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大谷大学藏明刊孤本《四太史杂剧》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太史杂剧>,仅存日本大谷大学,含明杨慎<洞天玄记>、王九思<游春记>、胡汝嘉<红线金盒记>、明陈沂<苦海回头记>,万历间新安刊本.<金盒记>为孤本;另三剧在版本上别具价值.此书实系明焦竑选录,授意门人孙学礼编校刊行.从龙洞山农所作序文,可见明代著名理学家焦竑对于晚明以金陵为中心的戏曲评论与刊刻活动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泰和记》(或作《太和记》)是明代中叶许潮的杂剧剧本,然而在明清戏曲论著中,对其著录十分混乱。现就《泰和记》的作者及具体剧目作出考辨,以期还其清晰面目。  相似文献   

3.
论《太平寰宇记》的文献学价值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寰宇记》是唐宋地理总志中一部承上启下的巨著,其文献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总志编撰、目录学、辑佚、校勘及史料价值几个方面。对《太平寰宇记》文献学价值的全面评述有利于更加充分发挥《太平寰宇记》的文献资料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代昆曲大师 ,沈在杂剧创作方面也有所染指。这方面最值得提出的是他将杂剧形式正式引入了昆曲领域 ,创作了《十孝记》和《博笑记》两部短剧集。它们在演唱音律方面显然和他的传奇一样 ,同属昆曲的范畴 ,准确地应称之为昆曲杂剧 ,以与杨慎、许潮乃至徐渭、汪道昆等人的作品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戏曲博大精深,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学遗产。川剧作为受众最多的地方剧种之一,现在能见到的剧本,最早是明代杨慎的《太和记》,但这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断档。现在能够见到的剧本,主要是在清代乾隆年间。可能创作于明末而发现于清初的送刻稿《破梦鹃》杂剧的发现,为我们弥补了这个断档的遗憾。《破梦鹃》完整的剧情、丰富的内容、全套的曲牌,对于研究川剧历史,研究明末清初四川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元代南戏《赵氏孤儿记》的重要价值及版本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戏《赵氏孤儿记》产生于元代后朝,是以元刊本杂剧《赵氏孤儿》为参照写定的。今存较完整的富春堂本、世德堂本《赵氏孤儿记》是从南戏向传奇过渡中的作品,这一点可以从其剧名和结构特点上看出。在今存赵氏孤儿报仇故事的几种南戏和传奇版本中,其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九宫正始》收《赵氏孤儿》本、《风月锦囊》载《大全孤儿》本、富春堂本、世德堂本、传奇《八义记》。这些版本按其承继关系又可分为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7.
明中叶学者、书法家丰坊《诗经》学著作多被斥为“伪书”,评价也因人废书。丰坊《诗经》学著作是特殊时期的特定产物,他与同时期的杨慎与季本《诗经》学都具有明显的考据特征,明晚期的梅鷟、陈第、焦循等继承明中期考据学特征,直接开启清代《诗经》考据学,影响清代《诗经》学乃至经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捡邵东《太平曾氏六修族谱》,发现其卷百五十八上有曾国藩道光十九(1839年)所作的《慈荫亭记》一篇,为新版《曾国藩全集·诗文》未刊稿。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明代剧坛上,《红梨记》传奇是一部有影响的优秀爱情剧。它通过对元人《红梨花》杂剧的改编,表现出崭新的思想观念和深厚的社会内蕴。作者在政治风云背景之下,以三次错认为中心,通过各式点染,将爱情故事组织到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由于作者运用清丽隽雅与当行本色相结合的艺术语言,将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作品独有的风格。这样,《红梨记》本于元人杂剧,却比元剧有更深的思想内涵和更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的叙述结构是在充分吸收前代取经故事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无名氏的《西游记杂剧》以及《西游记平话》等都对吴承恩的《西游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刻本《旗亭记》以"雅雨堂两种曲"名义刊行,卷首未署名,因此其作者归属颇具争议。勾稽史籍、文集、笔记等并深入考辨后可知《旗亭记》原为金兆燕所作,后经卢见曾润色删改。《旗亭记》在作者归属上的争议,反映了清人著作权意识淡漠的普遍现象,而幕主与幕宾社会、经济地位不对等的主从关系,则是著作权发生争议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今存杂剧仅有七种,而所谓“神仙道化”戏就占了四种,还有一出《荐福碑》也是与神祗有关的戏. 古之文人对“神仙道化”戏是肯定与赞赏的.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所举杂剧有十二科,而以神仙道化为首.对于善写“神仙道化”戏的马致远,贾仲明在其《凌波仙》词中高度赞扬道:“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满梨园.”张燧则盛赞马氏之《马丹阳度任风子》为当时之绝唱.朱权亦极度推崇马曲“若  相似文献   

