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秦燕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73-74,82
本文分析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哈维夏姆和马格维奇两人的悲剧命运,展现了19世纪英国个人社会地位至上的主流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2.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的一部力作。作为经典小说,它不仅通过主人公皮普的成长经历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风貌,而且还穿插了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或多或少的推理演绎和案件分析,使其在细读之中颇具侦探小说的风味。通过对文中悬念、推理、案件等侦探小说元素的逐一分析,可以发掘这部小说的另一种风貌。展现狄更斯笔下一个鲜被涉足的迷情世界,从而让读者更好地品味小说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狄更斯是19世纪继莎士比亚之后又一位举世闻名的英国伟大作家。《双城记》是他的著名长篇小说,该部作品故事背景被设置在了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时代。在《双城记》中,狄更斯通过对封建贵族阶级残暴统治的无情批判和对人性罪恶的揭露,表达出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对暴力革命的憎恶,并深刻地展现出了宣扬仁爱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首先简述《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光辉,而后浅析作品中主要人物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最后再对其蕴含的时代意义与社会意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家的创作与其生活体验有着紧密关联,同时,他们的作品又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象狄更斯创作《雾都孤儿》及夏洛蒂创作《简·爱》。海明威发表了不朽名著《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长时期来,文坛为之哗然,批评界为之震惊,读者为之叹服。两部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当时青年一代的幻灭感,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精神及强烈的反战情绪。系统分析,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时代的影响及作者的经历是海明威创作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艰难时世》是狄更斯在1854年创作的,当时,他43岁,正是创作的颠峰时期。这部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部描写劳资斗争的小说。回答的正是1854年处在英国宪章运动高潮中的英国现实问题。 狄更斯出生在英国朴茨茅斯市海港地区的一个贫民家庭,十一岁就失学作了童工,受尽了做苦工、被欺凌的屈辱。在1828年,他由一名速记员升为《真日报》记者的时候,又目睹了英国议会政界的黑暗,所以,在他日后的写作中,作品里都饱含了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社会的有力抨击。 在创作《艰难时世》之前,他发表了许多小说,象嘲讽资产阶级民主虚伪的《匹克威克外传》;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穷苦儿童悲惨境遇和揭露资产阶级慈善机构和学校教育黑暗的《尼古拉斯·尼克贝尔》;在《游美札记》和《马丁·瞿述伟》中,对美国假民主、强烈的种族歧视和金钱崇拜进行了一系列的讽刺。五十年代又发表了长篇小说《董欠父子》,《荒凉山庄》等,进一步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腐败。《艰难时世》就是在这一个时期完成的,这也是使作者在写作上更加成熟和沉稳了的一种体现。 ●当时社会的大写照 1854年,“宪章运动”后,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有了严重的冲突,作者把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一番图解,揭示了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作者通过了主  相似文献   

6.
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被教育部指定为30种中学生必读的文学名著之一。小说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尖锐的批判性,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科学文化等方面种种腐败和丑恶,表现出深刻的现实主义力量。同时小说在艺术上具有想像奇特、构思巧妙等特征,特别是小说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为英国的讽刺小说乃至世界的幽默讽刺文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成为讽刺小说这一文体的优秀之作。本文试图就小说的讽刺艺术加以赏析。全书自始至终运用了讽刺的手法,…  相似文献   

7.
沈红芳 《晋阳学刊》2008,(4):117-119
从《乔厂长上任记》历经《烦恼人生》、《大厂》到《那儿》,完整地表现了一个国有企业从振兴到彻底衰败的轨迹,工业题材的创作也完成了从改革文学、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到底层文学的演变,这其实也是一部当代思想史。在这一过程中,价值的转移,苦难的演变,都体现了作家们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对人的不断思考,因此,底层写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作家们对底层苦难的叙述,更在于作家们由此重新获得了批判社会现实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纳撒尼尔·霍桑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他娴熟的运用了象征手法,不仅赋予小说各种事物和现象更深层次的意义,也给小说的四个主人公的名字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本文将着重对小说中Hester Prynne,Arthur Dimmesdale,Roger Chillingworth和Pearl这四个主要人物名字的象征含义予以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黑暗的心》和其他两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康拉德逐渐增强的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批判意识。认为《黑暗的心》不仅是一部具有反殖民色彩的小说,而且反映了康拉德对英国殖民主义的不满,这种不满在《青春》中其实已有所流露,在《走投无路》中则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英国资产阶级》一文里指出,狄更斯、萨克雷、夏绿蒂·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是当时最“出色的一派小说家”,“他们在自己卓越的描写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这无疑是精辟的论断。长期以来,教育界、文艺评论界公认,狄更斯是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  相似文献   

