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今年的7月3日,国家外国专家局、日本大分县政府和湖北省政府的代表在北京经过认真磋商后,正式决定于今年11月20日在湖北举办“中国湖北·日本大分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这一活动旨在以振兴农业经济为目标,加强中日友好合作与交流,推广“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其意义十分深远。平松守彦其人及他倡导的“一村一品运动”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关注。子松守彦的“地方精神”平松守彦是土生土长的大分人,担任大分县知事18年,与大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分县是日本47个一级行政区(都、道、府、县)之一,位于日本西南部、九州岛东北部…  相似文献   

2.
每年3月10日,日本的电视台都要播放东京大学本年度的考生发榜情况。位于涩谷区的东京大学基础系校园内的发榜栏前人山人海,考生、家长、老师和亲友们都云集在那里,一双双焦急的眼睛在一行行考号中迅速移动着。一旦确认了自己榜上有名,考生会兴奋得大喊一声“万岁”,冲出人群奔向他的亲友。于是,他  相似文献   

3.
不少日本友好人士对中国有着一片赤诚,其中有一位老人名叫八岛继男.他出生在中国,亲身经历了那场战争。战后.他一直致力于中日两国友好。现在,他虽然退休了,但仍以志愿者的名义做中日两国间友好的事。  相似文献   

4.
本期刊载留日博士高克访问记,是为了广为介绍海外求学有成的中华优秀儿女。高克现年40岁,获得法学博士后,在日本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精神,又开展中日友好;从事学术研究,又开拓中日经济合作、开办企业。他的成就和贡献,值得效法。故刊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环球扫描     
施瓦辛格英语措辞不当忙道歉新华社22日专电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21日为前一天建议"关闭加利福尼亚州与墨西哥边界"的言论道歉。他将此归咎于自己的英语水平太差。施瓦辛格20日对媒体说,他认为应该关闭加州和墨西哥的边界,以解决非法移民问题。他称目前这种边界完全开放的状态过于松懈。这番讲话引发了争议。为此,施瓦辛格2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道歉说:“昨天我的措辞真是乱七八糟。我其实想说的是‘保护’边界,而非‘关闭’边界。这都是因为我的英语不够好,我也许应该回到学校重新学习语言。”日新教科书不受欢迎近日,日本一…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乌鲁木齐县草莓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在新疆自治区外专局、乌鲁木齐市人事局引智办的大力领导与支持下,由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北京事务所推荐的日本果蔬专家高野邦治先生来乌鲁木齐县进行了短期技术指导工作。高野邦治先生现年58岁,任日本枥木县农业试验场园艺技术部部长一职,曾参与研究过有日本产量第一美誉的草莓品种“枥木之女”的种植与栽培方法,有着30多年的草莓种植经验。乌鲁木齐县科技局此次聘请他成功地举办了“引进日本草莓专家专题技术指导”活动。自9月23日起至9月28日,为期6…  相似文献   

7.
68岁的苹果种植专家菅井功先生是日本山形县人。1943年,他刚从学校毕业,便被派往中国沈阳的一家日本工厂任技术工人。二战中,有一次他和同厂的三名日本人都相继得了重病,生命垂危,而当时日军正从东北大规模溃退,无人顾及这几个病中的青年。  相似文献   

8.
张显川在京郊昌平搞了一辈子苹果种植研究,临退休前,经历了一场大喜大悲。中国的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惟独单产和价格屈居人后,成为人们多年的一块心病。10多年前,张显川结识了日本苹果种植专家石泽重信,从他那里学到了一套大幅提高苹果亩产和品质的先进技术。两人由此建立了一段难忘的友谊。谁知,就在日本的种植技术引进工作初见端倪的时候,石泽重信却猝然离去,一对事业上的挚友从此阴阳两隔。一、病房石泽老人是患晚期胃癌在2001年3月去世的。他的家人随即将噩耗用传真告知了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昌平中日友好观光果…  相似文献   

9.
苏步青,中国当代杰出的数学家,1902年9月23日出生在浙江平阳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从少年时代起,苏步青就很勤奋,养成了每天晚上十一点睡觉,早上五点钟起床的习惯。在中学的时候,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其它课程的成绩也名列前茅。 1920年,苏步青考入日本东京工业学校电机系读书。苏先生到达日本的森林之都──仙台是 1924年的事情。那还是日本关东大地震的第二年,正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的苏步青因震灾,衣物、书籍、笔记本等全部被烧光了。有谁知,就是这次震灾,历史性地改变了苏步青的命运。以此为契机,他从工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川端康成作品的解读,一方面是分析川端康成作品与日本本土文化的内在关系,另一方面探析了在中日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川端康成作品发挥出来的作用:首先,帮助人们更加了解日本语,以便与日交流。其次,川端康成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广为流传也验证了我国与日本文化的不断交融,中日双方对彼此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最后,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思想表现了日本文学的特点,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川端康成获得的巨大成就,关键是他在刻画和分析日本本土文化时细致周到,情节精心铺垫,将现代的心理刻画以及传统的日本本土文学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给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魅力。本文将透过日本本土文化,来深入地解读川端康成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24日,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内灯火通明,觚光交映、笑语朗朗,国务院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组长罗干同志,向一个个子不高纯朴敦厚的日本专家表示深深的谢意,祝贺他在华工作1000天。这位74岁高龄的日本人就是原正市。从1979年原正市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算起,他已累计在华1000个工作日.在这1000天里,原先生的足迹遍及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北京(效区)、湖南,在这些地区推广着他终生为之奋斗的旱育水稻,并在成都、桂林和上海搞过讲座,为中国水稻的增产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在这里.我们只采撷他在华工作期间的一些花絮,这些故事,看上去都很平淡无奇,可却在认识原先生的人们中广为传诵,使人油然升起对他的敬佩之感.  相似文献   

