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力图争取包括日本在内的盟国的支持与合作。战争初期,日本政府极力为美国辩护,并通过除直接参战之外的诸多方式积极援助支持美军在越南展开的军事行动,美日关系平稳发展。随着越战的升级,美国不断对北越进行轰炸,美日之间就越南问题存在的分歧日益暴露,再加上日本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战高潮,美日之间渐生嫌隙。日本政府力图充当调停者的角色,坚持谈判解决越南问题,美国对日本政府的态度表示不满,双方关系不断恶化。然而,美日同盟关系经受住了越南战争的严峻考验,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
刘德军 《兰州学刊》2014,(12):55-59
汉冶萍公司经营之失败主要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内部看,汉冶萍公司经营思想不合实际,追求原材料的完全自给,这种"大而全"的经营模式是导致公司失败的内部原因。从外部看,清末民初历届政府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加上中国工业化的整体滞后与汉冶萍的"一枝独秀"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汉冶萍公司未能发展壮大的外部因素。内外双重因素之结合决定了汉冶萍公司经营的失败。  相似文献   

3.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日本除占领东北之外,对华北、华中占领区进行了经济扩张与垄断。日本在中国及东亚的扩张引起了美国的关注,美国政府开始策划从经济上进行抵制。1939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政府着手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以抵制日本在中国的经济垄断。1940年9月,当日本与德、意正式签订"轴心国"协定后,美国政府宣布了对日本的进一步禁运措施。伴随着中日战争的紧张情势及美国政府的远东政策,引起在华美商的不安。但究竟美国在华企业面对日本日益强大的商业扩张和垄断有何具体回应和采取了怎样的手段,其与美国政府之对华政策有何关系?中日战争时期美国在华企业的经营策略和以往有何不同?过去对于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活动的研究较为不足,且往往将此一时期美国在华企业的形貌冠上勾结敌伪政权的标记,而忽略了战争时期美国在华企业的具体活动情形。本文以美国两大跨国公司:大来公司和英美烟公司作为代表个案,从"企业、政府与中日战争"的联系点,探讨中日战争时期美国在华企业之遭逢。  相似文献   

4.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政府就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从1906年到1945年,其农业移民总数约达到27万人。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女性移民的实施。而与女性移民相关的女子拓殖指导者讲习会、女子拓殖讲习会、爱国妇人会、开拓女塾等组织对日本政府推行的移民侵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1928年,面对张学良7月推进的东北易帜,日本出台了《满蒙时局措施方案大纲》,在规定武力阻止南京国民政府“武统”东北的同时,企图趁机解决所谓“满蒙悬案”,并以武力威胁达成首阻易帜的目标。8月上旬,日本政府又通过特派林权助等途径,以武力威胁再阻东北易帜。此间军部与外务省已就当张学良不予合作时将以武力侵略的方针逐渐达成共识。此后,张学良暗中推进和谈,于12月底决然易帜。日本由此判明张学良对日积怨极深,以首相兼外相通过驻奉总领事正式警告张学良的形式,表达了一旦东北做出“侵害”日本既得权益之举,甚至在其扩大“满蒙权益”问题上若不予合作,日本就将动武的政策方针。此实乃日本政府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宣言书,故所谓“关东军独走说”实属片面。  相似文献   

6.
1871—1874年日本对台湾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1871年到1874年,围绕台湾问题,日本政府内部曾发生过严重的分歧和争论,并因此导致了日本政府处理台湾问题政策的几次重大变动。但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尚未论及这一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扼要论述,不妥之处敬请指正。1871年12月,两艘开往中国的琉球进贡船在台湾海峡遇上大风,其中一艘幸还,另一艘漂泊到台湾八遥湾。船上69名船员3人淹死,其余66人登陆后,54人被当地居民杀死,另外12人被清政府的官兵保护起来,第二年送回琉球。消息传到日本后,日本政府中以陆军元帅西乡隆盛和外务卿副岛种臣为首的一些人便想以保护受害船民为借口,挑起侵华战争。然而,事实上当时琉球并非日本领土,而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它同时保持眷与中、日两国的贡属关系,日本政府无权干涉此事,至于以此为借口挑起侵华战争就更无道理。为了混淆视听,10月16日,日本天皇册封琉球王尚泰为华族,设琉球藩。10月30日,日本政府又把琉球与欧美等国签订的条约转由日本外务省管理,企图以此造成琉球已归属日本的口实。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遗孤称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各界在残留孤儿称谓上的论争,主要集中在三个核心问题上,即这些还活着的已经到人生尽头的人能否称为“孤儿”;“残留”一词的本意何在?残留孤儿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日本政府的国家责任?日本各界的争论揭示了战后日本遗孤问题的复杂性和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的认识问题。笔者认为还是使用“战后日本遗孤”称谓为好。  相似文献   

