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一个跌倒的小孩,倘若没有大人看见,哭一会儿就会自己爬起来。如果看到有大人注意,就会一直哭,直到被哄舒服才罢休。每个成人的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小孩。被满足,是人的本能。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最痛苦的是,够得着的,却得不到。最痒人的是,好像能够着,但就是够不着。至于无论如何够不着的,看一番,赏一番,然后一阵风,一场空,一帧迷蒙给黄昏。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語录     
我们现在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开展对于修正主义的批判。现在的社会主义确实是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比起孔夫子的“经书”来,不知道要好过多少倍。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破,就要讲道理,讲道理就是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3.
教师,需要善于教学,但还需要善于进修。不善于进修的教师,缺乏生气与活力,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而进修之关键,在于特色。追求特色,就是注重实事求实。当前,有一种不好的习惯,就是干啥都“一窝蜂”,不问自己的实际,一味的模仿、效法、随大流。殊知,没有特色,就没有成功。失之平庸,其因常在于此。没有特色的进修,流于形式,费力不讨好,白白浪费了生命,实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忌。纵观我校教师进修状况,大凡有所成就的,都具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发展到了唐代,如日中天,成为我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染翰临池,世习家传,书家辈出,名作迭见,诸体皆备,各臻其妙。不同风格,争奇斗艳。书风之盛,蔚为大观,足以与晋代书法艺术相媲美。唐代书法艺术,代表了我国书学的最高成就。 在绚丽多彩的唐代艺苑中,颜真卿的书法,领袖群伦,冠冕书坛。他的书法,独树一  相似文献   

5.
这首诗叙述了主人公的恋爱经过和婚后的遭遇悔自己的失足。但她十分刚强,并不徘徊留念。 氓之蛋蛋, 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匪我愈期,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乘彼诡垣,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即见复关, 载笑载言。 尔卜尔笼, 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诉说她的痛苦:深恨丈夫的负心,深氓来笑嘻嘻,拿钱来买丝。哪里是买丝,求我允婚事。送他过淇水,一直到顿丘。不是我延期,无媒怎能娶?请你别生气,婚期定秋季。登上废墙头,翘首望复关。复关望不见,急得泪涟涟。复关一看见,脸笑话儿欢。卜卦又占…  相似文献   

6.
试论度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度,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认识、掌握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什么是度?哲学教科书上,几乎都有这样两条定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其中第一条定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在于揭示度的实质内容,说明事物的质和量的相互依存性。即:一方面,质总是一定量的质。一定的量是一定的质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质依存于量。另一方面,量也总是一定质的量。一定的质决定了一定的量,并制约着、规定了量的变动范围。所以,量又依存于质。对于这一条,大家的理解都是一致的。问题在于第二条。“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它所揭示的是度的存在形式。按照这个定义,度应该归结为新旧事物之间的关节点、转折点或临界点。然而,在这个“点”上,事物恰恰既是自身,更非自身;事物恰恰没有维持质和量的统一,而是打破了质和量的统一。因此,个人认为,“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这一定义是不确切的。那么,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什么是度呢?笔者认为,度是事物的质所规定的量的变动范围。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但是,这种质和量的统一,不是凝固、静止  相似文献   

7.
吴廷翰,明朝唯物主义思想家。道即气、“理即气”的思想,是他唯物主义思想的支柱。首先,他肯定气为万物之本原。自然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世界上除了混沌之气,别无他物。“天地之初,一气而已矣。”气为万物的始祖,众物的根由。“气之混沦,为天地万物之祖。”人物均由气生,气是万有构成的因素,“一气流行,生人生物”。承认世界的物质本原,世界多样性统一于物质的气,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就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谈党风     
党风,是同党的性质紧密相关连的。什么阶级的党,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就是说,党风反映着阶级性。剥削阶级的政党,党内主观唯心,脱离群众,追名逐利,巧取豪夺,派系争斗,尔虞我乍的风气,是不可避免的,反映着其腐朽没落的阶级本质。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风,则是实事求事,联系群众,立党为公,艰苦朴素,团结互助,同心同德,反映着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盛唐的诗,是中国文化史的骄傲。李白、杜甫,是诗歌中盛唐气象的伟大代表。杜甫与李白的身世、经历有很大的不同。李白生于富商之家,腰缠万贯、良骏轻裘入长安。富裕的经济条件和满腔傲岸的才气,是他不肯“低眉折腰事权贵”的凭藉。杜甫虽然多次在诗中声明自己是名门之后,但家道中落,很早就陷入困顿。他有才气,有胸襟,却没有幸运。从早年“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到“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生活并不好过。中年以后,官微俸薄,日子竭蹶。安史之乱,他被俘、逃亡、流浪,历尽艰辛,一直到去世,也没有过上太平而富裕的日子。生活困顿、命运坎坷与希望国家富强的雄心壮志的矛盾,现实的社会变化与诗人景仰的全盛日的矛盾,使杜甫走上与李白不同的创作道路,更多地  相似文献   

10.
爱怕什么     
正爱挺娇气挺笨挺糊涂的,有很多怕的东西。爱怕撒谎。当我们不爱的时候,假装爱,是一件痛苦而倒霉的事情。假如别人识破,我们就成了虚伪的坏蛋。假如别人不曾识破,那就更惨。除非你已良心丧尽,否则便要承诺爱的假象,那心灵深处的绞杀,永无宁日。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爱需要行动,但爱绝不仅仅是行动,或者说语言和温情的流露,也是行动不可或  相似文献   

