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东北亚跨国旅游业,长期受到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但近年来我国东北边境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以及合理规划下的旅游资源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东北亚跨国旅游业的合作和发展。有关旅游通关和签证的灵活性政策在中俄朝部分边境地区得以实施,初步形成了跨国旅游合作区的发展模式。随着图们江流域中俄朝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构,各国政府和旅游企业都将进一步推进跨国旅游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当前东北亚跨国旅游还没有形成旅游者人数和访问天数的大幅度增长。未来相邻国家在旅游规划、旅游立法、旅游营销等政策上的协商和落实,将促使跨国旅游合作区的模式日趋成熟,大众旅游将成为东北亚跨国旅游的消费趋势。  相似文献   

2.
关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旅游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龙江省在与俄罗斯旅游合作方面有着地缘、资源和市场三大优势。黑龙江省要发挥资源优势,开发高知名度的品牌景点和精品线路,组建“东方快车”式跨国旅游专线,修建家居式休闲度假旅游公寓,开发特色国际生态旅游区。将黑龙江省打造成四季均可观光的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3.
赵精兵 《唐都学刊》2004,20(3):51-55
陕西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但旅游产品长期处于浅层次开发阶段,没有适时推出更多的有特色的新产品进入市场,以致旅游业收入增长缓慢,旅游发展总体效益相对低下,没有更好地发挥出旅游业收益高、产业关联度大及带动性强的优势。借鉴国内外培育和建设旅游产品的成功经验,结合陕西实际情况,应该注重对陕西的人文景观进行深度开发和改造,进一步开发绿色生态型旅游产品,大力开发科技旅游,树立品牌经营理念,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4.
李建伟  崔琰  刘兴昌 《唐都学刊》2004,20(6):99-102
龙羊峡是新兴的高原旅游城镇,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目前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因此,对龙羊峡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成为研究的首选,继而提出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并对旅游产品结构设计、功能分区、线路组织以及设施规划建设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入关”后,对我省经济的影响 (一) 有利方面第一,将有力地促进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加速发展。这里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可以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我省有18个市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或陆地相联,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是联结双方沿岸市镇并向  相似文献   

6.
陕西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症结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精兵  张丹 《唐都学刊》2002,18(3):100-103
陕西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 ,但旅游业发展总体效益相对低下 ,旅游产品相对滞后 ,没有适时推出有特色的新产品进入市场 ,以至于旅游业收入增长缓慢 ,没有发挥出旅游业收益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优势。为了改变此种状况 ,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 ,注重高品位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推出名牌产品 ,深化旅游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服务 ,形成与旅游相配套的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  相似文献   

7.
宽甸满族自治县地处美丽的鸭绿江畔,近年来,在丹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托宽甸的地缘优势、矿产优势、水电优势、物产优势、旅游优势,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每年财政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地缘优势宽甸是辽宁最大的边境县、民族自治县,全县地域面积6200平方公里,以鸭绿江为边界的边境线长达216.5公里,边境口岸6个;宽甸又是未来东北经济带的主要交通要道,在2006年将修建的丹通高速公路和东边道铁路贯穿宽甸境内,届时,巨大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必将给宽甸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生机和活力。矿产优势宽甸是辽…  相似文献   

8.
发展青海旅游经济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高原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悠久浓郁。因此青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又体现出极强的垄断性。但是青海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优势并没有在旅游经济中充分地发挥出来,原因受制于多种因素。充分认识旅游经济与旅游消费的关系,寻找青海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特色主题积极引导生态旅游、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实施合理的旅游开发战略、开发和设计旅游商品等策略,提升青海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旅游是浙台之间人员往来的重要桥梁.浙台旅游植根于两地间的"五缘"关系,发展优势明显,对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应进一步加大对旅行社经营浙台旅游的扶持力庹,加强市场监管,鼓励产品创新,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增强业界沟通与目的地合作,使浙台旅游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应充分发挥浙台旅游对两地服务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两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将两地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为旅游节庆,积极开展农业旅游合作,通过旅游加深两地青少年交流,使淅台旅游对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产生更加巨大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边境贸易是毗邻国家之间特有的一种贸易形式,是国家对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拥有近4000公里的边境线,边境贸易的发展却十分滞后。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如何更好地发挥边境的地缘优势,解决西藏边贸存在的问题,使西藏边贸得到快速发展,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在调研、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边贸的优势和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其发展的原因,提出在新形势下发展西藏边贸的总体战略与策略。在当前要加快西藏边贸通道建设;加大口岸建设投资力度,大额度投资建设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恢复开放中印边境的亚东口岸,新开中缅边境的察隅口岸;扩大贸易合作领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等具体对策,以促进整个西藏经济起飞。  相似文献   

