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基础问题的看法,婚恋观与其恋爱、婚姻行为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稳定。当前.各种新观念、新思潮层出不穷,年轻一代婚恋观正在发生着温和而又深刻的嬗变。本文将古代婚恋观与现代婚恋观进行对比,研究青年婚恋价值取向的变化,引导青年端正婚恋动机,接受系统的婚恋教育,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相似文献   

2.
无奈与挣脱是当前贫困农村地区青年在婚恋问题上的现实写照.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束缚,在婚恋道路上的屡次碰壁,使贫困农村地区青年婚恋观发生了扭曲,表现在婚恋物质化、恋爱娱乐化、择偶被动化、性爱随意化等方面.走出婚恋困境,回归婚恋自由与本真必须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的理论分析视角,把精准扶贫与解决贫困地区青年婚恋问题相结合,消除导致婚恋观扭曲的贫困问题;把净化社会舆论环境与推进移风易俗相结合,营造积极健康的婚恋风气;把完善婚姻法律法规和法制教育相结合,为婚恋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把马克思主义婚恋观教育与社会诚信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全社会婚恋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3.
错位:在两种婚恋观念的冲突中——茅盾早期婚恋观的文化心理透视翟耀在茅盾早期的婚恋观中,存在着鲜明对立的传统婚恋观念和现代婚恋观念。两种婚恋观念的冲突,造成了青年茅盾的婚姻生活和现代婚恋观念的错位。这种错位,在很大程度上是茅盾别无选择的结果,有着深层的...  相似文献   

4.
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用户对语音或者文字作为信息载体有不同的选择,人们对信息交流介质的选择呈现习惯性的分化趋势。文章回溯了传播交流介质的演变过程,从传播心理角度对用户交流介质选择行为予以剖析,从人口学范畴分析了即时通信媒介用户的职业、年龄等特点差异对介质选择的影响,探究传受双方深层次的媒体社交礼仪认同,发现网络社交礼仪作为现实社交礼仪在网络上的延伸,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对交流介质的选择偏好。解决现实社交礼仪与互联网交流平台的配适问题,可以使传受双方的社交礼仪认同更加契合,进而取得正向有效的信息传播与内容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5.
恋爱、婚姻是人生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社会价值观和情感需求的重要体现,在青年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农村青年的恋爱婚姻体现出与城市青年不同的特性,而生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郊区的农村青年,婚恋价值观在保留一部分传统观念的同时,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新的特性,体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的时代特点.保留青年婚恋价值观中的合理成分,引导社会青年坚持理性恋爱,健康婚姻的良好理念,对于维护社会主流价值观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将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文章同时提出了通过加强知识教育,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主流观念等手段来促进农村青年婚恋价值观的演化.  相似文献   

6.
婚恋综艺节目发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其满足了受众对于爱情的无限遐想,引发了社交媒体上关于亲密关系的热切讨论。借助卢曼系统论分析视角,揭示出婚恋综艺深得受众喜爱的原因在于其主题信息汲取自真实现实,婚恋综艺在操作加工信息基础上营造出虚拟现实,其与真实现实贴切之密切使得受众常常在两者界线上跨越,利用虚拟现实信息理解自身真实处境。在婚恋综艺的影响下,受众的恋爱观念以及对待亲密关系的态度倾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警惕的是,“亲密关系”由私人范畴走向公共空间,正逐渐演变成一种可供大众消费的情感商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家庭婚姻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生育,是当代几乎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但改革开放所引起的剧烈社会变迁,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改变着人们的行为。维吾尔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长期的伊斯兰教影响和独特的生活环境,形成了该民族颇有特色的婚姻观念。青年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中对社会流行思潮最敏感、对先进文明最容易接纳的群体,考察他们的婚恋、生育观对我们深入认识社会变革对维吾尔族的影响是非常有益的。我们采用简单的问卷方式来了解维吾尔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婚恋观念。个案选取对象是新疆大学某系的二年…  相似文献   

8.
婚恋观是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价值观是青年对爱情、婚姻的本质、美满婚姻的基础及有关道德问题所持的内在尺度。它是个体的价值观在婚姻问题上的体现,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而婚恋价值取向是研究婚恋价值观的出发点。当代中国青年的婚恋价值取向为:(1)当代中国青年婚恋价值的总体取向已从单一价值、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变化;(2)性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学历等因素显著影响当代中国青年婚恋价值取向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9.
王海鸰的小说,以探讨女性的情感和婚姻为主题,一度被视为"女权婚恋主义作家".不可否认她的文章是对现实社会"婚-离婚-复婚"现象的深刻探索,从而揭示当代都市女性婚恋观的现实意义.<大校的女儿>中韩琳形象即证明王海鸰对于恋爱、婚姻问题的全部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她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的影响、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西方思潮的泛滥等,使当代大学生恋爱呈现出多重特点,如恋爱低年级化、恋爱动机多样化、恋爱责任意识淡化、恋爱观念及其行为开放化、网恋流行化等等.鉴于对当代大学生恋爱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和恋爱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性健康教育,并从完善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和周边环境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健康恋爱.  相似文献   

