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庐隐因婚恋题材在五四作家中卓然独立,她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追求,以及追求中的迷惘、困惑和悲哀.她的作品深深地打着悲哀的烙印,这既是她自身的悲哀和痛苦的外泄,也是时代的症候及文学潮流的影响.同时,她的悲哀主义还与她的审美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她是一个"悲哀的叹美者".  相似文献   

2.
穷究生命的底蕴——庐隐的悲剧意识及其创作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穷究生命的底蕴———庐隐的悲剧意识及其创作意义李少群(一)庐隐无疑是现代文坛上最具感伤色彩的女作家。正如苏雪林所说,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①对社会旧传统势力的抗争,对于女性命运的思索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五四"的产儿,庐隐的一生充满迂回曲折的动人故事。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从传统社会过渡到五四新时代的知识女性之一。身为时代的新女性,庐隐在其作品中刻划与思考了女性的各种困境。在她笔下众多的女性形象中,庐隐特别喜爱书写患病了的女性身体及其相关的各种内心/精神面貌。这些饱受病痛折磨的女性、表现丰富的身体书写,涉及许多隐喻,在书写与文本的诠释上提供很多阅读空间。庐隐的女性病体铭刻,可以说构成"五四"女性文学中最凄厉惨痛的、也是最值得重视的身体书写现象与女性文学建构。  相似文献   

4.
庐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洋溢着忧郁、孤独、悲哀、愤慨等复杂的现代情惊,形象地展示出一个觉醒的"新青年"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撞击的氛围中的哀伤凄苦的悲剧意味,倾诉着作者痛苦的生命体验。生活的磨难赋予了庐隐一双独特的眼睛,"无论什么东西,到了我这灰色的眼睛里便都要染上悲哀的色调"。所以在她笔下的自然景物也都倾注着作家浓重的感情色彩,显示着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太阳"红得像血般","仿佛火神怒睁两眼,向人间狠视般"以海滨故人》);"惨绿色的光华,充满着寂寞的小园"(同上);"夜景幽寂,从窗子…  相似文献   

5.
与丁玲、凌叔华、冰心同时出现于中国文坛的现代女作家黄庐隐,以她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享有盛名。研读她的几个集子:《海滨故人》、《曼丽》、《归雁》、《灵海潮汐》等作品,可以看出:庐隐把人生看作“比作梦还要不可捉摸”,始终沉浸在“悲哀的海”而不可自拔,直到她凄情的逝去。庐隐的作品带有浓重的抒情成分,而尤为突出的是她笔下悲观伤感的女性形象。她深刻剖析并描绘了一个个生动具体的知识女性,在意识觉醒的年代里对自身命运的困惑。这种困惑,在彷徨的人生幽径里,作者以“一颗因悲哀而落的眼泪”陷死在了现…  相似文献   

6.
庐隐是"五四"时期对男权批判最激烈的女作家之一。她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男性作家们专注的"父权之战",进入到两性关系域的"性别之战",并把男性们放逐在文本之外,体现了彻底的反男权倾向;但庐隐小说"处身性"叙事的局限使她对男性神话的拆解和对妇女的解放与救赎成了毫无希望的"妄想"。庐隐对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沉思。  相似文献   

7.
庐隐是在"五四"时期觉醒起来的女作家.其文学创作鲜明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特色,也表现出女性作家对于妇女解放、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探索.其文本是一代女性作家觉醒的歌唱,表现了她们觉醒后的矛盾心态,可谓梦醒了无路可走,于是以游戏人间的态度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庐隐及其文学创作,学界一直因其悲哀、苦闷、彷徨的心理情绪而颇有微词,这有意无意地限制了人们对庐隐的理解和认识.从叔本华对庐隐的影响出发,探讨其悲哀内部蕴含的颓废意识,结合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情况,阐述庐隐的颓废体验的深层意义,并梳理其精神世界的流转中向革命转变的内在理路,或许有助于我们对庐隐进行合理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审美视角来研究一个作家对于文学的意义.庐隐小说的意境建构是基于重建"爱"的王国,而庐隐散文的审美的原生态是作家真实告白.小说创作中具现的是庐隐身为现代知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的呐喊,通过主动建构心中的爱的理想王国,形成浓烈的小说情感化意境;散文创作中的庐隐却是面对不同人生情感阶段,用散文笔调对生活进行哲学阐释,形成流丽的真实告白意境.  相似文献   

