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孟谦 《社区》2010,(1):1-1
落款为“群言”的来信,一般是反映问题的。 临近年底,一封寄自浙江某地社区的信件就是如此,信中说:“(2009年)8月25日,街道领导突然免去了两个社区干部的职务”,这两位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社区干部都是“老资格”,一位姓方,另一位姓黄。他们在社区工作“已有十年,对社区建设也做出过较大的贡献”,信中写道:“令人费解的是,遭免职后,他们曾去问过街道领导,自己错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杜丽丽 《社区》2015,(15):8-10
2012年5月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之后,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将开展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在社区构建了以“枉区党工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基本构架的“四位一体”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了“党政力量主导、治理结构合理、居民立体自治、社会资源共聚、服务网络支撑”工作格局的形成,走出了一务“解放”特色的社区治理新路。  相似文献   

3.
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联合举办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自去年9月在全国普遍开展以来,似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了城市社区的大街小巷,成为社区建设热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方兴未艾的社区建设事业注入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全国社  相似文献   

4.
余坤明  陈伟东  李德秋 《社区》2005,(19):16-17
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社区居委会负担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阻碍社区发展的“瓶颈”。最近,笔者对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减负”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该区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坚持从源头上治理社区居委会负担的做法,为当前破解“社区减负”这一难题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职能转变试点堵住社区居委会行政性负担的源头目前,政府管理工作大量进入社区,但这种“进社区”往往只是工作任务进社区,相应的工作人员、工作经费、服务承诺、监督考核却没有进入社区,给社区居委会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江汉区在将政府…  相似文献   

5.
新宣 《金陵瞭望》2009,(16):68-68
兴隆街道工委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创造性地推出了“社区工作联席会”、“社情民意建言会”、“社区事务评议会”、“温馨家园服务站”“三会一站”社区建设新模式,进一步突出了党建引领社区建设的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最终达到服务民生、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卞文志 《社区》2012,(3):45-46
“小巷总理”是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爱称。而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金雀山街道小埠东社区党总支委员徐学伟却不这样认为:“其实,社区工作人员就是社区居民的服务员,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居民群众搞好服务,确保社区的和谐稳定。”作为受到社区居民尊称的“小巷总理”,徐学伟已经在小埠东社区工作了20多年,算得上一个社区老工作者了。为体验“小巷总理”每天的工作情况,初冬的一天,笔者与徐学伟一起来到小埠东社区所属的铁路小区。  相似文献   

