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重大创新, 它解决了特定历史条件下,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理论的提出有充分的客观根据, 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再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实践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实践阶段。二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它究竟要经过哪些阶段?这个问题,在马列经典著作中,和苏联、东欧等国家,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都犯了超越阶段的“左”的错误,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受到严重损失。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也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认真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东方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对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新的探索。其贡献在于:提出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理论依据;回答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阶段问题;解决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途径问题;找到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列宁晚年从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重新审视以往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重新认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今天看来,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的再思考,在很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实践具有方法论和理论上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已经70余年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已有30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一支重要的主导力量。但是,在一些人的头脑中,社会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变为现实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在国外,有所谓“原罪说”,在国内,有所谓“补课论”和“全盘西化”的主张。由此看来,重新认识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与社会主义胜利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突破与创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理论结果,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到列宁提出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思想,再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共产党人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经济发展形式。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待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直沿循着计划经济的道路。经过近七十多年的实践,直至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才面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在中国改革的大潮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它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史开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这个理论体系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建设更加成熟。全面系统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突破了历史变化顺序的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定模式。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晚年认识的新拓展。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应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的回答。中国革命的实践应验并且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关于我国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少议论。例如有人认为: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生产力水平很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非常薄弱,因而1956年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相似文献   

11.
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仍将长期存在着可能有所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调动和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使宗教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道德等层面相适应,将广大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12.
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解上历来有“制度论”与“价值论”两种片面倾向,这两种倾向割裂了社会主义制度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反映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标志,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与价值的统一和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本质不论从历史的角度 ,还是从实践的角度考察都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特征只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中的制度特征 ,它决定和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全面、完整认识社会主义 ,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其要义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理念为导引,以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主干,以依法办事和自觉守法为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的法治文明状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国家和制度层面的强制主导作用,也要重视社会和民间层面的基础配合作用。在我国语境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一词,实质上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进程中,我们所要弘扬的"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主义分析,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关系中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对现代化的涵义、现代化的实质、现代化的特征、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等内容进行评述 ,以此推动我国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理论付之实践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实践的挑战。这是所有具有实践渴望的理论常有的现象。理论因实践的挑战而形成、“禁区”,而实践也因“禁区”而体现价值。理论的实践与“禁区”的这种相互关系,多年来并未引起我国学界的重视。在我们探讨思想解放的时候,缺乏对理论“禁区”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学界学术思考的一个盲点。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史的回顾,分析了“禁区”的形成及其在不同背景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管理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内涵。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其一,人民群众是管理的主体;其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即主体论的管理模式;其三,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四有”新人是主体论的管理模式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家垄断社会主义自然经济。其理论是社会主义自然经济观,特征是国家垄断社会主义经济,性质是社会主义自然经济,基本矛盾是国家垄断经营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客观经济规律体系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性地位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