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是人人皆知的伟大英雄史诗。它的创作,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蒙古族人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这部流传于藏族、蒙古族地区的英雄史诗,它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它是从藏族地区发源,远及到蒙古族地区。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比较翔实的考定;蒙古族地区流传的命名为《岭格萨  相似文献   

2.
大元帝师八思巴在玉树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光荣的一员,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杰出的英雄人物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增添了光辉,与汉族等其他五十多个兄弟民族一道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八思巴,就是藏族历史上继吐蕃王朝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巾等“藏王三杰”之后的又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八思巴,本名洛追坚赞,藏历第四饶迥阴木羊年(公元1235年)三月生于后藏昂仁的鲁孔地方,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任教主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侄子,他自幼就跟随萨迦班智达学习藏族文化和佛教知识,以聪慧颖悟著名,被称为“八思巴”(意为圣者)。1239  相似文献   

3.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地区和蒙古族地区,是人人皆知的伟大英雄史诗。它的创作,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蒙古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 这部流传于藏族、蒙占族地区的英雄史诗,它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它是从藏族地区发源,更远及蒙古族地区,又有新的发展,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比较翔实的考定;蒙古族地区流传的命名为《岭格斯尔》的一部《格萨尔王传》,是从藏文本《格萨尔王传》,直接翻译成为蒙文的这一事实,一般也早有定论,勿庸置疑。  相似文献   

4.
元明汉族史家笔下的八思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八思巴不仅是西藏佛教发展史上(后弘期)的一代祖师,而且是藏族历史上继松赞干布之后又一伟大的政治家,是整个中华民族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他毕生致力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一位值得大加宣扬的爱国主义者。萧蒂岩同志从《大藏经》和《元史》上节录并注释元明汉族史家写的《拨思发行状》、《帝师殿碑》和《八思巴传略》三篇文章,以飨藏族广大读者。期望有志之士,也将元代以来藏族史家笔下的《八思巴总传》等逐步地介绍给汉族广大读者,起到交流的作用。这对于学习、研究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以振兴中华,实现四化,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尸语故事》:东亚民间故事的一大原型陈岗龙一、印度《僵尸鬼故事》与蒙藏《尸语故亭》的关系藏族和蒙古族人民在长期交往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遗产。《甘珠尔》、《丹珠尔》等数以万计的佛教典籍以及文学巨著《格斯(萨)尔》反映了蒙藏两个民族文化交流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6.
藏族圣僧人思巴(vphags—pa,1235~1280),①本名罗追坚赞(blogrosrgyas—mt-shan),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为13世纪西藏投人祖国怀抱,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再度统一作出过卓越贡献。八思巴的家世与吐着其他某些王族一样,家族自身的人都把自己的祖源归之于天神下凡,②这是许多原始宗教传说中常见的“神人合一”观念,对此不予详述。这里只就人思巴所诞生的款氏家族世系源流作一简短而明晰的描述。(一)款氏源流关于八思巴的出身,《元史·释老传》曰:“帝师八思巴者,吐着萨斯嘉人,族款氏也。”“释源法主”法洪《帝师…  相似文献   

7.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族人民都为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元代以后 ,数十个民族一直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少数民族间 ,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民族间的关系可以说渊源流长、影响深远 ,蒙古族和藏族两个民族的关系就是这样。蒙古族和藏族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起过重要作用的民族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历史悠久 ,有高度发展的文化。蒙古族可以说是我国北方广大草原的悠久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 ,是草原游牧经济文化的代表 ;藏族是世代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的民族 ,是高原农牧结合…  相似文献   

9.
自1980年5月始创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以来,民族研究所就致力于民族学科建设,历经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青海地区民族学学科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两部风格,出版《青海地方史略》、《青海省回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撒拉族档案史料》、《撒拉族史料辑录》、《青海民族史料摘抄》(明实录)、《十族族源讨论集》、《青海民族史料辑录》(上卷第一、二分册)、《民族语文散沦》、《青海民族史入门》、《民族学探索》、《青海少数民族》、《撒拉族政治社会史》、《民族宗教问题论集》、《中国婚俗文化》、《土族(蒙古尔)源流考》、《青海藏族史》、《伊斯兰文化新论》、《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文物》、《民族理论概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资料集》、《神秘的热贡文化》、《热贡艺术》、《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撒拉族史》、《土族婚丧文化》、《撒拉族语言文化论》、《语言心理民俗》、《河湟蒙古尔人》、《西宁历史与文化》等独、合、参编论著百余部。这些成果有力的推动了民族学学科的发展。“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学科的活动在于现实的需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院、所领导及时调整了民族学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提出:整合优势资源,构筑“大民族学”学科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曾现江 《民族研究》2006,5(5):79-84
作为藏族的一个支系,康区北部的霍尔人与周围其他的藏族人群相比,在语言、体质、文化面貌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他们被普遍认为与蒙古族存在一定的族源关系。本文认为,康北的霍尔人的来源更有可能与元代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头回鹘即撒里畏兀人有一定的关系。公元1331年,一批撒里畏兀军队迁徙至康区北部,经过与周围其他民族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为藏族的一部分,但依然保留了一些撒里畏兀人的文化传统和体质特征,被其他藏族人群称为“霍尔人”。  相似文献   

