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贯彻社会公平的价值原则.社会公平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要正确区分公平、平等、正义等相关概念的不同含义,准确理解社会公平对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特殊意义,真正把建设和实现社会公平变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内在地将发展与公平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中.和谐、公平和发展三位一体,构成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大系统观.建设和谐社会要以社会公平为基础,社会公平的基础在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是“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公平和谐”的有机统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无序失范也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和谐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之为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生产力发展和共同富裕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初步廓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胡锦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把社会公平和谐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更加明确、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推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铁娥 《理论界》2006,(6):24-26
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构筑和谐社会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只有逐步推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收入分配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对我国破除平均主义桎梏和发展生产力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丰富,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逐渐扩大,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应该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提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适度公平,保证效率,注重生态"的转变. "适度公平,保证效率,注重生态"的收入分配观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较理想的收入分配观.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平与社会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却又是不同的价值诉求.社会发展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平.如果说从氏族公社社会飞跃到奴隶社会,使大部分原本是自由的氏族公社成员沦为奴隶的话;那末从封建社会跃进到资本主义社会,则是使原来自由的小私有者沦为现代雇佣奴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的否定,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是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的群众革命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所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解决了沙皇俄国社会的不公平问题.苏联国家建立后,把发展问题放在首位,推行赶超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20世纪60年代以后,又把赶超发展战略演化为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争霸,开展和美国以核军备竞赛为中心的军备竞赛.苏联在实现国家的高速度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由于以牺牲农民利益为高速度发展的资金源泉,从而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平.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后,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性地实现了社会公平,并为新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基本上沿袭苏联的发展模式,产生了与苏联相似的新的社会不公平.毛泽东想通过实行平均主义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出现的新的不公平问题,结果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寻求社会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契合.三十多年来,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东方巨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也不能一劳永逸地实现社会公平.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执政的共产党能否主动地、不断地契合社会发展与社会公平,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琦  刘芳 《齐鲁学刊》2008,3(2):73-76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公平是以人本身为尺度的平等,效率是以劳动为尺度的平等。公平维持着社会的正常秩序,效率提供着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保持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才能使社会在和谐、稳定中可持续发展。我国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期,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已由"效率优先"转变为公正优先,注重公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代表作。马克思在该文中批判了拉萨尔荒谬的"公平分配"观,全面而深刻地阐明了怎样认识公平以及如何实现公平的问题,为国际无产阶级正确开展争取公平的斗争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公平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公平思想启示我们:搞社会主义决不能"主要是围绕着分配兜圈子",要谨防使社会主义陷入绝对公平的误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制度,致力于克服各种不公平现象,着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相似文献   

9.
回溯我国社会发展的模式,"公平与效率"的失衡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之一.因此,尽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建设的过程,但政府作为核心主体,既要承担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又必须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上要由以往的有所偏重转向强调二者并重,明确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为与不作为.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