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壮族地区农村的地名称谓多用壮语命名,指事表意,种类繁多。笔者从《广西壮语地名选集》一书和一些县志、史料选先录了一些壮语地名进行归纳分类,主要有:以田、地、江河、动植物、方位、数字、姓氏等等命名。这些壮语地名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历史、物产、生活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地名的来源等。  相似文献   

2.
壮语地名命名法的特点--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壮语地名命名法的角度,探讨壮族方位认知与颜色认知的特点。方位认知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点、相异点和相对应点。颜色认知与汉族相比,其认知的基础、物理内涵及文化意义均有不同。壮语地名的意愿地名也与汉语不同,更多的表现出文化的原生性。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自古以来,壮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壮语。按照我国语言学家的分类,壮语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壮语形成了丰富完整的系列词汇,具有自己的语音和语法特点。在壮语地名的冠名方面,也具有自己的特点与规律,并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世代传承沿称。在壮族地区众多的壮语地名中,保留着大量的古越语(古壮语)的成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壮族的历史分布、“思维特征及其生产方式。但由干壮语地名皆用汉字…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柳州一直是壮族聚居地,保留有大量的壮语地名。由于这些地名皆用汉字来标壮音,使人难以了解其由来和本义,甚至作出背离原意的解释。笔者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和地名学的方法,选择教有代表性且已被误解的“百朋”、“鸡喇”、“洛沟”、“拉堡”等四个壮语地名进行考释,意在辨正其误解,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壮语地名有壮语和汉语两部分,其关系有以下三种: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有对译关系;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没有对译关系;有汉语,但是没有壮语。书写壮语地名的方块字有的本身就是汉字,即使不是汉字,也会向汉字系统靠拢。壮语地名有转化为汉语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桂东南壮语地名趣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世间林林总总地名中,有一些地名很特别,不能望文生义,只有用壮族语言含义去解释,才能确切地了解其真正的意思。这种地名不仅桂西壮族聚居的地区有,在今天汉族聚居的桂东南一带也有,而且比比皆是。(一)冠以“古”字的地名。平南县的古榄、古和,桂平市的古楞、古滩、古棚、古冬、古带、古程、古林、古重,北流市的古架、古红,岑溪市的古麻、古万、古塘、藤县的古龙、古兰、古秀,容县的古泉、古练、古有等地名。这里的“古”字,是壮语“棵”、“株”的意思,是壮族特有的植物量词。古榄即是榄树,古练即是苦楝树,古有即是枫树,…  相似文献   

7.
壮语是壮族的外在标记.壮语中蕴涵着丰富的壮族历史文化内容,与之相关的壮语地名、古壮字和壮族古籍是壮语派生的文化现象,也是壮族先民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透过壮语及相关的文化现象,可以探索壮族历史的悠久性.要发掘整理和研究这些文化遗产,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学理论来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学的研究成果,大都从地名学领域出发进行本体研究.从语言、文化两个角度对地名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目前可见的有李如龙先生的<汉语地名学论稿>、<地名与语言学论集>、盛爱萍<温州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等少数专著.而壮语地名的研究成果,大多散见于各类论著中.系统梳理和讨论壮语地名的研究成果,就笔者管见,当推覃凤余、林亦两位教授的新著<壮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壮语地名>).全书共分七章,集地名语言及文化研究于一体,材料丰富,既填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名系统研究的空白,又推动了汉壮语接触研究、壮族文化研究的进程,可谓二十一世纪中国地名学研究领域结出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9.
壮语地名的分类--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文化的角度给壮语地名分类有语言分类和命名法分类。语言分类有构词类别和造词类别。构词类别有单纯词地名、复合词地名和词组地名。造词类别有原生地名和非原生地名。命名法分类有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寓托性地名。  相似文献   