11.
八思巴是西藏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藏族著名的佛学家,是藏族历史上继松赞干布之后又一伟大的政治宋、学者、诗人,是元代历史上的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八思巴于藏历第四饶迥阴木羊年(公元1235年)3月6日出生于叶如(?)昂仁的鲁孔地方,阳铁龙年(公元1280年)11月22日卒于萨迦拉康拉章。八思巴对元代藏族、蒙古族、汉族等之间的宗教、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无可估量,意义重大而深远。他在完成西藏归顺蒙古汗国进而加入祖国版图的事业中所做的贡献更是与日月同辉,有口皆(?)。正因为如此,对八思巴及其历史活动,国内外学者都给予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在藏文史料中,有关八思巴的文献最多最全,远远超过了其它任何文种的记载,系研究八思巴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笔者还无力全面地介绍和评论藏文史料中的有关八思巴的记述,现仅对《八思巴致忽必烈新年吉祥贺词》(以下简称《贺词》)的信件作个初探。  相似文献   

12.
青海和硕特蒙古是三百多年前,从新疆迁徙而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三百多年来,他们与其他蒙古族地区几乎断绝了往来,而与藏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相毗邻、相杂居,交往甚为密切。在他们的相互交往中,语言相互影响,使青海蒙古语在语音、词汇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使之与本民族书面语和其他方言有了一定的差异,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论吐蕃时代的藏文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个多世纪以来,藏学成了国际上东方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藏族古代翻译则是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国内的藏学刊物介绍研究藏族翻译史则似乎显到冷落。然而,藏族翻译遗产,是否就那么贫乏、落后,无几可谈?笔者于浏览藏族古代翻译文献之余,深感其翻译自有特色,在世界译坛独树一帜,似不可妄自菲薄。藏族的翻译事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创制藏文以来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那些杰出的王者精心组织大学者、大译师门孜孜不倦地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引进了其他先进民族的灿烂文化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藏族文化。《甘珠尔》和《丹珠尔》,又称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格萨尔王传》的分析,对在这部著名史诗中反映的藏族和纳西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考释和研究;并结合历史古籍的记载及民族志的资料,对史诗《格萨尔·姜岭大战》所反映的因争夺盐池而引发战争的内容进行了考证,论证了史诗所描述的内容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格萨尔》中的姜国国王“萨丹”(三多)与藏语“三赕”(丽江)和纳西族民族保护神“三多”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在《格萨尔》及纳西族宗教经典和绘画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介绍了流传在纳西族中的《格萨尔王传》的变异文本。  相似文献   

15.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和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的一部史诗,在国内有藏文本和蒙文本。藏文本流传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广大的藏族地区,也流传在土族和纳西族部分地区。蒙文本称为《英雄格斯尔可汗》,国内流传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地区,国外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匈牙利、伊朗等国。现在国内搜集到的藏文版本已有六七十种之多,仅就说唱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藏族传统民间文化在尔地村的当代认知与传承,并没有以当代主流文化"替换"传统的藏族文化。但原有文化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社会现实"中,在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并发生嬗变。嬗变更多地表现为年轻一代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已不同于老一辈。而《格萨尔》的流布与传承,也不同于过去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现在人们更多地依靠收听广播和阅读已出版的《格萨尔》。  相似文献   

17.
河南蒙古族是厄鲁特蒙古和项特部的一支,在明代就已皈依藏传佛教,清初移牧黄河河曲后.由于受到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进一步影响,文化发生持续涵化,尤其是作为文化传承裁体的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丧失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发生断裂,同时经济和生计模式的相似性和跨族群宗教认同的建立和强化,使得河南蒙古族与周围藏族间社会一体性和同质性加强,族群认同也愈来愈与文化认同叠合式模糊.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早期的医药与蒙藏医药学交流浅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古早期的医药与蒙藏医药学交流浅述嘎尔迪蒙古族的医药学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蒙古族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从理论和治疗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周围其它民族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方法。其中,藏族医药学对蒙古族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意义深远。本文拟从蒙古族医药学的发...  相似文献   

19.
八思巴在元代为蒙古皇室成员撰写的一系列重要的书信是研究元朝历史以及蒙藏关系史的珍贵史料。1266—1278年八思巴曾为蒙古王子只必帖木儿撰写多封书信,收录在《萨迦五祖全集》中的《致王子只必帖木儿之教诫·宝鬘》是其中篇幅最长的一封,结合了世俗与宗教两方面内容,具有教诫性质。文章通过对此书信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等的简要阐述与分析,认为该书信对于了解八思巴"政教二道"观与当时的蒙藏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清代蒙古族地区比较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均设立各种扎仓(即拉省、学部、学院、学塾、僧院),这些扎仓是蒙古族喇嘛们学习经典的学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专业机构。通过这些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把印度、西藏和内地的文化传播到蒙古族地区,对于交流各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蒙古族地区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