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益新 《社区》2005,(4):27-27
新中国的城市基层组织称“居民委员会”,它负责办理辖区内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群众意见等等。那么,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是何时诞生的呢?原来,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是在1949年12月在上海市黄浦区宝兴里成立的。1949年5月27日,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解放了。第二天,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在陈毅市长的领导下,市政府着手进行城市的接管工作。随后,各区也相继成立了接管委员会。于是,国民党政府的“保甲制度”被彻底废除了。鉴于新社会的到来,生产秩序的恢复,建立一种新的城市基层组织就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上的农业推广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间作物良种和耕作方法等方面的交流 ,起着农业推广的作用 ,我们可称之为“交流式的农业推广”。古代的农业推广以这种交流式的推广为主。 19世纪后期起 ,我国运用近代科学改进农业。自此以后 ,农业推广大多由农业机关、学校、社会团体等进行。近代最早推广的是美棉 ,同时也推广稻麦等良种 ,但以推广棉作为主。 192 9年政府颁布《农业推广规程》 ,成立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 ,随着又设置省县等级的农业推广机构 ,建立了各级农业推广工作的架构。抗战期间成立农产促进委员会 ,为加强农业推工作 ,采取了多种措施。当时以推广粮食作物良种为主 ,战时军糈民食无虞匮乏 ,农业推广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3,(7):19-20,22
社区居民委员会相继依法照章成立后,即可举行相应的授揭牌仪式,正式挂牌办公。 这一环节主要制发牌匾: 1、《中国共产党 市(县、区) 社区党委(支部)》;2、(《 市(县、区) 社区居民委员会》;3、《 市(县、区) 社区警务室》;4、《社区平面布局网络图》。  相似文献   

4.
《国际公关》2011,(6):66-67
一战爆发后,时代召唤出李普曼、伯内斯等专以宣传及研究为业的一批人。很多年以后,他们被公认为现代公关理论的第一代开创者,为后世追捧。盛名之下,追本溯源,这批探路者于少年时曾共同服务于一家机构——克里尔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的正是乔治·克里尔。  相似文献   

5.
《金陵瞭望》2009,(25):68-69
1956年,江宁区体育运会委员会成立.历经多年的发展,于2001年江宁撤县改区后,改名为“江宁区体育局”。  相似文献   

6.
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条件及召集人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业主委员会成立难的问题在各地普遍存在.因业主委员会的缺位引发的矛盾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到物业小区的业主自治.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制度设计不完备.<物业管理条例>没有对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召集人以及业主委员会的成立条件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地方性法规虽有规定,但是做法不一,欠缺体系性.解决业主委员会成立难的困境,应当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义乌县是日军细菌战导致鼠疫流行的地区之一。义乌县防疫委员会(1941年10月11日至同年12月16日)是当地政府成立的临时性防疫组织。义乌县防疫委员会从初期的防疫指导机构到后期的协调和保障机构,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防疫工作。由于鼠疫疫区的不继扩大,最后被常设机构——义乌县防疫处所代替。义乌县防疫委员会对于调查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而且,为我们了解日军实行的细菌战对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后,主管全国重工业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接管沦陷区工矿企业的同时,开始大力推行公司制。在此期间,资委会组建的各种公司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是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尤其是这一时期创办了中国石油公司等全国性的公司,在台湾组建了十大公司,不仅把中国近代公司的形态发展到最高阶段,同时也为当今的中国公司制度建设和公司治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构建和谐社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空间单元。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和谐社区必将成为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广大的城市化地区全面构筑真正的城市和谐社区,直接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成都市是我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现辖9区4市6县,总人口已达1050多万人,有1000多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省政府授予成都市锦江区等16个城区和成都市高新区近年来,成都市积极探索构建和谐社区的途径,着眼于构建工作的效能、保障和活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社区模式探索和创新方面,通过调查摸底、重组划定,建立起了新型的社区体制和运行机制,创建了“四化一加强”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和社区“3 1”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区新闻     
《社区》2005,(18):17-18
北京市宣武区居民不出社区可调解争议8月17日,北京市宣武区天桥社区和虎坊路社区的劳动关系调解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宣武区劳动保障局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说,过去劳资双方出现争议时必须到市或区、县劳动仲裁委员会解决问题,而在社区内成立劳动关系调解委员会后,双方不出社区,问题就可以化解了。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由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管劳动工作的主任等代表组成,他们比劳动仲裁机构更了解争议双方的实际情况,也便于召集双方当面沟通,尽快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金陵瞭望》2005,(6):i001-i001
江宁政协于1961年5月成立,2001年1月江宁撤县建区,改称政协南京市江宁区委员会,现有委员222名,下设办公室、城镇建设指导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教卫文体委员会、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及20个镇、街道联络组。  相似文献   

12.
《今日南国》2009,(11):F0002-F0002,1
柳州市禁毒委员会成立于1991年。当时的柳州市委、市政府为了配合全国、全区禁毒斗争,加强对柳州市禁毒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柳州市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对外称柳州市禁毒委员会)。柳州市禁毒委员会成立至今,先后作过8次大的调整,现任禁毒委员会主任张永刚(柳州市政府副市长)、常务副主任邬燕文(柳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有成员单位32个。  相似文献   

13.
本土文化和现实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审判委员会制度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审判委员会存在的问题凸现。从如下方面探讨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明确提交审判委员会案件的范围,成立专业委员会,将法院研究室作为审判委员会办事机构,对审判委员会委员实行考核和任期制度,完善审判委员会运作方式的设计,其对于法院改革和立法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华  王丽君 《社区》2012,(25):34-34
从去年6月份起,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八社区在10个小区分别成立居民议事委员会。议事委员会委员均由小区居民选举产生,到目前,全社区有议事委员232名。委员们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到社区,使不少具体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彭代国  张蕾 《社区》2013,(3):18
2012年11月22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所辖的义仓社区、九狮桥社区、红旗社区、四牌楼社区、县桥社区、拱辰社区等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同时举行第二次统一换届选举工作大会,由居民直接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相似文献   

16.
陈华  王丽君 《社区》2012,(17):34
从去年6月份起,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八社区在10个小区分别成立居民议事委员会。议事委员会委员均由小区居民选举产生,到目前,全社区有议事委员232名。委员们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山东局鉴于其他城市接管中的失误,在接管青岛之前进行了妥善细致的安排。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结合青岛的实际情况,对山东局的接管策略做了必要调整。在接管过程中,各部门在军管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又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接管方案,保证了整个接管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同时,为了塑造新的社会风气,中共政权还采取了诸多配合城市接管的政策措施:确立革命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安抚工人情绪,稳定工人生活;加强理论学习,完善管理制度;占领舆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这些措施为青岛政权顺利交接和社会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问题一直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难点,改革措施的散乱、无序是阻碍审判委员会制度发展的症结。从现代诉讼的角度审视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以审判委员会任务层次性、人员专业化、工作程序化为着力点进行系统、程序的改革,以实现审判委员会制度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1930年成立的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是澳大利亚国家级层面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智库,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提供测评服务,开展教学研究,开展教育的社会基础研究,提供社会服务。该委员会的特点主要为服务水准专业化,机构运行独立化,辐射范围国际化,研究过程长期性。80多年来,该委员会以高水准、专业化的教育研究,在全国教育改革和政策的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我国教育智库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北伐前后,国民政府的实际控制范围由一省扩展至全国。在此期间成立的教育行政委员会,不仅影响到其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教育行政制度,而且凸显出国民政府派系纷争与政局变动的复杂进程。因此,爬梳与澄清广州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成立与北迁的史实,有助于深入了解与把握北伐前后纷繁复杂的历史本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