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国基础教育政策改革的择校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择校思潮的推动下,美国基础教育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形成了特许学校和学券制等择校形式,公立基础教育的选择权得到了政策保障,在政府与公立学校的关系、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调整。  相似文献   

2.
特许学校作为美国90年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象征,其大规模、快速的发展已对美国社会和现有的公立学校体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美国特许学校的产生及其发展、特征与面临的问题,以及特许学校对美国社会与公立教育的影响及意义等,从而认为特许学校的出现不仅为美国众多的家庭提供了选择公立学校的机会,而且打破了公立学校独家经营的局面,促使公立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其创立的学校自主管理的运作方式已成为美国公立教育体系中创造性和高效率的样板。  相似文献   

3.
王艳玲 《肇庆学院学报》2013,34(4):75-80,85
从世界范围看,普及中小学教育的路途并不顺畅:公立学校未能充分满足人们对学校教育的需要,私立学校参差不齐的服务质量愈益引起人们的担忧。因此,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被视为摆脱这一僵局的有效途径,其经济和政治含义亦成为广泛争论的热点问题。赫希曼的"退出"和"呼吁"概念可用于界定PPP教育供给模式的经济和政治特征,这一概念化过程有助于破解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对教育供给和教育质量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如何缓解乃至化解日益尖锐的择校矛盾也是广大研究者正在极力解决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择校”现象的利与弊的分析,对“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内在联系探究的并不多。立足于有些学者提出的在系统观念下对现代教育公平的概念的重新理解,通过对择校和教育公平的理性分析以及我国具有实行学校选择制度的可能性的分析,试图阐明在一定的前提下,学校选择制度将可以成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未来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美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动向:公立学校私营管理。这一改革的主要模式为私营教育公司承包经营公立学校和建立特许学校制度;促成公立学校私营管理改革的最直接动因是公立学校制度本身的缺陷与不足、私立学校办学成功经验的启示、以及政府部门和民众的支持;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两权分离”;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改革获得成效的必要条件则在于教师的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特许学校是美国 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型公立学校。在短短的 10多年时间 ,美国就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特许学校运动。特许学校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快的发展 ,原因如下 :一是在宏观层面上 ,公立学校质量下降 ,民营化浪潮的推动和国家政策的引导 ;二是在微观层面上 ,特许学校是一种小型自治的学校 ,实行新型的绩效责任制 ,提供特殊需要 ,并扩大了择校机会。  相似文献   

7.
《21世纪》2002,(7)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科学发达的英国,其教育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同时不固步自封,活力四射,在世界教育领域独领风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海外学生所向往的留学圣地——有超过800,000名留学生在英国攻读课程。让我们抛开历史的原因和局限,探求一下英国教育成功及其对海外学生超乎寻常的吸引力的原因,或许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迪。1. 学校无论公私,政府一视同仁,公平竞争英国学校体系实行双轨制,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共存,都受国家的鼓励和支持。英国共有2,400所私立学校,大约每13个学龄儿童就有1个进入私立学校学习。私立学校在立法…  相似文献   

8.
记者:这次我们谈谈美国中小学教育的情况。敬辉:最近看了周飞编译自美国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NCES)出版的“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我们这次谈话的大部分数据是来自NCES的数据。1997年,美国幼儿园至12年级的公立学校学生共有4600万,私立学校学生则有600万。比较美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资金的来源、在学校选择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参与者(即学生和老师)的特征、学校的组织与管理(包括学校和班级的规模以及谁是学校和班级的决策者)、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以及相关的服务。记者:资金的来源是怎…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初中级教育体系中的六个方面以期寻找能让现今中国公立学校体系中的中小学生学得更全面更有效更轻松的教育方法,这六个方面包括教育理念、入学年龄和课程规划、教学楼设计和教室布置、择校和交通问题、师生关系、家长与学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就近入学政策背景下,购房择校成为了择校的一种新方式。以购房择校的教育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对购房择校现象进行教育公平视角下的价值判断,梳理就近入学、购房择校以及教育公平之间的逻辑关联。基于"普及基础上的提高"的教育公平观,通过对购房择校、就近入学政策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购房择校妨碍了教育的机会公平和质量公平,应该予以矫正。最后,结合具体实际及国外的择校制度分别从政府、学校、家长三个层次提出了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的择校现象严重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为破解择校难题,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然而政策效果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其原因在于三个方面:政策自身存在缺陷、政策执行体制不健全、政策执行者存在问题。对此,应改善择校治理政策的实施环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政策执行体制,切实保障政策执行;建立利益平衡机制,提升执行者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学校变革中,家长参与受到变革决策者和执行者不同程度的忽视.但是,家长参与学校变革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它能为学校变革提供动力、精神、智力方面的支持.家长参与学校变革的具体措施有:成立家长参与的组织;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让家长了解学校变革中重大政策的制定,并提供一定的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M贫困县基础教育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农村家庭择校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及家长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针对调查结果对该省农村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提出要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及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入学的制度安排经历了由"不作规定"到只提倡"就近入学",再到"就近入学""与"择校"两种制度并存,到如今只提出"就近入学"的变迁过程。近年,在实践中"择校"现象却愈演愈烈。为推进教育公平,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制度演进过程中,应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致力,使新的择校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最终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现阶段义务教育择校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阶段义务教育择校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在具体操作中它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有必要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规范现阶段义务教育择校,使其良性发展,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并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末,择校现象在我国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产权及与其相关的交易费用、科斯定理是整个产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对于分析我国的择校现象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择校赋予了公立学校独主的产权,有助于学校降低交易费用,优化学校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政府应该通过制订择校指标按比例发放制度、择校费监管制度,尝试实行“免费择校”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使择校能够发挥正常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四川藏区小学教育办学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藏区自然环境恶劣 ,经济落后 ,社会分工不发达 ,文化以传统为主。小学教育以走读制为主。长期的办学经验表明 :走读制不适应四川藏区的特殊情况。因为走读制在四川藏区的实施产生出大量师生极少的单班学校。单班学校对四川藏区现代教育造成四个方面的消极影响 :(1)教育经费更加紧张 ;(2 )人才流失 ,师资质量下降 ;(3)未能形成基于班级授课制的规模化学校 ;(4)社会教育环节薄弱。若能实施以寄宿制为主的办学模式 ,则可解决走读制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学校选择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之一,发端于保守主义者对进步主义者构建的“单一的最优制度”的反思,蕴含着保守主义阵营中新保守主义与传统派对公共教育政策文本中“选择”符号的不同理念,体现了专业化与市场化两大逻辑对“选择”这一政策符号解释权的争夺,并在特许学校的制度实践中达成妥协。由此,创立并强化了一套由保守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公共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