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虽着墨不多,但却以其吝啬赢得了世界的认同,"两茎灯草"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细节.<乔家大院>中的陆大可在书中是一个不太起眼的配角,但这个"山西第一抠"却用自己独特的吝啬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严监生和陆大可都以吝啬而闻名远近,但在吝啬的表象下其精神实质却大相径庭,本文试从多侧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罗生 《云梦学刊》2007,28(6):81-88
严监生是善人,也是愚人,是恪守虚伪礼节的悲剧;严监生看不破金钱,过份刻薄自己,落下“吝啬鬼”的千古骂名,这是善人被误解的悲剧。严监生代表作者对金钱的深刻认识,他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符号。严监生形象告戒世人:面对金钱,既要善待他人,也要善待自己;《儒林外史》告诉世人:面对金钱,要“养其廉耻”,“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今日不乏严贡生,而少严监生,应该为严监生招魂。  相似文献   

3.
在评价人物时,人们常说应区分七个指头与三个指头的问题,也就是要求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一个人。《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却因临终前的“两个指头”,两百多年来,遭尽唾骂,饱受嘲讽。仅以当代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上写道:“严监生临死时,因为多点了一根灯草,便伸着指头迟迟不肯瞑目,这就不仅仅是严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严监生与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进行辨析,认为他们在个性特征、行为表现、精神实质等方面有极大不同,严监生是具有吝啬和慷慨两面特征的另类形象,他既吝啬又慷慨的矛盾表现取决于中国科举文化和封建伦理压制下的卑微人格。  相似文献   

5.
提起吝啬鬼,人们很容易想起《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人》中的阿尔巴贡、《欧也尼·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这些都是外国文学中赫赫有名的吝啬鬼,几乎无人不知。中国文学中呢,自然也少不了这类丑角,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三言...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与严贡生兄弟是相互含纳、彼此补充的统一体.同样贪吝,严监生是损人不利己,具有敛财性;严贡生是损人利己,带有敲诈性.同样自私,严监生是肩负种种传统思想的包袱,对大环境中的道德人伦无比在意;严贡生是肆无忌惮,视传统道德如弃屣.严监生患得患失而虚伪,严贡生则彻底扯破了温情脉脉的面纱.他们的形象表明封建末期那些与土地关系密切的儒生是怎样追求功名富贵的,以及决定其伦理风貌、生存方式的具体样态.  相似文献   

7.
留白 《社会科学论坛》2009,(11):113-129
中国文字中的“风”大有讲究,什么东西一旦成了“风”,真是了不得。孔子曾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这话用成语来表达,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上行下效。“风德”二字从此称为一个可以互称的词。但事实上,两者还是大有区别的。范仲淹写《严子陵先生祠堂记》时。以“先生之德,山高水长”结尾。  相似文献   

8.
关于电影《阿凡达》,看的人多,说的人少,大家只是欣赏,似乎没有多少话可说。自我的《“地球人”到底有多坏?》(载《艺术世界》2010年第3期)发表后,有人转发给我一篇海外评论,指出《阿凡达》是一部“烂电影”,因为它攻击现代文明;而攻击者自己却并不想过原始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历经百战,没有任何军事专著,但却在其丰富的军事实践中展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华,其良好的将帅风范,具备了《孙子兵法》的“智、信、仁、勇、严”五条“为将之道”。其将帅风范可归纳为五方面:智谋勇略、临机制胜;治军严谨、甘苦与共;轻财好义、赏罚有信;规划器仗、训兵有素;仁爱部下、知人善用。  相似文献   

10.
把“缘情”的文学理论与《庄子》联系起来,这似乎有点不伦不类。因为《庄子》要人们绝情去欲。为了达到体道的“至乐”境界,它认为恶、欲、喜、怒、哀、乐等人的情感为“德”之大累,而主张“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心斋”、“坐忘”,以达到一种不动心的“无己”境界。然而,历史却开了一个大玩笑,我国“缘情”理论从陆机提出到钟嵘使之成熟,却正  相似文献   

11.
对陆法言《切韵》及其音系性质的讨论已有很多, 但从语言文字观的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尚未见到。从陆法言的语言观的角度入手可以看出,陆法言的语言观的本质是“字本位”的。综合以往各家之成果,深入讨论《切韵》的音系 基础,可以看出它所代表语音系统是当时读书人使用的书面语语音系统,只 有 对那些南北语音差别比较大,而读书人的读音又存在明显差别的字,他们才会吸收方言中的 语音。  相似文献   

