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将迦梨陀娑与莎士比亚进行比较研究,并非偶然。不少大学者、大作家早就把这两位东西方大戏剧家、大诗人联系在一起。如: 德国学者温德尼兹指出两人有相同的文学地位:“当我们说到古典文学时,迦梨陀娑一定要在世界文学中占一个位置,在莎士比亚之旁。”英国学者莫尼尔韦廉士认为两人有相似的艺术特点:迦梨陀娑高的作品说明“他对于人类心理的了解是如何的深刻;他细致地体会人类心灵的最娇嫩和最高尚的情感,他熟悉极了那种情感的活动和矛盾。说得简练一些,他当得起是‘印度的莎士比亚’。”德国作家海涅则这样比较两人笔下类似的人物典型,“苔丝狄蒙娜……她是个真正的南  相似文献   

2.
《沙恭达罗》千古魁力解析王洪雁《沙恭达罗》是印度古典名剧,作者迦梨陀娑是印度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大约生活在公元4-5世纪。印度古典戏剧研究学者一般认为,迦梨陀娑有七部作品传世,均采用古代梵语写成,其中三部剧作,四部诗作。被介绍到我国的汉译本有抒...  相似文献   

3.
侯传文 《南亚研究》2012,(2):138-154
森林在数千年间一直是印度文学的一个中心场景.从上古的吠陀、史诗到中古诗人迦梨陀娑,再到近现代诗人泰戈尔,都有丰富的森林书写.诗人笔下的森林既有外在于人的纯自然的森林,更有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化的森林,特别是其中的净修林,既是修道场所,也是教育基地,具有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作用,在文学审美中形成了以追求解脱为标志的平静味.随着仙人文化影响的深入,森林栖居由修道方式演变成生活方式,成为简朴自然生活的象征.这样的森林书写是印度森林文明的结晶,其中蕴涵着原生态主义的思想和智慧.  相似文献   

4.
早在整整一百九十年以前,汉斯·威斯特(Hans West,1758——1811)就根据威廉·琼斯(Sir William Jones)的著名译作发表了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的丹麦文译本,从而开辟了通往印度古典文献的宽广道路,当时威斯特在圣·克罗伊克斯(维尔京群岛)的克里斯汀司丹特担任丹麦学校校长。尽管这个译本有明显的不足,但是它和施莱格尔(Fr.Sc-hlegel)的享有盛名的《论印度的语言和智慧》(1808)却最有助于激起人们对于印度文化的一般兴趣和对于梵文研究的特殊兴趣。被新的知识激发出来的那种热情和期望,在文学  相似文献   

5.
综观印度三千年的文学史,几乎可以说成是诗歌和诗剧的发展史。印度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上古诗歌总集——《吠陀本集》。其后有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产生,使印度古代文学得以举世瞩目。此后又出现了佛教诗人马鸣、迦架陀娑、伐致呵利、苏尔达斯、杜勒西达斯等大诗人,更显示出印度文学的卓越成就。近代大诗人泰戈尔以其颂神诗集《吉檀迦利》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更使印度文学达到了辉煌灿烂的顶峰。印度历代经典喜欢采用诗歌体,朝廷中也培养宫廷诗人,国王有擅诗者,后妃公主也往往以能诗著称。至于印度戏  相似文献   

6.
印度古代伟大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的剧本《沙恭达罗》早已蜚声世界。在近代,德国大诗人歌德和席勒曾把它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现代,印度以及世界许多国家仍在不断把它搬上舞台。其不朽之魅力,由此可以了然。不过,据梵文学者考证,《沙恭达罗》这个剧本并非完全是作者之独创,它的基本故事梗概大史诗《摩诃婆罗多》里便已作为一个插话而存在,剧本的作者显然是借用了这个现成材料。然而,尽管如此,剧本《沙恭达罗》仍然不失为一部杰出的艺术创作,其作者仍然不失为一位富有创作精神的艺术家,这一点可以从史诗插话与戏剧剧本异同之比较中得到充分证明。在《摩诃婆罗多》里,关于沙恭达罗的插话收入“初篇”第六十二章至第六十九章,是仙人护民子在镇群王举行的蛇祭上,应镇群王之请所讲的故事,共有八章三百零五节。剧本《沙恭  相似文献   

7.
薛克翘 《南亚研究》2009,(1):130-139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印度密教的产生与发展,然后介绍了八世纪以后金刚乘成就师(悉陀)们的诗歌作品,他们的作品被印度学界称为“悉陀文学”。本文重点发掘了悉陀文学中的积极内容,并给予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印度圣社(雅利安社,Arya Samaj)的创立者、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达耶难陀·娑罗室伐底(Dayanada Sarasvati,1824—1883)逝世一百周年,印度和亚非一些国家的人民都纷纷举行集会记念这位印度民族的伟人,我国人民对达耶难陀的爱国主义一直怀着崇高的敬意。达耶难陀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对印度近代的宗教和社会改革、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由他首建的圣社在唤醒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复兴印度的文  相似文献   

9.
一、规范意义的文学价值思想文学有什么用?现代批评理论对文学意义的探讨很少从这样的角度提问,但对于传统批评来说,这却是至关重要的。源于柏拉图的传统批评模式,在古希腊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典范:文学如果是有意义的,那它就必然对现实的人生有所作用。历史上著名的反文学主义者柏拉图,否定一切无用于“理想国”的文学。在他看来,诗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与理念之“真”愈来愈远,“对于真理没有多大价值”;同时,诗又激荡人的情欲,使“正义”的喜爱受到破坏,无助于理性的树立和城邦的稳定。唯一值得肯定的文学,只有那些教育人的颂歌。柏氏之后学亚里斯多德建立的诗学体系,虽被现代批评家艾布拉姆斯誉为“对艺术作为艺术的批评”,但他对文学的捍卫依然以求知致善的伦理追求为出发点。从亚里斯多德到浪漫主义之前的欧洲文学思想,主要反映着承自贺拉斯“寓教于乐”说和古希腊“摹  相似文献   

