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12年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主张,如今我国教育界提倡"五育融合",赋予了"五育"新的时代理念与内容,尤其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方面,"五育"融合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该文介绍了"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概念及其对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并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利用"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素养》课程融入思政理念是时代之趋.然而受制于课程地位和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推行课程思政的实效不佳,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失衡.要通过优化课程的顶层设计,打造思政教育嵌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梳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寻求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交汇点;要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创新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来推行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场所.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大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就业工作更为严峻.在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中针对学生就业压力过大、职业规划不清等问题,通过教育活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思政+就业创业平台,探索在师资、课程、规划、指导、实践、服务等方面融合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全面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彩红 《社科纵横》2011,(8):158-159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原则。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以人为本"缺失问题。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探讨性意见和建议:形成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全员化的管理局面、早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措施上保证职业生涯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切合实际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结合国情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探索创新,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水平。旨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占文 《社科纵横》2011,(9):159-16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临这种形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制定切合实际的就业目标,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突破。文章首先简述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其次探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探究如何更好地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在结论中指出探究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6):155-157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自我培育与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两者从不同的路径入手,最终都指向当代大学生如何能从严酷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的这一问题。将大学生个体核心竞争力的自我培养做为关注点,并借助高等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作为引导,从而合理规划大学生的发展路径,是当代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李欢 《生存》2020,(8):0212-0212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覆盖在校教育全程的一体化工程,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和就业顶岗实习于一体。本文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两方面,分别探讨校企合作框架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综合就业能力的影响,最终提出校企合作视阈下顶岗实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面对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和学生个性更加突出的现实情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该文探析了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基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的各类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上述数据进行融合分析,从而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意愿进行高效明晰的引导,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等职业规划的关键部分进行精准化指导.  相似文献   

10.
职业生涯规划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本文通过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和当代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将学生培养成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思政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研究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课程思政改革,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实践等方面不断挖掘思政元素,开展校政、校企、校内专项合作,实现课程改革创新,即教授规划、调查与探索、项目开发、简历撰写、面试礼仪等方法和工具,更通过思政元素的引入提高课程意识引导效果和教学影响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蓬勃发展起来。但我国生涯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等形式进  相似文献   

13.
进行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识课程是晋中信息学院的教育体系之一,致力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拥有独立的见解.通识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是高校实现高质量育人的必然要求.该文通过分享我校通识课程《中国社会公共政策及城市化研究》部分章节的具体内容,分析课程思政与通识课相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共青团引领大学生思想、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找准切入点,将创新创业教育更紧密地融合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致力于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该文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强调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关系,提出要以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要求和导向.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还要融入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该文在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剖析论证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挖掘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唯物辩证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国际视野、道德法规等思政教育内容,从而实现提高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要素,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这其中的重要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即大学生自我定位和职业规划能力较差、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相对落后.为此,阐释其价值意蕴,不仅有助于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还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精神.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需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思想为导向,完善教学体系,从而助力学生实现清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玉珅  庄晓锋 《社科纵横》2011,26(5):47-48,56
目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日渐增多,各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的同时也加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本研究针对目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较少的实证研究现状,进行了对自尊和社会支持的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了解,其中在性别和年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自尊水平较高,社会支持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尊和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性相关,并做出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甘诺 《社会工作》2009,(9):43-44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蓬勃发展起来。但我国生涯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等形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传递信息速度快、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对于生涯规划这种需要学习者主动参与而且大量实践的内容来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自主性的特点,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学生自主参与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学生倾向于结合自己的兴趣确定职业定位,在确定职业定位之后,他们在实现一系列目标过程中的行动往往受兴趣因素的制约和驱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需紧密结合兴趣因素,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5个方面审思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培养具有积极效能的兴趣,充分发挥兴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也是思政教育的宝贵素材,理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以激发其民族文化自信心.两者的融合也带来思政教育的创新,特别是思政教育素材的再丰富,开创思政教育的新格局.该文主要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问题进行探讨,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思政教育新格局的建构策略,以真正带来思政教育实效的提升和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助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