12.
“严而不厉”和“厉而不严”是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储槐植教授在对世界各国罪刑配置深入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两种刑法结构类型。前一结构更有利于实现刑法关于犯罪控制和人权保护的两大机能。刑法和刑事政策的转变表明,我国刑法结构正在由“厉而不严”向“严而不厉”这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选》《文心雕龙》《诗品》三书,形式与范围虽不同,但都是集大成之批评著作(只是昭明本以文选形式出现),并且成书相距不远:《文心雕龙》成于齐末①;《诗品》成于梁天监12—17年③;《文选》成于梁大通2年一中大通3年③。故心雕龙》论诗,虽云涵括众体,重点却在五言:《诗品》所评,虽称“止乎五言”,但正如近人许文雨所云,“仲伟评小谢绮丽风谣,已非尽五言。又评夏侯湛见重潘安仁,以《世说》考之,乃湛《周诗》为安仁所称,然《周诗》实四言也。可知古人著书,例不甚严”④。而《文选》所录诗共443首,五言却占396首。故通过…  相似文献   

14.
“严打”力度越来越大,刑罚越来越重,而犯罪率却逐年上升。作者在分析产生这一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刑事政策改革的思路要两步走:一为“严打”与“预防”并重;二为坚持“社会预防为主,刑罚预防为辅”的战略方针,同时变“厉而不严”为“严而不厉”  相似文献   

15.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中主要论题之一,它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心雕龙》作为~部承先启后、体大虑周的古代文论专著,产生于魏晋言意之辩之后,不可能不反映这种影响,并对它作出自己的回答。目前注意到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论者虽然不多,见解却如此对立:王元化先生认为,“刘棚的上述见解和玄学家言不尽意论,显然朱紫各别”。(《文心雕龙创作论》ill页)袁行需先生则断定,“刘摊也是同意言不尽意论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一辑133页)笔者不揣鄙陋,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最早提出言不尽意论命题的可能是老子:“…  相似文献   

16.
陆机是西晋时代著名的文艺评论家。他的《文赋》是我国古代最早研究文艺创作的名著之一。在这部文艺理论专著里,陆机对于文艺创作的构思、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并有一定的创见。最近为了探讨《文赋》里的“意”,我拜读了陆侃如教授的《陆机<文赋>二例》和郭绍虞教授的《论陆机<文赋>中之所谓“意”》两篇大作,获益不浅。但他们两人对于《文赋》的“意”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为了说明问题,各引其中的一段: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与胡兰成离婚后,她找到了赖雅,一个美国剧作家。张爱玲的美国婚姻,从本质上讲,已经不是要寻找一种“爱”,而是要寻找一个“家”。在与赖雅结婚十二年里,张爱玲生活比较安定,但发表作品却不多。“弃女”“原型”导致了张爱玲对“根”的回溯和对“家园”的寻找,“恋父情结”阴影笼罩了她的两次婚姻。张爱玲的更主要的一个特点是太“重情”,其小说创作展示了睿智而诗意般的女性世界,但在对待自己的感情时,却总是活在旧式的古典时代  相似文献   

18.
法国作曲家鲁兰斯·查理斯在世界音乐史上本无多大成就,但他引起的一桩“国际音乐奇案”却使他出了名。 1932年,查理斯创作了一首名为《黑色星期天》的管弦乐曲。此后十余年间,竟有100多人因听了这首乐曲而伤感万分乃至自杀。 一个匈牙利青年在酒吧里边听演奏边喝酒。突然,他一仰脖喝光杯中酒,拔出手枪朝自己太阳穴扣动板机。警察赶到现场后,在他左手握着的《黑色星期天》乐谱上发现了如下  相似文献   

19.
晋、宋之际,中土传译的《大般涅槃经》有“北本”与“南本”之分。“北本”为昙无谶所译,“南本”为谢灵运、慧严、慧观等所译。“北本”与“南本”在结构、内容、文风等方面皆有差异,而谢灵运在《大般涅槃经》的改治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综合各方面的文献看,谢灵运不仅参与甚至主持改译新编了《大般涅槃经》,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做过相关的注释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描写过“疯子”,但真正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成为文学典型的、至今仍在世界文苑中闪烁光辉的“疯子”却不多。果戈理曾在《狂人日记》中写过“狂人,鲁迅也在《狂人日记》中描写过“狂人”。果戈理是俄国的“散文之父”,鲁迅是我国新文学的旗手,他们笔下的“疯子”是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同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