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对生漆中的漆酚进行了有效的分离,柱层析后的漆酚纯度由原生漆中的78.8%提高到98.6%。  相似文献   

2.
汤璐  薛永萍 《中南论坛》2009,4(2):115-118
本文通过焙烧后云母粉的白度测试对云母粉的净化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利用排列组合和正交手段进行实验,得其较佳工艺为:70℃时10%的磷酸,以固液比1-10、洗涤时间30min对云母原矿粉进行第一次净化处理;80℃时7.5%的盐酸,以固液比1:10、洗涤时间70min对一次精制云母粉进行第二次净化处理;80℃时40%的乙醇,以固液比1-20、洗涤时间70min对二次精制云母粉进行第三次净化处理。经过上述三次净化后,云母原矿粉的焙烧白度由32.9提高到48.8。三次精制云母粉的焙烧白度比一次精制云母粉的焙烧白度仅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3.
反渗透-微电解集成技术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渗透-微电解集成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印染废水先经反渗透膜处理,反渗透膜透过液达到了再生水的水质,浓缩液利用铁炭微电解处理,处理后达标排放.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浓缩液初始pH值、活性炭的投加量、铁屑的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还讨论了微电解反应后用NaOH絮凝处理的效果,确定铁炭微电解的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处理印染废水浓缩液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溶液初始pH值为2.0,铁炭质量比1:1,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后采用0.16g/L的NaOH混凝处理.在此反应条件下,铁炭微电解法对印染废水浓缩液处理十分有效,CODcr、浊度、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75%、99%、100%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排放标准。而且经微电解处理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印染废水浓缩液的进一步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所以处理后的废水也可排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  相似文献   

4.
探索了嗜热菌BF80分别在南充炼油厂废水、西河废水、印染厂废水中的生长和苯酚降解情况.结果表明:BF80在炼油厂废水中可正常生长并降酚,在添加0.5%酵母粉后的西河废水中能够旺盛生长并大量降酚,在印染厂废水中完全不能生长.为该菌株处理含酚废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沉淀-双氧水氧化法,对制革铬鞣废水中铬(Ⅲ)的治理和回收利用进行了研究.该法对铬(Ⅲ)的回收率可达92%,处理后废水澄清,无色,无味,稳定,pH值8~8.5.  相似文献   

6.
对五株菌种进行不同浓度的含酚废水降酚试验,测定其不同时间段内的降酚率和降酚的速率。本实验所筛选的菌株有较强的降酚能力,提高了降酚的速率,在较短时间内,用不同浓度的含酚量作降酚试验对比这五株菌。降酚率变化不大,可见这五株均有较强的适应冲积负荷变化的能力;通过对比得出在这五株菌中JF-5菌株的降酚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在焦化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焦化废水。焦化废水污染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如果外排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如何处理焦化废水已成为焦化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对国内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推荐了生物脱氮处理方法,焦化废水经处理后可回用于生产系统,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厂废水回收利用技改工程实例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莆田市自来水公司第二自来水厂为例,通过对自来水净化常规处理工艺中,原滤池冲洗废水处理的回收利用实践,对废水回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发现冲洗废水回用有利于提高絮凝效果,且经核算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同时就符合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的冲洗废水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粉煤灰的结构及物理化学特性,处理废水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利用粉煤灰处理各种废水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利用粉煤灰处理废水主要应用于城市污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制药废水、电废水、重金属废水及含酚、含氟废水的处理。同时介绍了几种粉煤灰改性的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零价铁体系对2,4—二氯苯酚的催化还原脱氯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零价铁催化还原体系对2,4二氯苯酚(2,4-DCP)模拟废水进行了脱氯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零价铁表面附载的Cu或活性炭对还原脱氯反应有催化作用,Cu比活性炭的催化效果更好;Cu/Fe脱氯最佳质量比为l×l0-3-5×10-4;PH值对脱氯效率有显著的影响;最佳PH值为4-5;2,4-DCP废水经脱氯处理后,可生化性明显提高,较易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