12.
茶的世界     
正茶,在全世界享有盛名并广为流传。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活的文化,古文中茶这个字可追溯到3000年前,现代汉语中则称为"茶"。最近我有幸和马景恒先生一起品茶论道,他是中国茶文化的内行,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长春市外国专家局的局长。在中国早期的茶文化中,人们把叶子磨成粉末状饮用。唐朝时期,中日交流频繁,这种饮茶方式在日本广为传播。后来,中国开始用冲泡的方式饮茶,日本依然保留了使用茶粉的  相似文献   

13.
<正>《印度竞争力:全球化人才是如何培养的》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是封面上印着两个问题:“为何谷歌、高盛、微软等跨国公司的领导层都有印度裔的身影?为何他们能在全球化人才中脱颖而出?”封面上作者的国籍是日本,看来印度人的全球化竞争力已经让中日两国的人都很费解了。现年49岁的作者桑杰夫·哈辛,前25年生活在印度,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专家松本聪多年来一直奔波于中日两国之间,为两国的环境友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被誉为中日两国环境友好的使者。2007年他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黄鹤友谊奖”和“武汉市国际合作奖”。  相似文献   

15.
勇于挑战     
赵化南 《人才开发》2001,(12):31-31
日本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日本渔民出海捕鳗鱼,因为船小,回到岸边时鳗鱼几乎全死光了。但是,有一个渔民与众不同,他的船和船上的各种捕鱼装备,以及盛鱼的船舱,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因而每次他的船回来时鱼儿都活蹦乱跳,没有一条死的。这样他的鱼卖的价钱都比别人的高几倍,没过几年这个渔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直到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捕鱼了,他才把这个秘密告诉自己的儿子。原来他在盛鱼的船舱里,放进去一些鲶鱼,鲶鱼生性好斗,不断地对鳗鱼发起进攻,为了对付鲶鱼的进攻,鳗鱼便被迫奋起还击。正是在这样斗争的状态中,鳗鱼生存的本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因而就活了下来。渔民告诉他的儿子,鳗鱼死的原因在于它们知道被捕捉  相似文献   

16.
"彭斯在诗中说,'人才是真金'.每个人的智慧、才能都有很大潜力,每个很普通的人都能发挥他的创造性."诺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J. Fraser Stoddart)说. 他是在人民大会堂说这段话的.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包括斯托达特在内的在华工作的部分外国专家代表,并同他们座谈.  相似文献   

17.
人生奏鸣曲     
七月,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在北京南郊一座居民小区内,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采访了中国印刷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翻译家、摄影家、科普作家丁一先生。按响门铃,迎接我们的正是丁一先生。他60多岁的年纪,高瘦的身材,背略有些驼,清癯的面孔,一双深邃的眼睛,稀疏的白发整齐地梳向脑后,透出一种睿智、不俗的学者风度。在他那优雅而整洁的书房内,我们开始了采访活动。丁一先生是浙江东兴人,1939年,13岁时随伯父东渡日本;在那里读完了中学、大学,1945年回国。新中国成立后,被分配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工作。几十年来,他默默笔耕,勤奋著译,作品文字已达3000多万字,出版著译30多部,可谓著作等身。多年来,他还凭着在日本留学期间建立起的社会关系,奔波于中日两国之间,为中日人民的友好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井植薰是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第一代创业者之一,同时也是享誉世界的企业家。他在日本家用电器行业中奋斗了60余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经验。他把人才的培养问题提高到决定企业生死存亡、兴盛衰败的高度。这种见解只有深  相似文献   

19.
“你觉得‘顽固’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这是一位日本老人问我的问题. “唯有眷生人,诚有绝尘意.”这是日本樱花诗人西行法师笔下的樱花,让我想起了这位日本老人——平地先生. 据说大二要来一位新外教,大家都满怀期待,想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第一节课,他就给每人一张他的履历表.老师给学生履历表而且是人手一份,在我求学生涯里这还是史无前例的.只见履历里介绍了他在日本国内任教直到退休,退休后又去美国、新西兰、东南亚等地任教,而且在中国,他竟已去过武汉、云南等地.这样的平地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性格那一栏上填的“顽固”两字,仿佛却早已为始料未及的结局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绵延不断。中日两国的文化使者不畏艰难险阻,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朱舜水则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朱舜水(公元1600-1682年),名之瑜,字鲁玙,舜水是他的号,明代浙江馀姚人,寄籍松江。他的先祖和明太祖朱元璋是族史弟,虽为皇族,但因族系绵远而早已另立门户。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