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就,但能源-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可确定主要指标及指标间的量化关系,构建并验证山东省3E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对山东省3E系统协调进行仿真预测。研究发现,在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山东省能源对外依存度将日趋严峻,经济发展结构将失衡,环境治理压力将日趋加大。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经济-环境复杂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能源、经济和环境问题紧密地耦合在一起是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分析了区域能源-经济-环境复杂系统自组织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子系统之间和子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内部协调发展机制等。以某市为例,建立了“工业用煤-环境-经济”系统演化模型,且在政府重视程度为1.6的条件下,得到环境综合指数和区域经济协调度最高以及工业总产值较大的结论,并在此条件下,预测未来年度指标值。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协同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资源压力大、环境容量有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高之间矛盾突出,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以绿色发展为抓手把准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行动脉络,为水资源-能源-粮食管理实践提供了全新思路。从绿色发展对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影响的内在机理出发,结合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诠释了绿色发展影响下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的演变过程,并对不同绿色发展引导和约束政策成效和实施力度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发现:绿色发展通过引导和约束主体行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相协调,在保证社会经济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绿色发展引导和约束政策的调整与实施能够促进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政府实施的政策强度不同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同。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及双碳目标,未来可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约束性政策环境,加大绿色发展政策的实施强度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污染存量降低,充分发...  相似文献   

4.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环境资源的一种,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是在可持续发展空间中的经济和环境平面内的系统,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鉴于向量祝回归(VAR)模型通常用于相关时间序列关系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根据我国1995~2006 年能源消费总量、GDP 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的VAR 模型,对三者1995~2015 年的数据进行了预测,在向量祝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10年经济与环境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运用系统学、协同学、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构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主要从空间上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农村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发展水平呈逐年提高的趋势;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重视并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6.
依据河南省2000—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GDP和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河南省能源-经济-环境的VAR模型,基于此,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河南省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三者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关系及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河南省环境污染对能源消费具有负向影响作用,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能源消费及经济增长加剧了环境污染;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短期内的主要贡献因子均为能源消费。最后为促进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从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污染防控、大气污染防控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给予一些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体可计算经济学是对传统经济政策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针对当前经济-能源-环境领域的相关问题所表现出的复杂性特征,基于主体可计算经济学角度进行重新认识,重点阐述基于主体可计算经济学在经济-能源-环境建模过程需关注的交互作用和涌现、自适应学习机制、分叉与突变等重要主体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主体可计算经济学在经济-能源-环境建模的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定义和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哈肯协同学的役使原理和协调度定义,建立了"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应用此模型进行了实际案例研究和仿真运算,运用1996~2000年数据分析出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度具有低起点、高增长的特点。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促进"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分析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本文构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三个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利用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系统的协调度水平。结果表明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等级较低。该结论有助于更理性地把握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发展态势,为制订能源、经济、环境发展战略提供一个基本的前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新疆能源与经济、能源与环境、经济与环境以及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再利用藕合协调度模型求“3E”系统协调度指数结果表明:新疆“3E”整体协调度虽然得到改善,但仍然不够好.从每两个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状态来看,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度长期以来低于能源与经济以及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说明新疆在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耗散结构与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具有耗散结构性 ;庭院生态经济是农林复合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 ;组建和发展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必须遵循两条原则 ,并根据其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京津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问题,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建立了协同发展效度模型,采用2000-2012年统计数据,对其协同效度、发展效度和综合效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效度较低,子系统间系统协同发展能力未能达到最优.要实现京津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需要从内外环境因素共同着手解决,构建和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服务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国际经济法"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国际经济法"作为高校法学教育的基础课,应当在教材选用、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好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建立社会管理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结构日趋复杂,运行日趋加快,风险越来越高,单纯依靠传统的反馈控制已经难以进行有效管理。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在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建立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才能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优先目标就是解决农业经营体制和微观机制的问题,但由于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培育和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下一步应恢复建国初期确立的复合型农地产权制度,建立以农村合作信用社为主体、民间借贷为补充、国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的建设,再造和激活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16.
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在理论上明确和解决如下3个问题:1.“法治经济”不是“法制经济”,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要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目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即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探索一条“能动地调控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使人类在不超过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的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全人类的迫切要求。中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完,作者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类型划分,提出了系统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持续发展类型转化作用机制,提出了转型的调控措施,并以淮河流域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照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理想模式 ,认为市场经济体制比计划经济体制更加有利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相互作用系统的形成和可持续运行 ;分析了我国科技发展中技术创新主体角色错位、投资主体不合理、科技与经济脱节等弊端 ;提出了借助市场经济的力量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相互作用系统的产生和可持续运行、处理好政府宏观调控与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的辩证关系、以风险投资方式开展科技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要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不仅应当改变原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而且应当实现公有制形式的重大变革 ,构造崭新的市场型公有制形式。这是因为 ,我国传统的公有制形式即国有制与集体所有制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 ,它们与市场经济存在着无法克服的根本矛盾。在这些传统的公有制形式下 ,无论怎样改变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 ,都是难以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我们应当对传统的公有制形式进行根本的改造 ,构建新型的、现代的公有制形式。根据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 ,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应当而且只能是以劳动者个人所有权为基础 ,以劳动者个人所有权的自由的社会化联合为基本特征的各种类型的“劳动者个人联合所有制”。为了广泛发展各种形式的劳动者个人联合所有制 ,从而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 ,在当前及今后的公有制改革过程中 ,我们应当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转变改革思路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使广大劳动者成为企业的所有者 ,全面确立劳动者个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