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风行“抢”经济今年端午节当天,国内很多媒体都刊登了一条消息:之前被韩国人抢先注册的端午节网站的中文主域名“端午节.cn”,被一位互联网域名投资者以3万美元的价格买回,并无偿送给了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市。此次端午节中文域名“回归”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近期又一个域名被抢注后重金赎回的案例。域名抢注是近年来事关网络的一个热门经济事件,从海尔、长虹、同仁堂到Google、宝洁等著名公司企业,从“神六”、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福娃等热门名词到田亮、徐静蕾等体育、娱乐明星的名字,都成为抢注的焦点。域名是一个服务器或一个…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韩国江陵端午祭作为韩国地区性的传统祭祀节日,在传入韩国之后与本土文化相互吸收,不断发展,最终成为江陵一代的文化特色。这两个节日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分离。本文从历史起源、节日庆祝方式以及两国传承的差异性来比较两国端午节的异同,同时提出关于中国的端午节如何在新时代下继续发展下去的建议。文章认为,在文化上我们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更好地促进两国关系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近日在一次研讨会上语出惊人。他说,“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因此,考虑到“龙”的局限性,吴友富建议,必须重构国家形象品牌。  相似文献   

4.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音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风行"抢"经济 今年端午节当天,国内很多媒体都刊登了一条消息:之前被韩国人抢先注册的端午节网站的中文主域名"端午节.cn",被一位互联网域名投资者以3万美元的价格买回,并无偿送给了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市.此次端午节中文域名"回归"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近期又一个域名被抢注后重金赎回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展 《现代交际》2011,(5):72-73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的端午节是由中国传入的,但是传入日本之后,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秉承了中国驱毒避邪、保生护命的文化内涵,同时抛却了龙舟竞渡、追思先哲的文化意义,进而演变成为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儿童节”。本文就端午节在中日两国的演变及特色,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郭男平 《职业》2015,(7):238
“端午节”、“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华大地已繁衍生息了几千年,中国周边国家在吸收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同时,颇有野心的想将“端午节”民俗剽窃为本国文化,并通过技术手段加之于合法化,作者从中看到了华夏文化民俗的危机与流失,提醒民众珍惜民俗、保护民俗。  相似文献   

8.
6月16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到来,又是“绵绵粽子缘,溢满人间情”。小小粽子,品其色香味,也品个中文化韵味。多姿多彩的粽子,蕴涵着深厚的民族底蕴,粽子文化成为一种意义隽永、斑斓璀璨的美学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张斌 《炎黄世界》2013,(6):44-44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话题又成了网络的热门。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虽然众说纷纭,但我比较倾向“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一说。我记得这一说法闻一多先生曾专门撰文论证,是比较靠谱的。但是当前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个别人之所有大写特写端午节的来源,目的是想否定这个传统节日与屈原有关。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广告界有几个事件引起较大争议:12月,日本丰田公司的“霸道”汽车广告因在其作品中使用“石狮”和“军用卡车”这两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此前,立邦漆涂料也因使用“龙”形象的广告创意而广受注目;美国耐克公司播出的电视广告《恐惧斗室》中运用了打太极拳的中国老人、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以及中国龙形象等中国民族文化符号而招致批评。这是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文化体系而出现的特有现象。如何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符号在广告创意、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政府、业界、媒体和学界加以重视。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告专业部分教师与广告界人士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以下是讨论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1.
又是一个端午节。国人对屈原的的了解程度,说来有点汗颜,别以为在QQ群里,到处转发为保护端午节世界文化遗产摇旗呐喊的爱国青年,可以为注册几个关于端午节的商标和域名,发起些声势浩大的签名运动,呼啦啦三五天可以拿下几百万个投票,就是什么“爱国”,或者是“爱国主义”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Applell与“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导师乔布斯的中国“门徒”;最大的“遗产”;改变世界,能否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3.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又叫五月节。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通常用糯米, 红枣做馅,外面用竹叶或芦苇叶包裹成宝塔形。端午节食粽这一古老传统源自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似文献   

14.
遗产税即对死者留下的遗产征税,国外有时也称为“死亡税”。遗产税有助于加强对遗产和赠与财产的调节,防止贫富过分悬殊。作为一种力度极大的调节社会分配不均的手段,开征遗产税是一个国家富裕的表白,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20年前的中国崇尚平均主义,人们收入微薄,生活处于低标准的温饱状态,鲜有物质财富留给后人。  相似文献   

15.
斌武 《当代老年》2011,(4):57-57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与吃分不开的。例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二月二,也有其独特的“食俗”。  相似文献   

16.
韩国在已成功将类同于中国端午节的"端午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又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尽管今年的中秋节与往年有些迥异,中秋节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少有些重视传统文化的况味,却仍容易让人联想到韩国成功将"端午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带给中国人的遗憾:我们文化保护意识为什么总是比别人慢一拍?我们国人又为什么只有别人"捷足先登"的时候才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龙”与“象”分别是这两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近代以来,两国关系历经许多风雨,既是近邻、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如今,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21世纪“龙”与“象”的竞争与合作问题,不仅关系到亚洲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经济发展,而且也  相似文献   

18.
冷华 《当代老年》2006,(5):15-15
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办法处理。”根据这一规定,遗产分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会成功闭幕,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保护奥运人文遗产? 7年前,国际奥委会对北京评估报告的结论部分在指出了北京在交通、环境上的不足后,写下分量最重的一句评估:“在中国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留下独一无二的奥运遗产。”这个“独一无二”正是北京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比美国历史足足早了140年的哈佛大学校园内,竞高高矗立着一座落成于70多年前的中国式碑碣“龟驮碑”。该碑通高约5米左右,为汉白玉雕凿而成。碑额以浮雕手法刻有“二龙嬉珠”及祥云图案,碑体正面四周及两侧,均有以同样手法雕刻的云、龙图案环绕,碑文刻着行楷汉字,碑座为一只硕大而肥壮的“照凰”:龙头、龟背、蛇尾(中国神话传说“龙生九子”中的老六,力大无比,善负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