11.
毕飞宇的短篇小说《两瓶酒》以酒隐喻人生,追述了父亲和巫叔两家人在社会转型期的生活遭遇和心灵伤痛,抒发了对底层群体卑微地位和悲屈生活遭遇的悲悯同情.小说以"我"为本位,揭示了年轻一代在人生理想和精神价值塑造中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背离,以及对父辈寄予希望的漠视,引发了对现代性视阈中底层精神世界裂变的理性思考和道德审视.小说以简洁的素描手法,试图从一个视角展示两代底层人不同的哀乐,突显了两代人之间价值理想的疏离,在淡然的叙述之中寄寓了悲凉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加勒比裔英国移民作家卡里尔·菲利普斯的小说《独立国家》讲述了主人公伯特伦在英国漂泊了二十年,在祖国独立前夕回国,回国后遭遇社会和亲人的疏离,最终返回英国的经历.小说不仅反映了流散族群移居国外及回国后的艰难生活,更反映了菲利普斯对后殖民时期新近独立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思考.拟从后殖民批评视角解读小说,通过分析移民离乡和回归的经历,揭示菲利普斯对加勒比移民的生存境况和国家独立状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梁海艳 《理论界》2009,(12):133-134
《简·爱》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通过主人公简·爱坎坷的一生,尤其是她爱情上的悲欢离合,阐释了一种全新的爱情观。本文对简·爱独立自尊、自由平等的爱情观进行分析,无论对当时社会还是现今社会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卫拉特蒙古书面文学的地位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卫拉特蒙古族书面文学中,小说和散文作品占主要地位。这些作品,含蓄深刻,通过众多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突出了卫拉特蒙古族传统文学团结统一之主旋律,很早就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蒙古民族的小说作品,始于13世纪。其1240年成书的蒙古族代表作《蒙古秘史》,刻画众多典型形象,再现了500年间的蒙古历史,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学巨著。在其后的近两个世纪内,由于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局面的出现,蒙古族文学事业蓬勃发展,创作出了《孤儿传》、《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箭筒士阿尔嘎聪》、《…  相似文献   

15.
马锦然 《理论界》2007,(10):210-211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黑暗前的夏天》不仅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内涵深奥的心理小说。在《黑暗前的夏天》的主要篇幅中,莱辛采用梦的形式构建篇章,借助梦这一叙事手段,展现主人公的存在困境,并在无意识领域挖掘人物的灵魂与心灵。  相似文献   

16.
英国十九世纪关于妇女的主导观念就是妇女的地位不体现在社会中,而体现在家庭中。因此,英国十九世纪小说中不少职业妇女被描写成怪物,如《老古玩店》里以虐待弱者为乐的律师布拉斯小姐,或不顾子女冷暖把自己埋在文件、决议纸堆里自得其乐的杰利比太太(《小杜丽特》)。按社会正统观点看来,他们不在家侍奉丈夫、孩子就是违反女人的本性,就被看作是怪物。《简·爱》从表面的情节上看,完全符合通俗小说中关于贫穷少女经受考验终于结上一门好亲事的公式,不仅不包含激进的妇女意识,而且简直很合乎正统社会规范。英国小说中从十八世纪出…  相似文献   

17.
淑.布莱德赫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极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思想先进,独立自主,不受传统观念约束,是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的代表。淑在小说中的经历不仅体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争取自由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规范对女性发展的严重制约。通过淑这一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小说揭示了当时女性自由发展和社会规范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批判了社会制度和固有的观念意识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  相似文献   

18.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这个剧本很早就传入欧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早被翻译介绍到国外的古代戏剧作品,《赵氏孤儿》从此也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著名东方悲剧之一。所以本文拟从流传学的角度,根据多元系统理论对于《赵氏孤儿》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从边缘到中心的经典化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牛竞凡 《兰州学刊》2006,(4):63-64,144
作为法兰西学院40位“不朽者”之一的华裔学者、作家程抱一(Franois Cheng),不仅是中西方文化的“摆渡人”,更是文学和艺术领域里活跃的创造者。他的诗歌、小说、书法创作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创作手法深入人心。本文从他的长篇小说《天一言》的文本分析入手,试图从多个角度剖析小说的主题,指出特殊生活经历与生命感悟对其创作构成的决定性影响;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还自觉借鉴了很多西方小说的观念与手法,充分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世界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的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小说是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顶峰。他的代表作品《汤姆·琼斯》是英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部巨著,被很多文学评论家当做小说创作的典范。这部小说在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小说的结构、写作技巧及小说语言等方面都为其他作家树立了榜样。《汤姆·琼斯》主题明确、思想性强,它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讽刺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虚伪和贪婪,无情地抨击了政法界的腐败现象,并探讨了人性和道德伦理问题,及自然和文明之间的关系。作者在揭露抨击社会丑恶的同时也描写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既激起人们对丑恶事物的愤恨,又鼓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