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是指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范畴。人际关系也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和价值观,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  相似文献   

2.
交往的距离     
<正>交往的质量在于距离。在友谊的框架内,你第一个想起的人,一定是最好的朋友。当然,他若第一个想起的也是你,那么,你俩一定是两心相悦的至交。  相似文献   

3.
论文对中西方交往沟通中的心理卷入度差异、行为方式差异、自我表现差异和人格差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交往沟通差异的原因,也有利于了解中西方在交往沟通中各自的的特点发展趋势。对于正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来说,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实际的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个警犬训导员来说,了解和掌握人、犬在训练交往中犬的心理活动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人、犬在训练交往中心理状态特征与警犬训练关系的角度,详细分析阐述了训练过程中犬心理活动的具体表现以及警犬训导员了解掌握犬心理活动对训练的作用和影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警犬训练中人与犬要建立彼此可信赖的亲密融洽关系,打破以往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建立一种人、犬平等的新型关系。 本文通过从三个侧面和三个层面角度全面剖析人、犬在训练交往中犬的心理活动状态,得出犬行为、姿势、表情与心理活动规律之间的关系;通过介绍警犬对外界事物的注意、记忆等与训练的关系,使训导员有针对性的对犬进行训练,提高训练效率,保证训练质量,发挥其在侦察破案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此项内容的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警犬工作者对警犬心理活动状态问题的关注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缩短训练周期,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更加合理科学地进行警犬训练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社会批判学家哈贝马斯为了拯救理性和"现代性"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来化解理性的吊诡。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担负着化解现代性危机的重任。但是,在现代学校组织中,科层化的组织结构和片面的科学量化管理已经使得师生交往关系走入困境。本文通过对交往行为理论的阐释,为现代学校组织中的师生交往关系走出困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出现了一个特别傲慢的人,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相似文献   

7.
<正> 人生活在世上,就必然要与别人交往,朋友的多少,与每个人的职业、爱好、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然而,有不少人总是抱怨自己交不上朋友,或者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又离自己而去,自己和同事的关系也不融洽。其中,自己在交往中心理状态不佳,是阻碍人际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交往心态"是指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意识、进行交往时所持的动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以及反映出的个体的价值观。交往心态决定着交往活动的发生、开展、结束;决定着交往质量的高低、好坏;也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交往心态与技能的辅导显得犹为重要。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心态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办公室业务》2013,(3):33-33
与朋友的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不得不说“不”的情况。但是如果拒绝不得法的话,则可能因此失去友情,被人误会。面对朋友,只有巧妙地说“不”.才能够免伤和气,不至于在人际交往中陷于被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广大农村是一个相对传统与封闭的社会,在这种特殊的"关系格局"中,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交往有着特色的功能与模式,维系着特殊传统下的农村的关系模式,本文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农村社会人情交往的互动行为的社会功能,揭示社会转型时期的这种交往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门无杂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后多用来形容交友谨慎。“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朋友?和普通人一样,领导干部也有人情交往。但是领导于部却又是“特殊人”,领导干部交友,不仅是个人交际范畴的小事,而且是事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的形象的大事。因此,领导干部交友就更应慎之又慎,自觉做到“门无杂宾”。  相似文献   

12.
浅析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小 《管理与财富》2008,(12):144-144,F0003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理解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交往的内涵、交往与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发展关系等问题入手,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交往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意思是交友要重德,把品德作为交友的基础和最高价值追求。势利的东西终究是靠不住的,唯有道德这块基石愈久弥坚。文章还举例说,孟献子是位有百辆马车的大夫,他有五位很好的朋友,彼此交往时心中都没有身份贵贱的概念,要是献子总自以为高贵,朋友也以为然,那他们就不可能成为朋友了。  相似文献   

14.
孙亚红 《决策与信息》2013,(11):112-112
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以交往为视角探索构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科学的教育方法的实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实践锻炼法、对话交流法、榜样教育法、角色体验法、自我教育法为视角探索构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的社交方式主要是“酒宴社交”,无论好友相聚还是工作交往,大都以酒宴招待。席间不厌其烦频频碰杯,大醉而归是常有之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许多人开始认识到这种餐桌上的应酬费时间、耗精力、伤身体,转而约朋友游泳、登山,请客户打球、下棋,邀志同道合者练拳、习武等,这种新的社交方式正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一个自然属性的人,自主性课堂应考虑学生的理智和情感;学生是一个社会性的人,自主性课堂应创造和谐的环境,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人,自主性课堂应在交往和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学生是一个学习的人,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王国民 《决策探索》2010,(23):90-90
刚到德国柏林时,我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小区租了房子,邻居是一对中年夫妻。因为打算在此常住,来德国之前我读了很多关于德国的介绍,有人说德国人刻板,不喜欢与人交往,我暗自担心,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康莉娜 《决策探索》2010,(22):43-44
网络社会构筑起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相互联系的空间,它是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的虚拟社会。在网络社会里人们从"与客观现实世界的互动"变为"与虚拟社会的情景对话",主要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从而实现人与人间接的交往,这种间接的交往行为所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与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交往所产生的情感联系有所不同,在网络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像在现实社会中那样面对面进行,而是在虚拟社会隐匿环境下,互动的双方隐藏在信息或符号背后所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这种人际交往活动突破传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的限制,建立起了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立 《领导文萃》2009,(18):96-98
一甲子以来。大陆对台政策一脉相承,历经三次重大调整。而在中南海决策、两岸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故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教育教学新的使命,提出大学生在校期间是一个关注交往、渴望友谊的时期,通过讲述“四个苹果”的故事,论证大学生在交往中的得与施问题,为大学生如何交往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