10.
印度的《罗摩衍那》史诗,是世界著名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人类的优秀精神财富的一部分。《罗摩衍那》不仅在印度文学发展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鲁迅先生曾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天竺古有‘韦陀’四种,瑰丽幽馥,算世界大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与印度文学的关系,前人早有论述。他不仅重视印度文学,给印度文学以高度评价,而且还编印过佛经中的故事。早在1907年,他就说过:“天竺古有《韦陀》四种,瑰丽幽 ,称世界大文;其《摩诃婆罗多》暨《罗摩衍那》二赋,亦至美妙。厥后有诗人加黎陀萨(Kalidasa)者出,以传奇鸣世,间杂抒情之篇。”他还说过:“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鲁迅全集》第1卷第5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2.
探讨菲兹杰拉尔德的艺术风格 ,首先应关注他悖论的世界。他一辈子追求成功 ,可领略的却是无数次的失败 ;他历经失败 ,又哀伤地把失败写成诗。他是诗人小说家。他成功的秘诀 ,正是他能游刃有余地将相互矛盾的看法熔于一炉。他的艺术魅力在悖论中升华 ,其艺术视野在悖论中延伸。对人生他有本能的悲剧意识 ;对艺术他有诗意的追求。他把人生与艺术融为一体 ,把悲剧写成诗。他创造的“夜色世界”与他同时代的海明威的“冰山世界”遥相呼应 ,在“迷惘一代”的艺术海洋上巍然耸立  相似文献   

13.
印度近代最伟大的作家泰戈尔素以思想博大精深、才华卓世超凡著称。他在文学、戏剧、绘画、音乐、宗教等诸多文化领域内的造诣,令人可望而不可及。在20世纪以来的东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绵密的历史背景下,以比较文学的视点审视泰戈尔文学研究的探索实践、理论建树和思想意识,不能不作出如下的价值判断:泰戈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为印度比较文学研究开疆拓土的先驱;他对比较文学这一新兴学科所作的巨大贡献,足以使之成为饮誉世界的比较文学家。  相似文献   

14.
伊克巴尔的诗歌与哲学社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克巴尔是 2 0世纪南亚最伟大的穆斯林诗人 ,同时也是南亚最伟大的穆斯林哲学家和思想家。作为诗人 ,伊克巴尔始终关注穆斯林的命运。除了诗人的浪漫 ,他兼具哲学家的思辨能力和思想家的睿智。他在《自我的秘密》和《无我的奥秘》中提出了“自我”和“完人”的学说 ,从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继而他在 1930年全印穆斯林联盟阿拉哈巴德年会上提出了在印度西北部建立穆斯林独立国家的思想 ,这一思想成为巴基斯坦的立国之本。如果说诗歌创作是一种手段 ,那么实现印度穆斯林的民族独立则是他的政治理想。他毕生从事诗歌创作 ,通过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庆祝季羡林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文中简要回顾了他与印度学的因缘,重点讨论了他在印度文学译介和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指出,季羡林先生从事印度文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开拓创新,广征博引,由古代而现代,由文学而文化,由印度及中国。  相似文献   

16.
普希金的名字——他的艺术创作和他过短的人生道路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文学研究者所瞩目的。从这个事实出发,我们不难看到诗人相对的永恒魅力,而且这个事实也包含着普希金学家的人生与艺术的价值取向。如果我们把普希金艺术比作人类文学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印度国土毗邻,大约在公元一、二世纪佛教传入我国后,两国就开始了不断的文化交流。通过中印两国使者、僧侣的互相交往,我国对古代印度文化的研究,到公元六世纪唐玄奘去印度取经时达到了高潮。但当时的研究只局限于宗教以及与宗教有关的哲学、语言学方面,对于内容极其丰富的、卷帙浩繁的文学文献则介绍不多。本文仅就“五四”运动前后直到目前为止,关于我国学者对于印度古代文化的研究和梵语文献翻译的概况作一简单介  相似文献   

18.
在印度现代小说史中 ,介南德尔·古马尔 (Jainendra Kumar190 5 - 1988)无疑是一位重要的作家。评论界将他称为“印地语现代文学史上的泰戈尔和萨拉特”1,“印度的契诃夫”2 ,“印度印地语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3 ,认为他是“印度现代第一流的小说家之一”4等。介南德尔以多重身份享誉印度。作为一位思想家 ,他接受印度传统吠檀多哲学、耆那教哲学、佛教哲学、甘地主义和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 ,并汲取这些思想的精华 ,被认为是印度现代作家中深得甘地思想精髓的作家之一 ,也是最有西方自我思想意识的作家之一 ;作为一位哲学家 ,他继承…  相似文献   

19.
任何的哲学境界,都代表哲人类认识水平的一定高度,它都会拓展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未知的意识空间。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所着重表达的是他对人生的一种境界或对或错都在把人导引到一定境界的层面上来,而他的境界也只能是他或他所影响的“那群人”的境界。我们还需用另一种哲学境界去提纯或升华人类的意识,以求我们的意识达到一种真正高度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派诗到九叶派诗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首先表现为主题的开放性趋势:从现代派的寻找精神的家园到九叶派的突入人生现实与心灵的现实。其次,现代派诗人在30年代建立的现代主义诗歌形式范式和审美价值系统到九叶派诗人手中发生了一系列更具有现代化形式意味的转型。这种演化中的转型突出表现为:由情绪诗化到智性诗化,由诗的意境化追求到诗的戏剧化形式探索。九叶派诗人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