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新文学时期,郭沫若和闻一多虽同为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但两人的作品却存在诸多差异,尤其在抒情方式和诗体格式上更是“各唱各调”。对两人诗作的比较研究,可以探索诗人的经历、学识及艺术个性与诗美观念确立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个案分析上可以勾勒出这个时期中国新诗的走向和风貌。 相似文献
2.
3.
郭沫若与闻一多所走过的道路,不期然地有些相似,他们都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卓有建树的“学者”,为民主和民族解放而奋战的“斗士”。这“三重身份”集合在他们身上,因时期的不同或隐或现。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他们都有开拓之功。他们把新诗从初创阶段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为现代新诗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他们以不凡的才力,筑起了五四诗坛上的两座浪漫主义奇峰。 相似文献
4.
顾颉刚为研究古史而进入神话研究领域,并得出“古史即神话”的结论,他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及“历史演进法”,为系统梳理与研究中国古神话开辟了道路。闻一多自觉地把神话研究与诗学理论结合起来,开拓了神话学的诗学研究天地,他采用人类学“三重证据法”,解开了古诗阅读中的神话之谜。 相似文献
5.
自1925年至1937年,即闻一多留美归国前后到西南联大前,他的思想偏向于文化守成主义。其渊源为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并经由梁实秋的影响而接受之。闻一多由文化守成主义而生成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倾向,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来:其一,维护传统文化,寻求恒定的价值标准;其二,对西方殖民文化威胁的警觉与抗争;其三,对以胡适为代表的科学主义思潮予以抵制与批评;其四,坚持古典主义的文学是生活的批评的原则;其五,强调文艺表现常态、健康的人性,以理节情,化丑为美;其六,追求健康与和谐的整体的诗美建构。 相似文献
6.
“五四”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即与“五四”有关,是以五四新文化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为前提的。闻一多从“五四”的镜子里看出了历史的法则,因而他一改早年推崇传统文化的态度,举起了“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发起勇猛冲击。这在他,既是回到“五四”、又是踏上时代的潮头。闻一多通过“五四”的精神之桥,走向了“人民的世纪”。他的思想面貌焕然一新,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方向,成为共产党人可以信赖的朋友。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一生的文化和文学历程充满波澜壮阔的特点,更准确地说是他常常在许多的文化思想与文学追求当中呈现出不同的方向,作为心灵微妙表征的诗歌文本,也是到处布满了文化重叠的信息。这一形态可以被称作是内在的张力结构。闻一多如此独一无二的张力结构更细致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文化选择的内在复杂性,也暗示了多重文化因素从相互冲突到彼此过渡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张力结构中的闻一多的精神现象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诗研究的鉴赏学派与闻一多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纵览唐诗研究史 ,大致有基于不同研究方向的三大学派 :考据学派、鉴赏学派、历史学派。三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闻一多先生学殖深厚 ,融汇三者 ,是唐诗研究鉴赏学派在现代的杰出代表。其鉴赏研究有五大特点 :①深入诗人内心世界 ,常用“现身说法” ;②具有强烈深沉的历史感 ,每取高屋建瓴之势 ;③突出美感分析 ,致力于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④用诗化的语言说诗 ,充分表现诗人本色 ;⑤论析指向哲理的升华和规律的总结 ,达到诗歌鉴赏的理想境界。因此其许多观点极具启发性和挑战性。闻一多的成就使鉴赏学派超越古典阶段而获得现代性 ,使之完全可以与世界同行对话 ,影响十分深远 ,其研究经验值得今人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论述郭沫若与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性时,我希望将希腊那两位艺术之神——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放置在我们的面前。这两位艺术之神,越到后来越脱去了它的实体意义,而成为两种不同艺术精神或品格的象征。或许可以这样说,前者主要象征理性与意象,后者主要象征直觉与激情。阿波罗的理性光芒把激情冲淡,我们靠着它,可以探究到事物的底蕴 相似文献
10.
11.
郭老的一篇佚文(附后),实际上是一段序和十六首诗。一次找寻到这么多佚诗,是十分令人兴奋的。事情得从郭老生前的秘书王廷芳同志1980年6月8日写给我的信说起。信中说:我看到吉林《社会科学战线》第二期的补白中,有你一篇小文章,很受启发。一九四七年初,上海某报纸或杂志登了一篇题为《续“狐狸篇”》,署名为“牛何之”的文章,作于一九四七年一月二十四日。从笔调上看很象是郭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疏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小小的公案:一场发生在徐志摩与郭沫若之间的由"眼泪"引发的笔墨官司。通过对留学背景、人格气质、艺术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了这场冲突的必然性及其深刻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真我集》因其对五四时代思潮的呼应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并且艺术上一 开始就脱离了旧诗词的气味。闻一多自觉的文学史意识与新诗美学理想的逐步形成是《真 我集》不出版的重要原因。对“真”的追求与对丑恶的发现,以及理性节制情感的风格穿 越《真我集》开始的闻一多整个新诗创作过程,同时,《真我集》与此后创作中的区别也非 常明显。诸多因素使《真我集》构成闻一多诗歌创作一个独立时期即探索期。由此,闻一 多新诗创作呈现出《真我集》期—《红烛》期—《死水》期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真 我集》成为闻一多新诗创作的起点,从而也就成为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抗战时期的郭沫若》是一本有特色的专著。本书作者对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活动史料,进行了深入的考查,准确地把握住了抗战时期郭沫若在政治上的特点。通过郭沫若一系列的活动的叙述,告诉人们,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一切言行,都是为了抗击日寇,反对投降,保卫祖国,保卫文化。他是一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二是作者对郭沫若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进行了周到的研究,准确地概括了郭沫若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他的诗歌、历史剧、政论和杂文,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华然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5)
郭沫若同志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包括新文艺出版社)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密切关系.上海文艺出版社成立三十多年来一直得到他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他的许多著作交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甚至连"新文艺出版社"的牌子也由郭老亲笔题写的.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