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大数据助力教育改革,促使教师不断提升其数据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教师数据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数据知识、数据意识、数据能力、数据道德等要素。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模式是一种促进教师适应数据应用场景,发现数据、挖掘数据、使用数据,为精准的教学供给提供决策参考的长效机制。回答数据"从何来""为何去""如何用"三个问题,是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的逻辑起点。教育数据需要教师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去发现,并利用其验证某些教育问题,通过分析反映实然状态的数据来寻求应然的教育应对策略。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模式包括:计划(确定问题与数据准备)、实施(教学实践与数据收集)、观察(数据分析与学情诊断)、反思(数据循证与教学改进)四个环节。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策略主要包括营造校园数据文化、搭建教师发展数据仓库、建立跨界行动研究共同体、推动数据素养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应注重与数据驱动的教育行动研究相结合,将"数据"作为深入洞察教育实际和透析教学实践问题的基本手段,经过"数据上移—数据下沉"这一过程,促进教师数据素养的养成,进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决策由基于"经验"向基于"数据循证"转变。  相似文献   

2.
构建以数据产权为基础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其基本要旨是统筹推进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协同发展的数据要素市场,协调和处理与数据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生产关系。数据流通与交易制度应体现高效与合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应体现效率与公平,数据要素治理制度要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国内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数据素养概念的内涵,界定了数据素养教育的内容,指出目前国内高校数据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数据资源建设不完善、数据公开与共享程度低,造成数据获取困难;现行教育模式不利于开展深层次的数据素养教育;数据引用规范与伦理研究不够深入,导致数据素养教育内容存在盲区。在此基础上,思考了数据素养教育的对策,认为提高数据素养教育水平应从3个方面入手: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共同完成数据素养教育的内容;图书馆应加强数据资源建设,使数据的获取更加便捷;深入理论研究,以推进国内数据公开与共享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数据利用与安全的价值平衡,以分级分类保护制度为核心的金融数据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当前,金融数据处于法律管控与行业自治二元分治的状态,缺乏必要的协调配合,在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致使金融数据分级分类治理工作落地艰难。金融数据治理责任制度的补充以及数据利用与安全的价值平衡,要求自治与法治有机融合,以形成数据规制合力。从行业自治与法律管控分而治之到二元融合,需要推进行业自治规则与法律规范的分工合作以及国家、社会、行业等多元主体的沟通协作。规范融合与主体协同是重构金融数据治理路径的两大支柱,既要推进金融数据治理责任框架的建构,也要保障金融数据自治规则的灵活弹性。  相似文献   

5.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一个横跨多个学科的新兴本科专业。自2016年以来,许多大专院校纷纷成功申报了该专业。由于没有成熟的专业建设经验可借鉴,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数据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使该专业的毕业生真正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需求。本文就以成都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需求定位入手,对专业培养体系做出分析,对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进行探索与实践,介绍了数据类本科专业培养的经验和成果,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程度与水平决定了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动能的程度,对加快数据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前提是明确数据产权归属,基础是构建统一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是健全高效的定价机制,底线是保障数据要素安全发展。我国虽已明确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但相关法律尚未明确数据的产权归属,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尚未建立,数据要素定价机制尚未明确,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与监管的边界也尚未清晰,所有这些阻碍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充分实现。故需立足数据要素市场的特征与现实,以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促进数据动态权属流动,构建统一开放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机制,同时厘清数据监管边界,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安全发展,实现数据要素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市场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即由政府信息公开转向政府数据开放。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对数字政府建设的新要求,国家通过政务信息化工作的统筹整合,实施了一系列政府数据开放利用的政策措施。无论是在法制建设、组织机构建立还是平台建设过程中,政府数据开放利用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数据开放利用立法层次低与重管理忽视应用、数据权属与开放范围难把握、数据开放程序难落实、数据开放动力与能力不足、数据开放利用监督管理不到位、数据应用影响力较低等诸多现实困境。为进一步制度化与规范化政府数据开放利用管理工作,有必要建设高效协同的组织运营体系、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利用法律规范体系、建立专门人才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工作体系、创建与优化政府数据开发利用环境,助推政府数据开放利用法治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传播将信息传播与数据积累汇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每一个人裹挟其中。个人在大数据传播中既承担着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首要职责,也扮演着数据生产与累积的主要角色;然而数据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相分离的,个人仅拥有零散数据的所有权,大数据使用权却被网站运营者和软件供应商垄断。这不仅对信息传播造成深远影响,也为媒介素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拓展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传统内容,挑战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既有形式,也改变了媒介素养教育的语境。大数据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实现技术素养、数据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执行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作为一次全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将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大数据时代要求数据开放共享,更加突出数据的预测功能与价值意义。从德育思维、德育模式与德育评价三方面分析了高校德育工作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高校应提高德育师资队伍的数据素养、强化阵地意识、完善硬件设施等举措,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德育工作。可为我国高校在大数据时代的德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正从软规则时代走向硬规则时代,其推动力量源于数据和算法。数据主义是21世纪的新宗教,数据自由是硬规则运行的前提。数据主义以产业发展与人类便利等“善”为由,呼吁数据自由与分享经济,但越来越多的事件表明不加控制的数据自由流动带来了严重的隐私安全隐患。隐私是人格尊严的先决条件,也是社会组织、道德伦理、法律问责机制的基石,规制数据权力与算法权力,保护隐私已变得刻不容缓。通过公法路径,以数据主权与数据监管对算法权力进行规制,通过私法路径,设置新型权利实现以权利稀释权力。构建适应硬规则时代的软规则体系,强化数据权力主体的自律与数据权利主体的自治,构建与硬规则相适应的软规则体系,守护好隐私边界。  相似文献   

