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馨梦 《老友》2009,(1):28-28
一老人当众诉说,他有两儿子。大儿子住在单位给的"房改房"里,二儿子和他们同住。几年过去了,相安无事。哪知,近年来,大儿子两口子突感不平:"家中90平方米的老房子,按现今市场价可值20万元,兄弟俩‘二一添作五’,该给我们10万元,而我们买房时,老人只  相似文献   

2.
唐明静  周小伟 《社区》2012,(4):20-21
2010年8月,湖南省衡阳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从2011年起,由市、区两级财政每年给每个社区安排2万元专项建设经费,专门解决社区居民家门口的民生小事,衡阳市称这项工作为“家门口工程”。  相似文献   

3.
李秋生 《中华魂》2012,(23):23-23
四十多年前刚接触新闻时.听专家说。什么叫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近日听说一件事.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灵官村老人付达信为了养老.四年前故意抢劫被捕.在如愿度过一年半“牢有所养”的“好日子”出狱后.养老现实再次摆到他面前。  相似文献   

4.
在罗荣桓元帅的故乡——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如今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刘首德家里的三个子女都考上了北京大学。 一家出了三个北大生,这在衡东县是第一家,在衡阳市乃至湖南省都是第一家。 刘家祖上并非书香门第,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刘家夫妇为何如此教子有方呢?日前,笔者驱车前往衡东,采访了被人们戏称为“雁城第一家”的刘家。 今年才28岁的刘家老大叫刘岳峰,英俊高大,是1988年考入北  相似文献   

5.
安拉 《今日南国》2006,(22):30-33
老人在一起车祸中受伤,肇事司机打120,意外来了两辆急救车,其中一辆舍近求远把他拉到了医院。3个小时后,老人延误治疗含怨而死,留下一个个让人费解的疑点:接他的急救车并非急救中心派出的,这辆车是从哪来的?急救车司机是如何获得这个急救信息的?是120信息泄露还是另有隐情?随着黑幕一层层揭开,罪恶的真相令人震惊!而20万元私了人命的丑剧,能否封住正义的喉舌?  相似文献   

6.
《山西老年》2008,(12):63-63
编辑同志:我单位的一位老同志不久前去世,他育有一子一女。从遗物中发现,老人曾将10万元存款以儿子的名义存入银行,但存折和密码均自己掌握。因老人未立遗嘱,两个儿女因继承遗产问题发生争议。其女儿主张,这10万元存款应当作为遗产,由兄妹二人共同继承。其儿子则主张,老人将这笔钱以自己的名义存入银行,说明有意在去世后赠给自己,不应再作  相似文献   

7.
李保 《社区》2014,(28):32-32
一捆一捆的新鲜蔬菜摆放在菜篮子里,却不见卖菜人。买菜的人不用挑,不用称,不讲价,自己找零,选到自己想要的菜只要往盒子里放完钱就可以走了。在扶起一个倒地老人都要思量再三的今天,也许你会觉得这样一种卖菜方式不可思议,但在湖南省衡阳市,古稀老人王济寿坚持这样卖菜已有半年。  相似文献   

8.
唐明静  周小伟 《社区》2012,(3):20-21
2010年8月,湖南省衡阳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从2011年起,由市、区两级财政每年给每个社区安排2万元专项建设经费,专门解决社区居民家门口的民生小事,衡阳市称这项工作为"家门口工程"。"家门口工程"的由来湘南重镇衡阳是一座老城,其中心老城区一些社区的公共设施老化,小巷破损,卫生环境欠佳,时常发生下水道堵塞、化粪池溢出等情况,老百姓家门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我们专门拜访了一位有53年党龄、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达3年多的饶和生老人。他虽七十有七,但身体健壮,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兴致勃勃地回忆为毛主席当警卫的那段日子,亲身感受到的伟人情怀,令他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06,(3)
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武胜县长安乡裕丰村九社赵玉兴老人,靠捕鼠加工一年获利10万元,为开发利用鼠资源找到了新路。赵玉兴老人喜欢读书看报,订有《农民日报》、《专业户》、《农村新技术》等报刊。2002年他在报刊上看到一农民捕鼠发财的消息,就写信向这位农民请教。学会了人工捕鼠绝技,并钻研自制出神奇捕  相似文献   

12.
限伐令、禁伐令的颁布,不但没有让木材市场萧条,反而让其异常火爆。在奇台林场做木材生意的大小老板就有五六十人,大老板一年可以销售木材三四千方。其中最有名的包括张贤志、陆成昌、张建新等人。张贤志做木材生意10年,目前资产过千万元,陆成昌在三四年之内从普通农民变成了拥有几百万资产的大老板。记者了解到,自1998年起,奇台林场周边地区锯木厂逐渐兴起,截止目前共有锯木厂24家。记者走访了10多家锯木厂,发现都储有原木,少的近百方,多的上千方,仅锯木厂周围的锯末都多达数十方,多数原木上都标有“QL”(奇台林场)的钢制号印。半截沟镇木…  相似文献   

