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先秦百家争鸣中,人性与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重要的问题。人们从关注人生治乱,讨论政治、道德问题,进而提出了人性和人的本质的问题,并且把对人性的认识作为整个道德、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这标志着我们民族文化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给予后世民族文化思想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以极深刻的影响。因此,了解这一时期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的争鸣,至今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不断地开放、明晰法律文化论域中的核心、根本问题是在法律文化理论运用过程中,增强研究者的自觉性和自悟性的一剂良方.中西人性观应是法律文化中的此类问题.因此,人性观为法律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它如同解剖学意义上的一个切面,这种视角的引入比单纯将法律文化归类、进行类别上的比较之于研究可能更具客观真实性,而且还可防止"影射"和牵强附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人性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命题.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汉唐宋明有许多的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关于人性的学说,纷纭错综,争论不休.他们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了有关于人性的问题,第一:人性学说的实际意义;第二:不同的学派对人性学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不断地开放、明晰法律文化论域中的核心、根本问题是在法律文化理论运用过程中,增强研究者的自觉性和自悟性的一剂良方。中西人性观应是法律文化中的此类问题。因此,人性观为法律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它如同解剖学意义上的一个切面,这种视角的引入比单纯将法律文化归类、进行类别上的比较之于研究可能更具客观真实性,而且还可防止“影射”和牵强附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性别歧视在许多文化里存在,特别是在男权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歧视在人们思想中的影响是很根深蒂固的,这就决定了语言中也存在许多性别歧视现象,因为语言反映思想。性别歧视在语言中最明显和最集中的表现见于词汇。从词汇的外延义,内涵义及某些特别用法,我们都可以观察到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申小龙认为“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人性的特点,是打开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他还认为语言问题之所以跃居当代人类文化研究的前沿,正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它还包含着传统文化和现今文化最深刻的秘密。它是文化最基本的要素,抓住这个基本要素,从它着手研究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当今文化,都抓住了一个最基本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文化即人化。就是说人在文化定义中的本质因素,人性在文化场域的种种遭遇反过来就规制了文化的发展路向,这样,人性就成为文化发展内在动力之一维。以"人性"为基点,考察人性在物质、制度和精神这三个层面上的进退逡巡:有待与无待、监禁与自由、理智与情感,有助于我们寻求并破解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7.
无处不在的电子监控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但是人们对它的反思基本上都停留在社会性层面,即电子监控技术可能对个人隐私、公民自由乃至社会公平造成很大威胁。但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既无法完整地揭示电子监控技术的本质:对时空的超时空操纵,更无法清楚地指明电子监控技术所带来的更为根本的负面效应:它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彻底地非自然化了,以致于整全被从我们的生活中抽离,从而彻底削弱了人性向上超越成长的可能性。只有充分体认到这一人性的代价,并坚守住人性的最终立场,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规范和引导(电子监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众传播与文化建构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化研究和传播学领域中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在少数民族社区,大众传播对其文化具有解构与建构的作用。但是,我们对于媒介环境中的民族社区文化变迁的认识,不能简单地评价其好坏,而应将变化的语境考虑在内,尊重文化创造主体自身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文化人性在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现.汪曾祺笔下的人物较少形象,但他们却常常含有深厚的文化意味.汪曾祺长于以风俗写人,因为风俗中积淀了一个民族最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因子;他还注意群体形象刻画,因为人的文化生命正是以群体或社会的形式存在的;写普通人生活的韧性,歌颂人性的美好,是汪曾祺写作的目标,这也正是作者亦柔亦刚,平和而坚定,随意而执著,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等个性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探讨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问题在管理学中的地位从无到有,从忽视到重视,一直在不停地变化,各种学派对人性问题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本文在综述管理思想史中人性假设理论变迁的基础上,总结了人性理论变迁的趋势,并对这些趋势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对部分管理学中人性假设发展的现实与理论依据、主要观点作了阐述,简要的分析了这些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和个人背景。  相似文献   

11.
人性研讨中必须坚持唯物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性问题的研讨中,我们看到有偏离唯物史观的倾向,诸如认为“生存”是“人性的首要法则”;人性是个体人“自由自觉”地“选择”、“塑造”的结果;“人性的善恶基因潜在人的自然属性中”。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的根本性能,人的一切属性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性不是人的自觉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自然属性是不分善恶的。人性研讨中我们必须正确坚持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因为只有这个主题最能表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正直、诚实、英勇、善良,同样地,也许也只有这个主题最能刻画人性中最丑陋的东西——虚伪、自私、背叛、狡诈。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正是紧扣爱情这一人文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将人类的甜美幸福与悲欢离合充分融入自己的剧作中,给人以启迪,给人性以震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及其在制度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进行体制改革的理论前提之一。不同的制度模式往往隐含着不同的人性假定。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客观地分析人性的复杂性、变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并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作用 ,才能够顺利推进当前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自我同一性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一个普遍的概念,它为我们研究青少年问题开辟了新的视角,而孕育于西方文化人文精神下的该理论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其局限性也在所难免。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自我同一性的本土研究,蕴涵东方文化的特色也在意料之中。  相似文献   

15.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以及历史上哲学家们对人性问题的探讨都表达了人性由后天习得的思想。这一哲学思想和现实中存在的伦理缺失现象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任务,即建立关于人本身——人性的科学,创立一门科学的人性学,以指导人们自觉地按照合乎人性的方向塑造自己,使人人都尽可能地成为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16.
死刑存废问题一直是刑法界法学家最为热议的一个话题,也是我国目刑法改革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该不该废,怎么废?私利、人道,我们应该以谁为参照进行改革?我们都必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探索。我国应该从刑法制定的目的入手,兼顾人性,制定一套完善的死刑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性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生悲剧是在人性与社会性的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因为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人性悲剧与社会悲剧两类。本文着重探讨金庸作品中人性悲剧的产生根源、表现形态及其包涵的文化意蕴,并评述金庸为人生苦难指出的解脱之道。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文化散文建设中,创作和批评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文体探索。"人性阅读"是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总结的有效创作经验。以现代文化审美观,对历史人物做灵魂拷问,发掘历史文化精神,从而提升当代人的文化人格,体现了作家鲜明的文化自省精神和高度的审美转换艺术。"人性阅读"是基于人性的客观性、复杂性、多变性,以及文学深入地、艺术地表现它的可能性而确立的。  相似文献   

19.
“人性”在沈从文心目中一直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位置。在《边城》中,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作家一砖一瓦地堆砌他的理想家园,看到他对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和探索。《边城》深刻表现了作家对“美的人性”的赞美,对生命理想的倾心追求以及对于潜隐的人性悲哀的揭露,而这一切无不植根于其对理想家园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从初民社会到现代社会,人性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与此相反,外界社会的物质文化环境的变迁却是巨大的。缓慢的人性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物质文化环境的不一致,会造成各种现代社会的“文化病”。要解决犯罪、心理疾病等社会问题,就要诉诸对人性的探讨以及人性与物质环境二者的调适。调适的最基本方法有两个:替代机构和娱乐。这两种方法都是在人性的回归和诉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