11.
词汇化程度的英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较为复杂的概念如果能用一个词来表示,即称为词化程度高;如果必须用一个短语来表示即称为词化程度低。词化程度高低的四个级别分别是单纯词、派生词、合成词和短语。词化程度高的词汇在这一语言所属的文化中受到的重视高,而词化程度低的词汇在这一语言中受到的重视程度相对就低。词化程度的高低折射着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再”不单单是副词 ,还可以是连词 ,它既可以单纯地修饰谓语作状语 ,或单纯地连接语言单位 ,也可同时起修饰和连接作用———充当关联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致西莉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兼诗人本.琼森的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诗作意境融彻、韵律优美,淋漓尽致的刻画了一个陷入单恋的男子如痴如醉的形象,并高度赞美和歌颂了柏拉图式的爱情,即纯洁的精神恋爱。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是资源的主导者,是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好节约型政府,建设节约型政府对于提高全民厉行节约的意识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也是建设一个高效政府、有限政府、廉政政府的迫切需要,更是对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考验。针对节约型政府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节约型政府要从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深化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创新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加强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努力,不断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盛唐求仕热潮中,孟浩然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当时儒道两种对立的文化精神以一种特殊的形态相互整合,共同建构了孟浩然的文化心态和价值标准,使孟浩然具有一种儒者和隐逸气质相混合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孟浩然既追求一定的社会功利又不以入世为首选目标的温和、拘谨的士人人格,也使他长期处于仕与隐的紧张和焦虑之中。仕与隐的欲调和及二者事实上的难以调和,让孟浩然陷入了仕与隐的两难抉择中,进退维谷,从而成了盛唐求仕热潮中的“多余人”。  相似文献   

16.
申林 《东方论坛》2010,(1):109-113
国家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事物。首先,国家具有自然属性,土地和人口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其次,国家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再次,国家具有政治属性,这也是国家的最本质属性,它体现为政治统治。根据国家的上述属性,可以把国家定义为:国家是建立在一定规模领土和一定数量人口基础上基于政治统治关系而确立的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文化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消费社会的到来相应,思想文化领域也会发生深刻转型。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文化具有显著的商品性、大众性、娱乐性和弱意识形态性。当下中国消费社会性征日趋显现,公益性文化向盈利性文化转型、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文本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三大形态的文化转型,在当下中国尤其值得关注,文化转型和重建呈现"和合"趋势。与此同时,文化启蒙、文化纬度提升成为文化发展的强烈欲求。在消费社会语境下,推进当下中国的文化转型,需要着力做好繁荣大众文化、振兴文化产业、改革创新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苏轼饮食文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轼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坛大家,而且是一位美食家、品酒师、酿酒师和园艺师.他的饮食文化融入了更多的雅的意蕴,这主要体现在浓厚的文化意识、美学意识上;作为学识渊博的文化人,开明士大夫中的一员,他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主张与人同乐;他喜欢亲自动手,从实践中品尝饮食的乐趣;他还特别注重食疗养生之道,等等.苏轼饮食文化的特色与他乐观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的性格相关,亦与他对儒、佛、道的信仰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好词典也有"翻译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英语学习者而言,拥有一本词典十分必要,否则可能寸步难行;但若要学好英语,一本好词典显得尤其必要。然而,好词典亦如白玉,偶有瑕疵也不足为奇,但尽力减少、避之则是编者们当努力的方向。本文以《英汉大词典》为例一述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了高师院校师生角色和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控制者变为协调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索取者、由观听者变为参与者、由墨守成规者变为探究发现者、由单独学习者变为合作学习者、由依赖者变为独立者、由受控者(服从者)变为自由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