13.
孝子曹建林     
太原铁路分局太北机务段职工曹建林是个孝子,他数年如一日照料病床上的母亲,被人们传为佳话。 今年74岁的曹母1990年春天不幸得了“脑萎缩”,老人刚病的时候,是由于血脂高脑子供血量不足,引发左腿活动不灵便,说话咬字不清。当时,曹建林的哥哥在外地工作,两个妹妹出嫁,老人身边只有他一人,于是,他默默地担起了照料老人的责任。 为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建林每天早早起来扶母亲锻炼。老人行动困难,挪两步就得歇一歇,一个多小时下来,把他累得满头大汗。锻炼完,安顿好母亲,他还得赶往30  相似文献   

14.
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功劳的第一代领导人,究竟过着怎样的"红墙"生活,大家一定很好奇。他们的"月工资"是多少?他们的日常消费与开支是怎样的?毛主席是工资最高的领导人吗?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带头降工资,毛主席自上世纪60年代初将工资降为三级、每月404.80元后,直到1976年他老人家去世,一直没有调过,主席常常捉襟见肘,入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太和县农民工冯俊岩一家到天津打工10年,究竟能带来多少收入,能存下养老钱吗?他说,2005年,我们月收入也就3000元出头,一年4万多块钱。再看看我的支出,每月房费750块,一年就是9000块,上级主管部门收取的摊位管理费,一个月固定是600块,加上执法部门的罚款,又要添上些,这样一年也是近8000块。我儿子费用最高,加上补习费、托管费、矿泉水费等,他平均每天在20元左右。他没有天津户口,每学年还要交500元借读费。我们三口子一个月大概要花上1300元左右,还不算每个月120元的存车费和不时收个假票子,估计这一年下来也就落个两三千元。在一些政…  相似文献   

16.
一位80高龄的老人、一位为革命奋斗了66个春秋的老红军、重庆邮电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离休干部郭长波同志,谢绝了为他举办祝寿活动的善意,慷慨地将自己多年积蓄的1万元人民币捐献出来,扶助贫困优秀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有的人拼命为自己捞钱的今天,郭老却为了贫困优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捐出了个人巨资,这种对大学生的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是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7.
谁是“不懂礼数”的傻书记?他就是安徽省利辛县的县委书记夏一松。此人到这一国家级贫困县任县委书记后,在不到180天之内,居然拒收、上缴礼金60万元。你说他傻不傻?这60万元都是利辛县各级干部心甘情愿“自掏腰包”,“孝敬”夏书记的,这是人家的一片心啊?他为什么要拒收?他为什么要上缴?倘若放在家里,60万元够他吃喝一辈子了,要是换个人,说不定要唱要跳,能激动得三天三夜睡不着觉呢,可他却好,“不懂礼数”的“坏”名声,霎时便在全县传开了。 就是这样一个“不懂礼数”的傻书记,居然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春天的一个早 晨,我刚起床,就听见有人 敲门。开了一看,来人竟是 山西日报的郭春塘老师。 郭老师手拿着他新出版的 《对“通州对”记》,原来他 是来送书的。 “郭老师,您打个电 话,我去取就是了。何必这 么老远地……” “我每天早晨骑车到公园打网球,公园到你这儿不算太远,多骑一会儿就来了。” 他说的是那么轻松,这哪像一位年届古稀的老人呢。 认识春塘老师,还在十年之前。不久以后《山西老年》和一家单位联搞杂文征文,我到山西日报去找他这位省  相似文献   

19.
现年94岁高龄的武光,是1930年参加革命的老前辈。他在“文革”前曾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新疆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等职。“文革”后先后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令人感动的是,老人至今还像宝贝似地珍藏着延安时期创刊的64开本的18期《共产党人》。刊物是用毛边纸铅印的,每期38页。它已伴随老人走过66个春秋。刊物的纸张现在虽已发黄,但字迹清晰,完好无损。老人说,他最喜爱创刊号,特别是毛主席题写的刊名,还有毛主席1939年10月4日撰写的发刊词。毛主席在发刊词中提出了著…  相似文献   

20.
别人用瘦肉精,他坚决不用;农民的芽麦没人要,他却高价收购;出资上百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捐款310万元支持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抗震救灾、救助病弱老人、产业帮扶……秦英林的名字,总是与公益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2011年9月23日,他更是大手笔向当日成立的河南省扶贫开发协会认捐6000万元,是本次认捐额度最大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