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职业》2009,(13)
为全力推进各用人单位与各级各类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交流和合作,在(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和中国劳动保障报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大学生就业合作站(http://www.jiuyeh-ezuo.com)与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将于2009年6月6日在大连共同举办"2009百企联盟校园人才供需合作见面会",会议期间主要安排校企就业合作洽谈、校园宣讲、毕业生招聘、合作签约等内容,现邀请广大用人单位、各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及学生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具有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双重身份,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软实力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职业文化。校园文化软实力是校园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生命力、创新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要在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立足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加校园职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吴宜璇 《职业》2011,(31):67-67
校园招聘,是指高校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园举办招聘活动,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直接交锋,直接进行意向性或实质性签约的活动。高校校园招聘活动以其针对性强、时效性好、易于交流沟通、成功率高等特点,受到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并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签约就业的主要渠道。不过,  相似文献   

4.
陈实 《现代交际》2010,(11):22-23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下简称就业协议)是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签订的,明确三方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本文从就业协议的概念和内涵入手,探讨了就业协议的特殊性、法律性质以及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跨专业的社会技术服务能力平台的建设,探讨高职院校师生专业与企业项目合作的社会技术服务开发与实施,以提升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师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用工荒"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服务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则更应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笔者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发挥职业指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动态     
《职业》2014,(34):54-55
人社部举办大中城市联合招聘专场活动 【本刊讯】近日,人社部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届部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 该活动以“城市联动齐发力,线上线下促就业”为主题。活动期间,为满足高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和用人单位跨区域揽才的需要,在10月18日、19日、25日及11月9日、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在西安、重庆、长沙、南京、昆明五个巡回点举办跨区域高校毕业生(秋季)巡回招聘活动,使高校毕业生“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获得众多大中城市的招聘信息。截至目前,共计有58个地方组团参会,组织1900家用人单位、共提供5.2万个岗位信息。  相似文献   

8.
蔡明 《现代妇女》2014,(11):276-277
校企合作是中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中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中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仍大多数处于浅层次的初级或中层次的阶段,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仍相距甚远。在新形势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构建多层次合作机制,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增加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任珂瑶 《现代妇女》2014,(10):183-184
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不仅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信誉和知名度,更是社会衡量高校办学好坏的标准。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如何评价,对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满意度如何,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对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关注毕业生的个人发展,掌握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的规格需求,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洁 《现代妇女》2013,(10):92-94
2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就业改革的发展,中国职业指导经历了孕育、发展和提升三个阶段,而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亦遵循这三个阶段的变革.做好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工作,一方面帮助应届毕业生实现优质就业,并提升和发展职业生涯,一方面为用人单位塑造并提供适合的人才,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重中之重.本文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中的问题入手,着重挖掘、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片面追求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用人指导作用、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职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等.并有针对性地给出若干对策与建议,以帮助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包括如何做好职业教育的基础工作、重点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林卫东 《职业》2001,(1):28-29
又近6月,2001年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即将告别自己的校园生涯步入社会。面对迫在眉睫的就业问题,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对每一名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关。 那么,2001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怎样的呢﹖ 从总量上看,大体上是供不应求 据北京市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处长赵玉斌介绍,“2001年北京市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从总量上看,大体上是供不应求”。他说,截止到去年底的统计表明,北京市市属用人单位对2001年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为37800余人,而属北京生…  相似文献   

12.
覃远霞 《职业时空》2008,4(9):37-3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化的进一步推进,通过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已经越来越受到全国各高校的重视,很多高职院校都致力于构建自己的网络教学环境。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促进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变革,使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向着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原来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学习者成为了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但是,各高职院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内容组织、资源建设和学习策略引导等方面仍以学科型的知识点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教学设计为主,与高职教育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如何构建适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网络教学环境,开发和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了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主体,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办学体制机制,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抓手,是实现让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学生满意服务宗旨的必由之路。文中对高职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各高职院校在新时期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强化学生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实i)rI教学是培养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技能的重要教学方式,一套成熟的实训模式,必须在各方面给予保证。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学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训教学方法,文中也是本着先进的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的提高学生技能.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实训教学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力的群体,是民族振兴的生力军,是实现我国在新世纪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越发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各个院校、各个家庭的大事。现阶段,各职能部门、各高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任务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一种新型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时期的全新阶段。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和生活职能都可以通过智慧校园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顺应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路径,探索适合于不同高校实践的精准就业服务体系脉络和服务产品,对于未来中国高校的发展和精准就业服务本身,都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项目是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开发的职业能力培训服务和国家认证的新项目,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数字应用"等6个职业核心能力模块. 职业核心能力决定着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为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技工学校,必须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根据社会职业需要和自身情况,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能力并且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它帮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根据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的导向,找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并且为就业后学生的发展以及创立事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使高职毕业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它的内涵体现在其特点上,同时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无论是对社会、学校还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意义与方法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收入问题,不仅是学生和家长关心、高校和用人单位关注的现实问题,而且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按照人力资本理论,毕业生学用结合(即所学专业运用到所从事的职业中去,专业与职业是直接相关)者,因为专业学习而增加了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20.
马各  木子 《职业》2009,(12):64-64
2009年10月30日,由国家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中国就业促进会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等单位指导,向阳生涯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2009中国就业与职业规划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