11.
热爱生活有很多种方式,最简单直接的就是过小日子。在精彩刺激也急功近利的大时代,你焦虑又亢奋,忙碌又疲惫,很难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每忽略了自然的四季、内心的风景和生活的本来面目。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春赏花,夏观瀑,秋采红叶,冬踏白雪。春安,夏泰,秋吉,冬祥。  相似文献   

12.
比较,有深入认识事物的效用。然而,比较的对象,必先具有可比的前提。杨朔和刘白羽,就是具有充分可比性的两位作家。他们不但走过相似的生活道路,而且走过相似的文学道路。杨朔,一九一三年生,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参加革命后,曾在山西、广州、桂林和华北一些抗日根据地,从事文化宣传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仟新华社随军特派记者。抗美援朝  相似文献   

13.
一幅表现原始社会时期生殖崇拜观念的大型岩雕刻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岩雕刻画的具体位置在呼图壁县境,地名康家石门子。这里地处深山,水足草良,自然环境优美。岩雕刻画所在的峭壁,山色赭红,十分显目。岩雕刻画面积达120多平方米。平整的岩面上,数百名人物大小不等,身姿各异。所有男性均显示男根,女性多裸体,或站或卧,部份图象作男女媾合状,其下更有成列的小人,欢腾舞蹈。古代先民对男性生殖器崇拜、祈求人口增殖的心理,毕现于画面之中。这里刊布的照片是岩雕刻画面的一角,表现了舞蹈中的女性形象。浅浮雕造就的面庞,均作蛋园形,头戴高帽,上插翎毛。高鼻大眼小嘴。胸部宽厚,细腰如束。修长的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是一个山区。山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对黔东南自治州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对山区经济各方面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山区经济发展的有关方面,结合黔东南山区的具体情况,谈一些看法,供讨论。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脉从西至东,贯穿黔东南大部分地区。全州总面积为30,536平方公里,合4,580.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82.4万亩,占总面积的6.5%;山地面积广大,约4,000余万亩,占总面积的90%以上。整个地区山峦重叠,起伏连绵,河流急切,地形碎破,山高坡陡,地势险峻。一般山地海拔700至800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地带。这就构成黔东南山多耕地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共同的行动,来源于共同的理念。中国,从狭义上看,至少有56个民族;从广义上讲,统称为中华民族。台湾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一体多元中的一元。海峡两岸具有一脉相承的血缘。近百年来,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一道不畏强暴,共赴国难,同敌人血战到底,孕育并形成了生死与共的情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对儒学有着共同的信仰,凝聚成源远流长的文缘。共同的利益,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认同,构筑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年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内蒙古社会科学》在读者、作者的支持下,已经出刊了四期。 一九八一年来到了。在新的一年里,《内蒙古社会科学》为适应形势的发展,读者和作者的要求,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改为双月刊,逢双月出刊。 本刊主要刊登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关于探索未知的学术论文。欢迎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受清规戒律束缚,不受条条框框限制,有独立见解的来稿。达方面的来稿,一般不要超过五千字。对于理论价值较高而篇幅较长的学术论文,本刊将出刊增刊。增刊的发行办法另订。  相似文献   

17.
漫谈吃饭     
一日三餐,名之曰“吃饭”。人不吃饭会饿死。这是连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可是,究竟“吃”什么样的“饭”,古今中外却有很大的差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前进,“吃饭”的内容也在发展变化。在我国,说到吃饭,人们都会想到有主食,有副食。副食有鱼、肉、蛋、菜、果等等,种类繁多,主食则只有粮食一项。我们把吃的东西统称为“食粮”,把旅行带的食品称为“干粮”。孟子说“行者有裹粮”,俗话也说“大军未到,粮草先行”。总之,离不开一个“粮”字,似乎维持生命的唯一要素就是粮食。这种状况持续了几千年。  相似文献   

18.
明代重“亲亲之恩”的社会风气是前所未有的。这种社会风气的形成,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修谱宗旨的演变,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谱牒,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代已经广为流传,其后,又不断发展和演变。在不同的时代,修谱的宗旨是各不相同的。在周代宗法制度下,从天子、诸侯到卿大夫,王位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的。其时,姓  相似文献   

19.
从事买卖的人叫商人。商人成词在中国已有古老的历史。中国的商人源于殷,形成于周初。稍后,商人一词始见于经传。 商人始于殷末,其主体是殷的遗民,盘庚迁亳以前殷称商。契封于商、商是地名,王朝史称殷商。殷商亡国之前,其臣民叫商人,实与买卖无关。武王伐纣,殷商失国。为了彻底征服东殷人的反抗,周把殷的河内要地三分为邶、鄘卫。授权武庚、管叔、蔡叔戍守,史称三监。武王死后,三监伙同东方的徐、奄、蒲等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乱。周公遂第二次东征,鏖战三年,反叛削平,建立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军事重镇成周,将大批殷商的遗民迁徙到洛阳。《多士》:“成周既成,迁殷顽民。”《毕命》:“毖殷顽民,迁于洛邑。”记载了这次大规模的政治迁徙。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各报刊、电台的古代诗歌欣赏专栏或节目上,被介绍得最多的,可能要数杜甫的名作《春夜喜雨》。这首诗受到人们如此宠爱,是当之无愧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涧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看,好雨象懂得季节和人的心意,到春天就下落了。夜里,毛毛雨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来,柔和而又默默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这时,往远处望去,郊外的小道和天上的云连成了一片,沉静在漆黑之中,而江边船上的灯火却显得格外明亮。第二天早晨起床一看,那红艳艳、湿漉漉的地方,原来是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