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坛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以切身体会来描写女性经验的女作家,她们以女性特有的心理感受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一部部别开生面的作品。现当代人物画廊中,更摇曳着活跃异常、多姿多彩、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男性作家塑造的。而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往往把对女性的描写作为对整个现实世界反映的一个方面,通过这一内容,力求更全面、深入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真实面貌;后者则不同,她们在其中倾注了几乎全部的热忱和心血,把它视为世界的重心、现实的中心来描写和表现,倾诉了他们对人生…  相似文献   

5.
女性作家凸现了少女小说创作的优势与特质,特别是书写关于“母亲的女儿”与母亲的关系,女性作家一方面拥有深层的童年记忆与少女情结,对少女心绪有着敏感的体会与艺术的把握,另一方面作为成年女性她们有可能兼备女儿与母亲两种角色的体验,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更深刻地表达女儿来自于母体又要脱离母体,既亲近又疏离的错综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女性人格独立和两性和谐,一直是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者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唐代以“包容乃大”的时代精神,孕育出了散发着独特光彩的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家庭生活中的女性,还是市井生活中的女性,她们大胆追求自由爱情;敢于对强权制度反抗和追求平等的声音;肯定、施展自身的才能,都展现出女性独立人格觉醒的意味。并且,在男女两性肉体和精神的触碰、交流中,展现了融洽、和谐的两性关系。从而以超时空的姿态契合了女性主义者的理想。但是,我们在肯定唐传奇中女性人格独立、两性关系和谐的同时,也要看到,受时代和女性自身认知水平的制约,她们只是在有限范围内追求思想和行为上的独立、和谐,尚未实现真正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女作家在文学交往中所撰写的杂感进行考察,可以看到她们思考人生与创作的独特视角。女作家们的相互描摹和评说寄寓了对自我人生的探索,写作者与被写者的互塑从一个侧面呈现了现代知识女性的面貌。她们在互为镜像和指涉中认识自我、思考社会,尝试开辟独特的女性空间。这一文化行为的内涵丰富而深邃。  相似文献   

8.
当我把目光投向外国文学女性形象园地时,我既看到神象背后的阴影,也看到优雅笑容里的忧伤,还看到低垂的眼帘里掩饰不住的幻想与渴望,我看到了一个个来不及盛放就凋谢的灵魂,看到她们短暂的欢乐和无尽的忍耐,她们共同筑造了一个丰富的女性生活世界,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人类的女性理想。这是一块敏感而纤丽的厨地。 本文拟从古希腊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四个高峰期的文学中,比较探讨这块园地中的女性形象的演变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9.
吕晓洁 《齐鲁学刊》2012,(5):157-160
1990年代以来河南籍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这是一种新的女性文学,它与当下女性写作中的私人经验泛滥无关,也与所谓女性叙事的身体自渎无关,而是呈现出了文学本身的美感和力量。她们以朴素而坦率的文字,描绘着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生存状况与情感心态,把一种真实的当代生活现场带到了我们面前。她们的创作拓宽了女性文学的表达空间,给当代河南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德国有一位对女入怀有相当成见的哲学家尼来说:“男性为自己创造了女性的形象,女性则模仿这一形象创造了自己。”在他看来,女性在社会上的角色地位,是由男人给规定了的,女人只配做男性的奴婢和附庸,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这是一种长期存在于男性文化里的女性观。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有文化的职业女性,她们对事业、前途、荣誉和成就,常表现出信心不足,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遇事怕出头,怕竞争,把自己的平庸无为归结到性别上,有一种女性性别的自我歧视和角色自卑的心理。对此笔者试谈几点粗浅看法。1.女性与…  相似文献   

11.
《家庭科技》2007,(3):44-44
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进入职场以后,往往喜欢"扎堆儿",连吃饭和上厕所也要一起去.于是,有人讽刺那些喜欢"扎堆儿"的女性,将她们看成办公室的"是非地、传染源".但专家认为,这样贬低"扎堆儿"现象是不妥的,女性无论在职场内还是职场外,不妨多扎扎堆儿.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对女性的处境、遭遇、命运、前途的描绘揭示得深刻与否,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前进的足音,往往也是文学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产生于十七世纪后半期,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它所刻划的女性形象之多、质量之上乘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十分突出和独特的。在此之前的唐代传奇和宋代文言小说等为我们塑造过不少同中有异、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写出了她们在追求美、追求幸福过程中演出的一幕幕悲喜剧,她们遭遇现实的痛苦、挣扎与呼叫令人动容。“用传奇法,而以志怪”①的《聊…  相似文献   

