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睛雨表",宏观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影响甚至决定着股市的涨落.围绕股市回报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国外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了股市回报与实体经济变量如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等和金融变量如利率、汇率、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等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沪市回报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考察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时,已有研究主要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及时差相关系数检验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到宏观经济变量是否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以及先行期为多少,文章则采用建立VAR模型的方法,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考察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的随机变动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以及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贡献率.同时,建立VEC模型考察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性是指人们无法准确观测、分析和预见的变化。选择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作为代理变量,分别利用GARCH模型、随机波动模型和马尔科夫机制转移模型等剔除预期的计量经济模型,测度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研究发现: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时期主要分布在1993-1995年、1997-2000年、2008-2009年和2010-2011年,分别对应中国市场经济初期、亚洲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时期。  相似文献   

4.
针对违约风险溢价变化依赖于经济波动状态以及市场、宏观经济变量依赖于经济周期时变因素的阶段,基于马尔可夫转换阶段的具体特征,构建马尔可夫违约风险溢价预测转换模型,并以香港恒生指数信用违约互换波动为例,测算因时变系数波动的指数息差、宏观经济变量等概率,通过实证算例剖析股市、宏观经济变量与违约风险溢价之间的内在联动关系和信用违约风险溢价变化的转换机制,以期实现对违约风险溢价能够进行有效预测,实证仿真结果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多部门动态模型是一种 将投入产出模型特别适合于模拟经济结构变动效果的特点和总量计量经济模型的动态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模型。宏观经济多部门动态模型既是部门间联系模型,同时也是宏观经济模型,在此类模型中既确定分部门的各类变量值,如各部门的总产出、消费、投资、进出口、就业、劳动生产率和各项增加值等,同时也确定所有宏观经济变量,如GDP、收入、储蓄、就业、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等。总量由产业一级的变量汇总得到,而不是先得到总量再将其分配到各产业部门中,模型的因果关系是从下向上,从部门分量到宏观经济总量。因此…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深入分析Creditportfolio View模型的原理基础上,在我国历史违约概率有关数据缺乏的情况下,利用模糊数学的非线性隶属函数确定各宏观经济变量的隶属函数,以及判断矩阵分析法来确定各宏观经济变量因素的重要程度,得到宏观经济总指数.粗略得出我国近20年来违约概率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Keynesian乘数模型作为基本理论框架来评估增加资源再生利用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的潜在宏观经济影响。模型证明,资源再生过程能显著改善宏观经济变量,循环利用的实施程度越大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越大。最后用中国的数据对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8.
经济政策的制定、变动势必影响投资者与消费者的预期。文章采用FA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信息集涵盖了投资、消费、出口等在内的共69个经济变量自2010年以来的93个月度数据。结果显示,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存在反向作用关系,其中对投资和消费的冲击最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较强的波动及联动性,为了合理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源泉,文章基于DSGE模型,构建三阶近似下GMM估计量和贝叶斯推断下SMM估计量,实证结果显示SMM估计量是连续和渐近正态的,并且计算时间比GMM计算时间短,因而更加有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指标,构建的模型采用SMM估计得到变量各阶矩特征值与真实数据变量各阶矩特征值非常相近,能够解释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经济波动特征,而造成中国经济较高波动的源泉为具有较大标准差的瞬时技术冲击,这对以后DSGE模型尤其解决时间序列偏短的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张李义  涂奔 《统计与决策》2017,(11):143-147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生产要素是指持续提高一经济体总体产出水平的力量。宏观经济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正是这种因果关系,使组成宏观经济系统的各变量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文章运用扩展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在包括经济增长、社会保障支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4变量系统内考察了1978~2009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保障不管是作为中间变量还是直接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均不通畅,说明社会保障作为生产要素的效果在中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VAR模型、方差分析研究了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各变量波动的程度及其时滞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1998年1月-2007年12月的上证A股指数月度收益与6个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股指收益与工业增加值正相关,与CPI以及长期利率负相关.但与货币供应量、出口额、投资等变量相关性不明显.根据估计得到的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预测,进一步显示了CPI对股市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格兰杰因果检验在我国经济周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在宏观经济波动发生过程中 ,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共同地发生着周期性运动 ,它们有着类似的波动趋势 ,例如 ,实物因素包括GDP、利润率、投资总额和消费总额等 ,货币因素包括货币供给量、贷款总额和利率等 ,这些宏观经济变量表现出共同的波动趋势。那么 ,从 1 978年到 1 999年的这段时期内 ,在宏观经济波动中这些经济变量的变动到底何者为因何者为果呢 ?引起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 (一般以GDP或GNP表示)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此 ,我们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GausalityTest) ,对改…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动态的均衡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毅  周彬 《统计与决策》2007,(17):85-87
把宏观经济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随机性系统的观点是十分有益的,它是现在和过去各种冲击的反应。实践表明,用VAR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冲击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可以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系统中各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6.
焦武 《统计研究》2010,27(12):78-85
 本文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多年来“双顺差”的事实,利用1981~2007年度中国国际收支时序数据和我们认为与之相关的最重要的两个宏观经济变量:中国的对外开放度指标和实际GDP的增长率数据,构建了多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及其子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之间,各账户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动态冲击响应和变量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唐晓彬等 《统计研究》2022,39(1):106-121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为准确预测我国宏观经济未来走势带来挑战。本文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出发,将模型置信集检验与U-MIDAS模型组合,设计了一种在混频情形下利用预测变量的异质性波动从大维数据集中选取对GDP具有稳定预测效果变量的方法。通过利用选取出的稳定性变量构建多种形式的混频目标因子模型并与其他类型的混频因子模型对比,全面评估了不同模型在疫情前后对GDP进行高频现时预测的效果。研究发现,在疫情冲击前的平稳时期,利用覆盖范围较广的变量构建双因子MIDAS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利用稳定性变量构建的单因子U-MIDAS模型同样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当经济从冲击中持续恢复时,利用部分稳定性变量构建的双因子U-MIDAS模型在捕捉到GDP的核心变化后率先对其连续做出准确的现时预测。经济稳定时,对预测变量设定较长的滞后阶数会提升预测效果;在冲击后的恢复期中则应减少滞后阶数,避免变量在冲击中出现的异常值对预测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也为当经济受到巨大外生冲击或处于冲击后的恢复期时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鑫  肖枝洪 《统计与决策》2012,(20):141-144
文章将干预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干预模型与BP神经网络集成的GDP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实现了算法。利用我国1978~2004年的GDP数据建立多干预变量集成预测模型,对我国2005~2009年的GDP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与其他文献所建模型的预测值进行比较,预测误差明显减少,证实了所建立模型处理外部事件(如宏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解析:1999~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形式.文章根据构建的5个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1999~2008年的月度数据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对货币供应量(M2)、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信贷规模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M2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相关关系;货币变量与实际产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短期相关性.我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更符合中国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argent和Sims(1977)提出了动态因子模型。他们指出"工业产出增长率、失业率、就业率以及批发价格指数等美国的季节宏观经济变量变动的80%以上可以用两个动态因子来解释"。利用动态因子模型不仅可以解决模型的不可识别问题,而且可以使模型在包含更多信息的同时不出现参数过多的问题。景气指数法是各国政府和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