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曾智  杨赫  米锋 《统计与决策》2023,(3):154-158
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是提高生态效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文章利用199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测算了我国生态效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财政科技投入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生态效率提高。东中部地区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生态效率提高,西部地区则不明显。(2)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东部地区以促进中高端科技创新为主,中部地区以促进高、中、低端科技创新为主,西部地区以促进中低端科技创新为主。(3)财政科技投入主要通过影响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效率提高,东中部地区分别通过中高端、高端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效率提升,西部地区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东西部地区2001-2008年间科技创新进行投入资源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平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成本效率均高于西部地区的相应指标。东西部地区应采用调整资源投入结构、科技创新互动等措施,提高地区科技创新的成本效率,从而有效地控制科技创新成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掌握科技创新资源当前配置效率情况可为科学、客观提出优化战略与策略,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支持,为此文章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lingo8.0软件,采用数据包络法,对我国31个省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赋权法测算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并通过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以及不同科技创新水平下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变化。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及其分类指标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强化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规模以及金融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科技创新的门限效应,其促进作用随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对金融发展分类指标的支持作用存在差异,对金融发展规模的支持作用较强,对金融发展效率的支持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把握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提高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7—2019年的相关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状况与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态势,沿海协调度等级高于内陆。空间关联格局中,“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要提高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应充分挖掘协调发展的实质,加强跨区合作,提升整体协调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6.
创新效率与组织规模的关系,是技术创新研究者关心的热点之一。文章依据创新周期理论,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组织规模之间的动态适应性,得出大中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在技术创新不同阶段具有各自创新优势,适应技术创新效率的组织规模是动态变化的,据此提出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化分工与合作的观点,以及从创新产生、创新使用与创新扩散三个层面实现高效率创新的实施机制,以期促进我国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7.
遵循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特征,文章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研发阶段和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并依据经济发展程度将中国划分为三大地区,利用Dagum基尼系数探索三大地区创新效率的差异,采用Kernel核密度考察创新效率的分布动态及其演进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处于上升阶段,研发效率与转化效率明显不协调;(2)创新效率的总体差异呈持续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地区内差异远高于其他地区,东部与西部的地区间差异显著,地区间差异是引起创新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3)创新效率核密度存在右移趋势,波峰的宽度逐渐增加且右拖尾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金融结合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构建区域创新效率的金融支持指标体系,以全国30个省区的数据为样本,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省区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在控制金融支持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创新效率的省际差异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联盟中,创新主体的明确和校企各方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合作关系是开展联合创新的关键问题.运用中国制造企业的数据,考察了技术交易、战略联盟及研究联合实体三者的产学研创新效率,并引入企业规模、政府投入、所在地域等因素对产学研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实证,结果显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形成产学研的战略联盟形式具备更高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2—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结果发现:科技创新在东、西部地区科技金融综合指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在中部地区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科技创新对公共科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对市场科技金融只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东、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发展差异,导致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考虑决策单元同质性和随机因素等影响的基础上,运用Bootstrap修正的DEA模型,对2010年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活动效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统计检验显示出Bootstrap-DEA模型更合理,更具有可靠性;(2)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活动效率不仅存在较大改进空间,而且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3)规模效率均值显著高于相应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表明其并不是高校科研活动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4)不同类型的高校科研活动效率差异是比较大的;(5)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比较看,大部分高校表现为两效率的双重低下或一高一低;(6)高校科研活动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构建的非线性R&D活动投入产出弹性模型,以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35 369个企业样本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特征.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企业规模定义下,R&D活动产出效率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不同的关系,这一结论与已有研究不同.将企业分为高技术企业和中低技术企业之后,发现技术水平因素并不影响R&D活动产出效率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选取企业数和从业人员数为投入变量,以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额以及利税总额为输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998-2012年高新开发区整体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呈增长趋势。同时,通过对中国高新开发区主要指标数据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建立了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主要指标的预测模型,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计划的制定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11个省区2003—2011年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西部地区林业生产技术效率较低,平均值只有0.664;9年间林业生产纯技术效率始终高于林业生产规模效率,较低的规模效率是导致西部地区林业生产技术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2003—2011年期间,西部地区各省区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实现西部地区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是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和缩短地区之间效率差距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创造就业、人才培养、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技术扩散、产业集群、扩大出口、企业家精神形成和制度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全国56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绩效评价,研究发现:5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效率(crste)均值为0.768、纯技术效率(vrste)均值为0.838、规模效率(scale)均值为0.920;采用自然断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研究,并对分级结果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绩效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6.
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1-2009年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各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恶化是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源泉;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且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计量模型的西部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西部农业投入产出的指标体系和建立西部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计量模型,研究了西部农业投入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和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业人力投入、财力投入对农业价值量产出贡献度基本一致,西部农业人力投入对农业实物量产出贡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杨振兵 《统计研究》2016,33(1):26-34
现有研究对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关注甚少。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部门创新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指数,进而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创新要素结构、科研人员工资扭曲等因素对创新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的影响效果,我们发现:创新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大于科研人员的产出弹性,制造业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于资本,且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创新投入要素结构的资本化程度、政府资助行为削弱了创新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科研人员工资扭曲、企业自有资金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强化了资本偏向。优化创新方向、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对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中国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5~2008年中国15个主要玉米产区的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建立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全国玉米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2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效率的时间差异、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发现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时间、地区差异明显,但从全国来看,各产区之间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具有趋同趋势。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加强对灾害的预防和监测工作,并有科学计划地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加大种子用量,提高机械化水平,进行科学管理;加强玉米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