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整合力,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整合力、价值整合力和社会整合力三个层面,而社会整合力的发挥必须以文化整合力和价值整合力的发挥为前提。作为文化的“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实质上是一种更多体现在文化、价值、精神层面的“软整合”,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力的发挥,就是要在引导社会成员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凝聚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最终实现社会整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回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深化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人民群众掌握后能够成为改造社会实践的力量。作为人们从事生产实践动力的物质利益,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和说服不同阶层、群体和个人,增强其对社会的认同和理解。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解决物质利益问题,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规范和引导人民的行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前提和关键在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深入剖析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层次动因,摸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脉搏",才能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要包括价值认同与利益认同,而其中利益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基础,价值认同是利益认同的目标。因此,从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二者的关系出发,积极探索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路径,不失为一项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碰撞,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较大冲击,部分青年学生也存在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明确、边缘化倾向等价值认同危机.因此,高等院校有丛要立足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理论引导、实践锻炼、典型带动、制度保障等路径,培育青年学生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5.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务之急。高校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当前,高校亟需探索有效的路径引导大学生培育、认同、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目标定位,在理论渗透中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在道德渗透中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选择,在价值渗透中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取向,在实践渗透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7.
吴娜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2):193-19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是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发展变化过程。仪式是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各种象征符号的反复操演,仪式能够将抽象的、处于意识形态最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纪念英烈仪式,具有构建集体记忆、凝聚社会共识、巩固政治信仰、形成价值认同的教育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的生动载体,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特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只有被人民群众所认同、接受,才能充分发挥其引导和规范作用,真正成为具有普遍性、长期性、稳定性的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努力探索社会主流价值观赢得社会公众广泛认同的一般规律,才能提高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程度。  相似文献   

9.
大众的主流价值认同危机在当下已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充分重视大众认同机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地位,其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不言而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长期实践、反复操演实现的,尤其是对认同主体、认同客体、认同环境、认同路径等方面的认识和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才能使科学的理论成为实践的价值导向。科学把握理论内涵是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的基础。注重大学生的价值发展、合理需要和自我教育是实现认同的关键。高校应通过深度解析理论内涵、强化历史情感教育、开展先进典型教育、构建立体教育环境等多种途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后现代的文化语境、高风险的时代困境和新媒介的工具效应导致当代青年价值观取向上的多元化、个体化、世俗化;在价值观认知上对传统价值审美的颠覆、对价值虚无导向的推崇和对主流价值认同的迷茫;在价值观实践上对功利主义的追捧、对个人主义的标榜和对消费主义及拜金主义的膜拜等后现代症候的出现。高校应面向现实、面向青年、面向实践,培养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自觉,从硬认同、软认同和潜认同三个层面加强对自媒体时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发展与推进,是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文化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让民众认同与接受,并指导其现实生活,成为民众生活的价值基础,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具有引领和整合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对其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在本组专题中,张彦君认为,没有价值观主体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由动机激发,止于信仰而完成。郭枝和王林认为,核心价值大众化的方法有古典、经典、现代和马克思主义几种演变,推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古今中外通用的教育模式,榜样教育在教育特别是德育领域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从道德社会学的角度考察,"最美现象"实质上是一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实践。与传统榜样教育不同的是,"最美现象"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把传统知识型"道德域"带回到日常生活世界,从而改变了缺乏生活性的传统榜样教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社会道德教育模式应逐渐从榜样教育转向共同体精神培育,既要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新媒体中,提升人们对主流道德和价值伦理的广泛认同,又要积极引导人们在职业生活和社区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道德共识与道德行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要解决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即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广大人民发乎内心的认可与赞许,而这需要经历"价值观认知"→"价值观领悟"→"价值观共鸣"→"价值观信仰"等一系列转化环节。在当代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必须正视其面临的现实难题,即传统宣教方式难见实效、价值承诺难以全面兑现、价值共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解决这些难题,必须找到正确路径: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共享文明"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可能的概括和表述。因为,这一表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必备的理论要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价值追求与理想诉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已达成的基本共识:政党认同、国家认同与公民认同的一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应有的形式要求:体现本质、简要鲜明、易知可行。这一概括有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生动载体,具有承载、传递和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功能。由于当前榜样自身存在认同困境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不够等内外制约因素,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要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作用,需建立榜样生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契合机制,突出民族性与时代性、党性与人民性、中国特色与人类共性的统一;建立榜样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整体推进机制,突出由"权威主导型"向"互动引导型"的模式转变;建立榜样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引导保障机制,突出社会引导与制度保障的结合。只有实现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成培育、宣传传播、学习践行"三大环节中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价值认同:多元价值语境下的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的改革,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日益促成了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催生着新的利益群体的崛起,加之民营和外资企业文化的浸润和西方文化的侵蚀,产生了多元价值观相互纷争和互相排斥的格局.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正视多元价值语境的客观存在,科学剖析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缘由及社会影响,宣传和引导社会成员认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实现价值分歧向价值认同的转向,以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氛围,为反腐败斗争奠定廉洁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的价值观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秦彪生 《云梦学刊》2016,(4):138-141
中国体育精神是体育领域的中国精神,充分反映了当代体育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足基础、根本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当代中国体育精神,将中国体育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信,促进人们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0.
杨冬玲 《南方论刊》2023,(5):110-112
价值认同是我国面对复杂国际局面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提出的新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推行价值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提升价值认同的重要路径。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实现的继承者,更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首先基于价值认同视角分析当前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境,接下来有针对性地从培育意识创新、培育队伍构建、培育协同加强和培育实践养成这几方面提出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的纵深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