10.
壮族地名述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壮族地名,是壮人借以识别和称谓居地的地理实体的语言代号。壮族地名,因壮语而自具特点。1843年袁湛等人纂修《桂平县志》,说清代(1644一1911)在广西桂平县境内,凡是标写“罗某”或“古某”这样的地名的村子,可以因名贵实,知道它们是属壮人居住的村子。这基本上道出了壮族地名在语音和词语结构上的特点。 由于历史上壮族没有自己独立而统一的文字,在社会的渐进中为了适应自己的语言音系特点,常借助于近音汉字或汉字的偏旁来结构新的方块字标写地名,往往出现了同一地名书写异形和音义脱节的驳杂现象。这无疑会妨碍了人们对壮族地名来源及其涵义的正确理解。1938年吴克宽等人撰写《隆山县志·社会篇》抱怨说,马山县各地的壮  相似文献   

11.
操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语言的壮、布依、傣、泰、佬等族以及操侗水语支语言的侗、水、仫佬、毛南等族,同源异流,都源于上古分布于我国南方的越人。操壮傣语支语言的群体与操侗水语支语言群体的分化,可能是在原始母权制氏族社会晚期。  相似文献   

12.
俫语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种极为珍贵的语言品种.目前该语言的使用人口有1000多人,分布在隆林和西林两县的几个村寨.他们的周边是人数众多的壮族、苗族等,但他们格外珍惜自己的传统语言.在社会经济、文化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今时代,这一语言群团不但能保持使用自己的母语,而且使用人口还逐年略有增长.探求这种语言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趋向,有利于我们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有利于民族杂居地方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类利用自然条件技术和手段相对有限的古代。壮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并不优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特别是在瘴气广泛分布的古代,在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的情况下,对瘴气的认识更是成为对壮族地区的地域和族群歧视。地理环境对壮族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经济、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从汉、壮民族接触看平话的变异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方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语言接触视野,把民族接触和族群文化互动视为方言形成的重要条件.汉、壮民族长达两千多年的接触史至平话形成,并继续影响今天的平话,汉、壮民族接触的情形直接制约着平话、壮语的接触类型.  相似文献   

15.
包括壮、布依、侗、水、仫佬、毛南、黎等民族在内的壮侗语民族是华南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中有丰富的创世神话,包括开天辟地创世神话、化身创世神话和洪荒时代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这些创世神话具有原始性、共同性、普遍性、体系性、序列性和延续性的特征。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的这些特征与考古学发现的这一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以至文明时代都有古人类活动,并且与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序列性及一脉相承性相吻合,也说明了壮侗语民族是这些神话的创造者。这些神话可能就是盘古神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信仰是以布洛陀为始祖神的壮族民间信仰。千百年来,以神话传说、典籍、仪式、心灵等多种方式在壮族民间传承,并深植于壮族传统文化和广大壮族民众心灵之中。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布洛陀信仰为核心的布洛陀文化记忆链发生了断裂、松散、变迁或失忆。因此,在当前民族文化不断开放与交融的发展时期,有必要对布洛陀信仰进行重新审视和认识、研究与重建,以期其在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维护边疆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壮族与客家交往的增多,两者之间的文化互动越来越普遍,在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均相互包容,甚至相互吸收。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两者已经出现了文化上的融合,而且这种融合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壮族的客家化与客家人的壮化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8.
在桂滇交界地带驮娘江流域的约 30万壮族人中 ,至今仍盛行着一种女娶男嫁、男从女居的婚姻形式 ,壮语称之为“欧贵”。在实行欧贵婚姻的社会里 ,没有婆媳、姑嫂、妯娌的关系 ,夫妻和睦 ,家庭和气 ,社会和谐。欧贵婚姻具有传宗接代、养老抚幼、调济家庭男女余缺、保障穷人婚配等功能。稻作农业和相对封闭的环境是欧贵婚姻得以长期存在的条件。现在 ,欧贵婚姻已同当代社会自然接轨 ,成为自主婚姻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