13.
明代 ,湖南戏剧创作尚处于兴起阶段 ,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南杂剧作家———许潮。他的杂剧合集《泰和记》大都取材于历史文人典故 ,借以抒情 ,寄托理想。其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在于对元杂剧体制进行的全面革新 ,促成了明代杂剧创作的再度繁荣。他与另两位戏剧作家龙膺、李九标的创作共同促成了明代湖南戏剧创作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太平御览》征引《论语》数量繁多,在沿袭类书编纂体例的同时又呈现出引文形式灵活多样的特点.在所征引的条目中更包含很多异文,这些异文不只与《论语》有出入,而且与很多古本的记载也有差异,通过对其异同的考辨可以为今人研究《论语》增补资料.《太平御览》在保存古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引文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利用时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这部“类书之冠”.  相似文献   

15.
朱有燉杂剧《文殊菩萨降狮子》《蟠桃会》《辰钩月》诸剧对小说《西游记》成书有着重要影响,许多情节为其所吸收;朱有燉对西游故事的接受存在事实可能,吴昌龄、杨景言所作西游杂剧当为其观览;朱有燉及其杂剧在西游故事传播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是中原文化故事系统融合西北故事系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集仙传》是一本久佚之书,自唐以来一直真伪莫辨。究其原因,是由于此书存在同名异书现象。《集仙传》至少可见五种不同的版本,分别为唐前本、《太平广记》本、王太虚本、曾慥本和四库提要本。这几种各不相同的《集仙传》彼此之间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陈第写作《东番记》的经过,及《东番记》的内容和价值。指出,《东番记》既是研究台湾古地理非常宝贵的文献,也是研究高山族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据康熙、雍正间文人詹贤之《詹铁牛文集》,考得其时江西曲家三人:何圣符、谢士鹗、詹贤。何圣符曾作传奇《缘外缘》;谢士鹗曾作传奇《快目前》、《玉蝴蝶》、杂剧《情文种》,另有《愤商山》一种,不明是杂剧还是传奇;詹贤曾作杂剧《一线春》、《画中缘》、《同林鸟》、《女锺期》。詹贤为何圣符、谢士鹗剧作所写的序,可补《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之阙,充实中国古代戏曲理论。邓长风在《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中,将江苏兴化人李雨商误作《镜中花》传奇的作者、河南人李雨商。  相似文献   

19.
论徐渭《四声猿》及明杂剧之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谈起元杂剧不得不首论关汉卿,研究明杂剧,也不能不提徐渭。前者“初为杂剧之始”(朱权《太和正音谱》),对北杂剧有创体之功;后者《四声猿》则“代表了明代杂剧的转变”(赵景深《戏曲笔谈》)。明代杂剧,固然不如明代传奇那样光彩夺目,成绩斐然,但其精炼、其明快、其活泼,却也足以悦人耳目,彪炳后世。据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记录,共有作家109人,作品523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离魂记》是关于王宙与倩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在元代被杂剧作家郑光祖改编成喜剧《倩女离魂》。两部作品除男女主人公的姓名以及一些具体情节上有所变化之外,大体结构没有变化,都是同一系统的爱情故事。可是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两部作品时就会发现,两个作家在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