13.
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进入职场以后,往往喜欢"扎堆儿",连吃饭和上厕所也要一起去.于是,有人讽刺那些喜欢"扎堆儿"的女性,将她们看成办公室的"是非地、传染源".但专家认为,这样贬低"扎堆儿"现象是不妥的,女性无论在职场内还是职场外,不妨多扎扎堆儿.  相似文献   

14.
女性作家凸现了少女小说创作的优势与特质,特别是书写关于“母亲的女儿”与母亲的关系,女性作家一方面拥有深层的童年记忆与少女情结,对少女心绪有着敏感的体会与艺术的把握,另一方面作为成年女性她们有可能兼备女儿与母亲两种角色的体验,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更深刻地表达女儿来自于母体又要脱离母体,既亲近又疏离的错综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程勇真 《殷都学刊》2008,29(3):139-142
殷商时期,女性已经开始更多地与美联系在一起。透过甲骨文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已经开始在文化理性层面成为美的象征,成为被男性欣赏的审美对象。殷商时期的女性审美不是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审美,更重要的是一种道德审美,人们开始对女性的道德价值进行美学上的审视。并且殷商时期的女性审美意识已经开始走向内敛,走向一种封闭的美感,它不仅和善联系在一起,更开始与恶联系在一起,女性审美呈现出复杂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从谌容的《人列中年》中看到了妇女生活的双重负担,从张洁的《方舟》中看到了女性命运的悲怆,从张抗抗的《北极光》中看到了女性精神觉醒的阵痛,从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中看到了女性强烈的自我意识,从陆星儿的《啊,青鸟》中看到了女性依靠自己的力量为幸福所作的不懈寻求,从遇罗锦的《冬天的童话》中看到女性为自己精神的解放和独立所作的义无反顾的斗争,于是,我们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审美愉悦,我们惊喜地从那些细腻善感的女性心理中体味到了一种男性的,对于自我力量的信心和对目标的执拗追求.证明当代的妇女己不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了,她们迫切需要实现女性作为"人"的独立的自我意识,对于男的依附心塑发出了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7.
刘征 《学术界》2015,(2):187-192,327
近三十年来的马来西亚华文女性小说〔1〕创作成果丰富。总体呈现出三方面特点,分别为:小说主题的演变过程表现出女作家创作心态由"落叶归根"向"落地生根"的转变;女性意识的觉醒体现出作家对第三世界女性生存境遇的关注;新世纪以来马华女性小说表现方式的革新展示出作家艺术水准的提升。纵观三十年来的马华女性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作家们在华文写作上的执着与坚守、认真与努力,也可以发现她们的不足之处,但她们用热忱之心共同描绘的南洋之花已经开始在马华文坛悄悄盛放。  相似文献   

18.
后妃与政治     
后妃,是中国传统社会女性中的特殊阶层。她们是封建社会中唯一有可能参与政治的女性群体,又是最直接受政治愚弄的女性。她们既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又没有摆脱被统治者的命运。一方面她们被期待为循规蹈矩的政治表率,另一方面她们又往往成为最高统治集团践踏礼制的工具。身兼双重身份,处身于最高权利中枢,她们对政治的影响,是中国政治史上不可缺少的篇章。后妃既是君王的家眷家臣,同时也是君主政治机构中的一部分。所谓“后”者,本义就是王。最初王与后并无性别区分,尧、舜、禹既可称王也可称后。周代以后,虽夫妻齐体相匹,但毕竟…  相似文献   

19.
武光  李晓丹 《兰州学刊》2009,(7):165-167
《在路上》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颇受争议的,作者凯鲁亚克对于她们的刻画也远远不如小说中的男性形象那样丰满和深入。如果细细品读,我们便会发现,在这部小说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母性/天使形象和荡妇形象。由于《在路上》中与萨尔和迪安交往的女性总是不断地以轻浮、反叛、堕落的形象出现,人们便一概对其进行道德谴责,因此也造成了一定的误读。笔者认为,只有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更深刻地解读她们。  相似文献   

20.
戴萍 《理论界》2001,(1):58-59
女性 ,这是孕育人类生命的伟大群体。这个群体在生育、教育、家庭和社会劳动各方面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了巨大的功勋。说到 2 1世纪的中国女性 ,我们便想到中国在悉尼 2 7届奥运会上跻身于世界三强 ,成为体育大国。其中中国的女运动员做出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伟大创举 ,在 2 8枚金牌中 ,她们一举摘取了 1 7枚金牌 (含一枚混双金牌 )。从她们身上 ,看到 2 1世纪中国女性那种强者的品格、强者的素质、强者的力量、强者的风采、强者的价值 ,这也是 2 1世纪对中国女性的时代要求和期望。一、女性必须具有强者主体意识的时代人格2 1世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