11.
民族旅游演艺产品在国内研究界鲜有专门的探讨,但国家宏观政策一直重视和鼓励该产品的发展。品牌化的10台民族旅游演艺产品已经被收录到第一批国家名录之中,但更多的普通的产品以大众化、接近原生态的形式呈现,而且对现实游客和潜在游客都有较大的市场吸引力。要实现民族旅游演艺产品更好地发展,应当实现三个转变:实现旅游之夜向夜之旅游的市场定位转变;实现遍地开花向限量规划的产品布局转变;实现舞台化商品化向民族性原真性的资源开发转变。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是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从兰州市出发途经临夏州到达甘南州的夏河县参观游览已成为甘肃省主要的旅游线路之一,这条线路具有绝佳的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优势和庞大的海外客源市场,但却并未真正开发成为成熟、完善的旅游产品,产生应有的效益.打造"回藏风情体验游",深入挖掘潜在特色资源,完善诸多细节,增强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开拓海外客源市场,使甘肃入境旅游上升到全新的发展层面.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忽视体育旅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之理论研究和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监管体系滞后,缺乏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严重制约我国体育旅游市场蕴藏的巨少潜能发挥,无法实现有效地市场化开发.为使体育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借鉴发达国家体育旅游发展成果和经验,各级政府应承担调控、规划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责任,将体育旅游纳入国家旅游计划,对体育旅游产业实施社会投资、税收优惠的政策,形成多元化的体育旅游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旅游业态重入繁荣期。新疆、河北、北京、吉林等地冰雪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缓慢的现实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在黑龙江“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规划契机下,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应直面发展制约、突破产业瓶颈,从谋规划、抓落实、促融合、多借鉴的政府层面打通投资引进通路和营造流畅经营路径;在结合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孕养产品特色,以稀缺性旅游产品促进市场私域形成;在重视游客体验、提升服务质量中促成旅游口碑深入人心、品牌价值不断扩大的旅游业态良性循环,从而在将“冷资源”变成“热经济”的实践带动中促使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村集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文化性、民俗性、朴素性、地域差异性等特征.开发乡村集市旅游关键在于客源市场的开发.由于我国乡村集市具有举行时间周期性等特点,集市客源市场的开发难度相对较高.结合乡村集市旅游资源的特点,目前我国乡村集市旅游客源应主要定位于集市周边城市的居民、周边景区的游客、重点旅游线路过往的游客以及有特别爱好的散客.在集市旅游客源的组织过程中,当地政府应是组织主体,承担着制定客源组织方案、组织其他主体拓展客源、构建必备的支撑条件等主要工作,并借助网络和电视媒体、举办地方特色文化活动、与周边著名景区联动开发、加强与旅行社合作以及培育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等形式,多渠道组织旅游客源.  相似文献   

16.
韩叶 《南亚研究》2020,(1):53-73,149,150
近年来,印度对中印在跨境河流水关系中的不平衡问题非常重视.其中,水文信息不对称以及收益不平衡是印度对水关系不平衡的两个主要认知.基于中印边境的互动历史,印度在对水关系的认知形成中往往会夸大中国的敌意与威胁.据此,印度试图通过建立制度框架、将中印水争议国际化以及竞争性开发跨境河流水资源的战略思维,平衡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关系中的优势地位.然而受水外交两面性特征和内政的掣肘,印度平衡战略的影响有限,而且更强化了其对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战略安全收益的重视,并使未来中印双方基于水资源共同利益进行合作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7.
曲静 《社科纵横》2007,(9):11-12
由于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使旅游产品的流通是通过产品信息的传递和旅游者向旅游目的流动来实现,因而旅游的宣传促销活动在旅游产品的营销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使更多的人了解甘肃,提高甘肃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我们必须借助各种手段进行宣传促销。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兰州市是黄河上游重要旅游目的地和西北旅游枢纽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研究面向游客体验的兰州市旅游发展战略对推动该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景区、景点可持续发展、旅游体验、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兰州市旅游现状进行构建由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及活动、环境、体验和收益共同组成的兰州市旅游发展战略矩阵分析研究,并形成栅格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旅游发展处于外延增长阶段,尚没有形成内涵式发展的体验活动体系,游客对兰州文化接受多属于被动性的;兰州市的旅游发展还具有旅游商品单一、雷同性大、同质性强、产品老化、旅游产业链短、旅游资源产权权属关系界定不清、旅游管理和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兰州市旅游产品提升策略和发展战略,以期助推兰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南宇 《社科纵横》2002,17(1):17-18
本文从大力开发兰州山水城市资源 ,科技旅游项目 ,建造标志性建筑———国心塔 ,开发工业旅游资源等项措施 ,论证了兰州建成黄河上游沿岸旅游中心城市的可行性、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世龙  吕观盛 《创新》2010,4(6):77-80,8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桂林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已比较成熟,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传承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问题,并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桂林应从构建融博物馆和主题公园为一体的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园区、建立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示范研究基地、打造桂林非物质文化旅游节庆、建设桂林戏曲曲艺演艺场馆、设计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共5种非物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