11.
恋爱,是婚姻的准备阶段;婚姻,是恋爱的必然归宿。哪一个未婚青年不向往幸福的爱情、追求理想的婚姻?在结合自身条件的基础上人人都想实现最佳婚恋,那么实践中有无规律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大量分析考察,我认为,婚恋存在着一个最佳年龄区问题。婚恋,是属于青年的。但对于青年的年龄区,中外迄今尚无一个确定的标准。根据这里考察的特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甚至对人们参与公民活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社交媒体的使用更多影响到大学生的线上公共参与行为,但对线下的参与影响仍十分有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较普遍,他们更注重社交媒体的"社交"功能,对于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影响力评价较高,但是信任度有限;社交媒体使用的频率以及社交媒体规模对大学生的线上公共参与行为有着显著影响。这与社交媒介的特性、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以及以亲友为主的强关系型社交网络资本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从父母专制到婚姻自由——20世纪初婚恋小说的伦理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父母专制的婚姻伦理范式受到现代婚恋观念的挑战,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现代婚姻理念通过小说创作等文学媒体进入公共视野并影响了民众生活。这个时期的婚恋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婚姻伦理的现代转型,而且从故事叙述到文本构成都彰显了对婚姻自由伦理的主动追求。小说的伦理诉求与婚姻自由的思潮同构互动,促进了20世纪初婚姻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嬗变。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不断增多引起了农村闪婚现象的出现。为了深入了解农村闪婚的状况,以陕西省L村为例,分析了闪婚的现状、问题表现,并提出一些对策。调查发现,农村闪婚问题有感情基础薄弱、家庭责任感低下、婚后矛盾多样和容易滋生离婚行为等。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与婚恋观念变化是导致闪婚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扭转农村闪婚行为的不利局面,不仅要扩大农村致富的路径,而且要创造农村婚恋平台,更要传播正确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它的到来是信息时代变换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面貌,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态环境:一方面现实政治在网络领域积极展开,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又会对现实政治产生巨大影响。在网络媒体中,应积极引导和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加强参与者的思想教育,严格自律,尽快为网络传播立法,使网络媒体传播政府信息过程更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和爱情文学作品等对爱情和婚姻生活做出了规范和描述,展现了历史悠久且特色鲜明的古代婚恋文化,其蕴含的诸多积极有益的元素,对当今社会的爱情婚姻生活都有所裨益。当代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婚恋观也出现了变革,"不婚同居"、"闪婚"、"闪离"和婚外情等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古代传统婚恋观中对婚姻的谨慎态度、对婚礼的规范、对婚姻长久稳定的要求、对爱情和婚姻的真挚与忠贞的强调,都可以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供参考。同时,古代婚恋文化中对夫妻相守之道和如何处理好婚姻与家庭现实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发展史中,每一种媒体的出现,都会引起教育相应的变革,促进教育的发展。目前,作为信息时代一个重要标志的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传播媒体,正在加速进入世界各国的教育领域,正在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影响着教育的过程。根据传播媒体在历史上对教育的影响,可以预计,随着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传播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引发教育的巨大变革。 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四次革命-媒体对教育影响的历史回顾 在人类发展史上,曾先后出现四次由传播媒体引发的社会的巨大进步。它们分别是口语传播媒体、手抄文字传播媒体、印刷文字传播媒体和…  相似文献   

18.
申思 《社会科学论坛》2013,(10):241-244
现在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时下年轻人最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只需轻点鼠标和敲击键盘,人们就可以在虚拟网络里扩展人脉、增进交流。但除了低成本和高效率,社交网络也带来了信息焦虑、网络依赖、价值观扭曲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探讨的就是社交网络对时下年轻人现实社交行为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婚恋是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叙事中,女性面对婚恋困境时,由于时代环境、文化因素和婚恋认知等的差异,她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一般来说,知识女性多选择放弃甚至悬置“现实”境遇的婚恋,寻求新路,传统女性多选择坚守这种“婚恋”,隐忍伦理.从历时性来看,相同的婚恋选择,女性的觉醒意识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程度也有所差别,其婚恋观渐趋自我化、自主化、主动化和明朗化,表现出对婚恋的日常化诉求和对生存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聂莺 《东岳论丛》2015,36(2):189-192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社交媒体,广泛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的生存与社交媒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交媒体依赖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媒介环境学理论为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从社交媒体自身的特性——感知环境、符号环境、社会环境入手,对媒介依赖现象进行阐释,揭示了社交媒体依赖产生的根本原因。为避免人们对社交媒体的深度依赖,关键是构建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使人们认识到社交媒体作为工具的本质属性,提高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自控力,使社交媒体沿着更加促进人类和谐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