10.
<正> 谌容的名字是人们早已熟悉的了。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不仅具有女性作家的细腻和机巧,而且还有着男性作家的胸襟和气魄。她那追究和探索的目光始终挚着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她从平凡的生活素材里所提炼出来的一个个严肃的社会命题,都来自于当今的现实,默契于读者的心中,引起了人们许多深刻冷静的思考。就这一点来讲,谌容是可与同辈中任何一个作家相媲美的。当一场巨大的灾难过后,当我们饱尝了十年忧患而痛定思痛的时候,谌容和许多作家一  相似文献   

11.
庐隐和石评梅在创作中排斥和否定异性恋,追求同性之间的爱恋.这并不是纵情享受的变态,而与当时过渡时期特定的文化氛围、社会现实和家庭处境等方面的原因紧密相关.这种恋爱观是她们在特定处境中有意识构筑起来的排斥异性的一道性别防线,以否定女性"妻性"角色定位的方式反叛封建文化,曲折地反映了五四女性自我拯救、追求解放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冰心早期作品来看,冰心对现代新女性的构想尺度,乃是把她置放在家庭主妇的位置上而非社会角色的意义上来完成的。女性传统角色不变,要变的是角色的知识结构与家庭结构,这是冰心与五四女性观既有一致也有相悖的地方。这使冰心的“问题小说”没有体现出对现代家庭与角色关系的质疑、思考与解构的深度,从而未能达到稍后出现的鲁迅、庐隐等作家作品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13.
读庐隐的小说,给人感受最深的便是作品里体现的浓郁的无法摆脱的悲哀情调。这种悲哀情调既属于庐隐个人,也属于那个时代。本文试探讨庐隐小说这种情调产生的根源,目的在于一方面了解庐隐小说的独到之处,另一方面也认识那个时代在一个觉醒的女作家内心烙下的深深印痕。  相似文献   

14.
曾轶峰 《理论界》2014,(9):115-119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世时,从未从事过任何一种职业,包括成为一名职业作家。身处美国19世纪下半叶教育改革和女性运动时代大潮的狄金森,拥有成为职业女性的现实可能性,可她却选择隐居写作,拒绝进入文学市场。究其原因是她生存的家庭环境和她本人在女性问题上的保守态度,以及她对诗人身份的神圣定义,使她无法进入19世纪的美国文学市场,成为一位专职作家。然而"在家"写作的狄金森终究为美国诗坛制造了惊涛骇浪。  相似文献   

15.
王海鸰的小说,以探讨女性的情感和婚姻为主题,一度被视为"女权婚恋主义作家".不可否认她的文章是对现实社会"婚-离婚-复婚"现象的深刻探索,从而揭示当代都市女性婚恋观的现实意义.<大校的女儿>中韩琳形象即证明王海鸰对于恋爱、婚姻问题的全部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她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6.
多丽丝&#183;莱辛创作中女性形象独特性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堪称"英国文坛常青树"的多丽丝·莱辛以其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作品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对女性形象刻画的深度和广度上,多丽丝·莱辛在20世纪英国女性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她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个没有国界、没有种族区分、没有阶级差异和时间局限的独特而开放的女性世界,她们卓尔不群地站立在古往今来的妇女画廊中;她创作中的独特女性形象扎根于20世纪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她坚持用"自己细微的声音"辩证地表述着作家本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创作使命感.  相似文献   

17.
茨威格作为男性作家从女性的视角来写<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无疑展现了茨威格对女性的关注.用女性主义批评从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现实和女性传统观念两个方面来解读,不难看出,作家在文本中显现出男女极不平等的爱情观,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女性的同情和尊重.同时也揭示了女性的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杨立军 《理论界》2008,30(4):146-147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20世纪极富盛名的女作家、戏剧家、评论家和诗人,她的文学作品以小说创作见长,尤其檀长以女性的视角刻画悲剧性的女性人物。《他们》是作者的早期经典之作,通过对其中几位典型女性的细致描述及细微的心理描写,以悲剧环境下女性的悲哀深刻地诠释了女性生活不幸的根源。本文就其小说《他们》来分析作者是如何彰显其女性主义意识的。  相似文献   

19.
庐隐在"五四"后的小说创作中,以强烈的女性意识,用感伤抒情的笔调和独语式的自我叙述,描述了"五四"知识女性的心路历程.本文分析了庐隐小说独语式叙述的审美效果和形成其感伤抒情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中,作家通过对市镇女性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生存问题的反映,揭示了底层女性和知识女性在中国现代市镇这一特定时空里的生存现实与生命意义。市镇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的拉锯和抗衡中,既要承受历史传统对其的规约,又要遭遇来自现实社会的箝制。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女性形象描写,是作家诠释历史成规与传统文学的一种叙述路径。对女性存在的关注与思考,是作家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探求,是直抵女性生存真相和历史深度的叙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市镇女性书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