7.
陈仁伟  牟伟才 《社区》2012,(18):8-9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在“333+X”社区大服务体系的框架t建立了“四评一结合’’的社区工作评价体系,通过社区公共服务工作考核、社区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社区民生实事(品牌)项目评定、社区社会组织评选,结合“社区民情民意采集与反馈”测查,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以居民满意为导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社会管理与社区工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陈继锵 《社区》2002,(21):39-40
问:来信中,一位读者对学习型社区很有见地。他认为: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居民终身教育的一个内容,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使社区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使社区精神文明得到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他的问题是,创建“学习型”新社区,着力点应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张民巍 《社区》2004,(10):12-13
“社区建设不是简单的挂牌子、建房子”,更好地发挥它的服务功能,让老百姓从中受益,这是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河北省定州市在县一级推开社区建设大业,把社区建设的理念定位在“全部为了居民、为了全部居民”,从解决百姓闹心、领导操心、人人关心的事情入手,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中追求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立足“便民”,拓宽社区服务领域。一是健全三级服务网络。定州市成立社区服务综合协调指导中心,城区成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则具体建立社区服务站(点)。特别是投资50多万元在三个城区分别建立的300平方米以上的…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14,(36):23-23
“社区参与行动”策划“开放空间”会议;“乐龄合作社”推出“为老服务”项目策划;“爱思创新”推广“阳台绿植美化”……在这些社区发展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定位明确、充满活力的团队,他们带来了充满新意的理念,设计新颖的项目,有效拓展了社区发展的全新空间。这些团队就是新兴的社区建设参与主体--社区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1.
汪文新 《社区》2014,(12):13-13
“三社一体化”社区治理模式是指在社区建设中,建立起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指导下,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站三位一体的社区民主自治体系。“三社一体化”社区治理模式,改进了社区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达到政社合作、依法共治社区的目标,推动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凌步桂  陆锦玉  尹志华 《社区》2002,(22):38-39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南通市港闸区唐闸镇闸北社区有—些曾经在社会上被贬为“二流子”和“邪头”“硬头”而打入“另册”的人,今天他们中有的人一改过去的恶习,成为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是一股什么力量驱使了他们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韩全勇 《社区》2004,(8):17-17
读者: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深入的社区建设,那么到底什么是社区,究竟应该如何理解社区呢?专家:这是读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社区”有它特定的社会学含义,不能简单地把“居委会”理解为“社区”。如果对“社区”这个社会学术语作一个通俗的解释,那么用“大家庭”的理念来理解是再准确不过了。在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有这样一个口号,那就是“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在人类历史上,“社区”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按照“大家庭”的模式去营造新型现代“社区”也是不会错的。城市社区的概念,是由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大学经验社会学派发…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即将全面进入工作目标为“稳得住”“可致富”“能发展”的后搬迁时代,工作目标的达致依赖长效减贫机制的建构。从社区营造视角并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地方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研究认为通过社区营造推动移民安置社区从过渡型逐渐转变为发展共同体,是实现搬迁户长效减贫的可行路径。具言之,移民安置社区营造聚焦在三个层面:社区主体层面,营造社区多元主体并促进其积极参与社区发展与贫困治理,从而激发社区内部的组织化减贫动力;社会空间层面,营造制度空间、公共空间、生计空间等多维空间,在社区秩序、社会交往和保护性生计的营造中促进移民的社区融入与生计安全;社会关联层面,营造紧密利益关联并借助具体社会关系的“传帮带”,促进移民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社区主体 社会空间 社会关联”三位一体的社区营造,移民安置社区的发展导向不仅是一种强化社区移民之间社会和心理联结的生活共同体,更是一种融入共同性的经济发展与能力建设的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罗文全  胡勇  郭刚清 《社区》2004,(23):11-11
近一段时间以来,45岁的长江委三峡勘察设计院退休办公室主任王大智,没少为自家所在的宜昌市伍家岗区胜利二路社区居委会操心。帮社区门球队联系场地,为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组织节目;把本单位700多名离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这些过去从来不曾过问的事情,如今却成了他的“份内事”。他说,这是咱们社区的事,咱当然要当家做主。像王大智这样的单位代表,当选为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的,在伍家岗区32个社区269名委员中,已有121人,占委员总数的45%。加上部分机关公务员、个体工商业主和社区居民代表,构成了社区“当家人”的新主体。今年8月底,伍家岗…  相似文献   

16.
王元刚  严子文 《社区》2012,(18):10-11
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搭建平台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怎样完善机制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委、市政府以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为出发点,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线,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定位,搭建了“居民说事”“雷锋互助社”“彭国珍服务队”等居民参与平台,不断创新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机制,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化解了社会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桐叙 《社区》2008,(22):32-34
社区主体是居民,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多数社区居民对于参与社区建设的认识仍停留在“参加活动”的阶段,即“你组织活动,请我参加”的被动参与状态。虽然不少社区建立了多种多样的社区民间组织,但这些组织也仅处于搞活动、自娱自乐、自我服务状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参与社区治理意识不强,途径不畅,是制约社区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所属社区,在解决社区工作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诊断工作法”,提升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张宝珠 《社区》2004,(15):25-26
在上海市静安区,有一些专门的社区老师活跃在社区中为青少年帮困解忧。在双休日、寒暑假,社区老师为青少年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定期举办的科技节系列活动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校外大餐”的快乐;针对特困学生,社区安排了专门的社区老师配合学校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此外,对在社  相似文献   

19.
《金陵瞭望》2006,(1):26-26
鼓楼区在全国城区率先提出了“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主题”的丁作方针,并在工人新村创立了“社区议事园”。“社区议事园”是建立在以全体社区居民为主体,以议事会、议事箱、议事厅、议事栏为载体的社区议事机制。  相似文献   

20.
社区建设的一个目标是建立一种健康、有序的基层秩序,这种基层秩序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共同体意识”。这种“共同体意识”不同于原始社会没有经历过“个人观念”洗礼的懵懂观念。因为社区分化带来了“自然共同体”(如自然村社)的瓦解和人为社区的重组,这种重组不仅需要新的政治、经济联合,也需要以新的伦理原则为支撑。在今天的复杂局面下要建立新的“共同体意识”不能依靠恢复古典美德的浪漫幻想,而是需要面向未来的实践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