8.
在1906到1945年日本政府向我国东北地区实施“满洲移民”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我国东北的目的,推行“大陆新娘”政策.大量日本农村青年女子在经过拓殖讲习会、拓殖训练所与开拓女塾等组织的培训后,被送往我国东北地区.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她们扮演了加害者与被害者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9.
本书作者现任日本政府经济企划厅综合计划局副计划官。他应用美国经济学理论最新分枝之一“社会问题经济学”的理论,对日本的教育制度、男女差别、退休制度、医疗保险等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分析过程中,他在对人们的行动方式尽量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在日本出现了一股“保守的民族主义”的潮流。它源于全球化给日本人生活造成的不安以及与之相关的反美情绪。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探求一种新的开放的“多元化的民族主义”,以避免日本人因全球化造成的不安而向保守民族主义的退缩。 (一)反对全球化的保守的民族主义 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的日美关系,表现为日本政府被动地按照美国的意愿开放国内市场,跟随在美国之后实行金融自由化。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于1997年以BIS(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金融机构自由资本限制为基础,导入早期纠正错施。…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国家社会保障负担日益加重。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为了由全社会共同支撑老年社会福利,日本政府实施了"新增长战略""经济社会展望"和"产业复兴计划",并鼓励老龄企业开拓亚洲市场。为了保证各项战略及计划的顺利实施,日本政府建立健全了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内外激励和保障体系。而日本老龄企业则采取管理高效化、业务精细化、服务差别化战略,有秩序、分阶段地"走出去",并逐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东亚共同体"构想是原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访问新加坡期间明确提出的,此后的安倍晋三、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菅直人等多位首相在施政演说中都多次提及"东亚共同体"构想。日本"东亚共同体"构想从战略层面主要包括:通过扩大贸易投资,增进相互依存;稳定地区货币,提高日元利用率,强化日本的金融中心地位;在能源环境、政治安全、文化交流等领域建立规范的合作机制。通过东亚地区产业结构、日本政府角色、东亚文化合作、东亚地区安全结构几个层面对日本"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前景进行系统分析,能够揭示其面临的挑战和战略意图及东亚一体化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武汉大学经济系部分教师集体編写的《汉冶萍公司史》已經写成初稿。从1890年汉阳铁厂筹办,到1948年国民党反动政府经过清理将汉冶萍公司的名义正式宣布撤消,这个包括汉阳鉄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三个主要单位的煤铁联合企业,渡过了几乎六十个年头,經历了清王  相似文献   

14.
通商产业省(简称通产省),是日本国家广泛干预全国经济问题的综合性经济管理机关,在政府机构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主要负责对全国工业经济、商业经济和对外贸易等有关经济工作的领导,也是日本政府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角色。它对推动日本产业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和调节力。在日本国内素有“产业界的保姆”之称。研究通产省管理经济的若干经验,对我国当前  相似文献   

15.
旅顺大屠杀真相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其章 《东岳论丛》2001,22(1):37-43
18 94年 11月 2 1日至 2 4日 ,日本军队在旅顺制造了屠杀 2 0 0 0 0余人的大惨案 ,事实具在 ,不容抵赖。日本政府决定采取不承认主义 ,精心炮制了一份《辩护书》 ,以掩盖其违反战争法规的惨暴罪行。近年来 ,日本国内仍有少数人撰文 ,重复当年日本政府的论调 ,否认日军在旅顺连续屠戮四天的骇人暴行。本文作者于 15年前曾著文对旅顺大屠杀之真相进行考证 ,今再根据英国船员艾伦的目击记及美国《世界报》随军记者克里尔曼的报道 ,证以当年旅顺目击者的口述证词以及众多日本参战者的战场日记和记述 ,考定 :(1)日军在旅顺连续屠杀四天 ,(2 )屠杀 2万余人 ,(3)旅顺日军最高指挥官大山岩是此次大屠杀的元凶和最高责任者 ,(4 )日本政府的辩解声明是一派谎言  相似文献   

16.
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旧中国江南最大的联合企业之一,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含株萍铁路)组成,于光绪34年(1908)经清朝政府批准,正式成立。 公司的前身是清廷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它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经历了一个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到完全商办(汉冶萍有限股份公司)到最后衰败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为了重建日本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曾经遭受它蹂躏的亚洲各国的关系,同时也为了给自己迅速发展的经济寻找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市场,日本政府开始实施对外援助。尽管日本政府的对外援助主要是在经合组织下属的开发援助委员会体系下进行的,但是它的开发援助与其它援助国的援助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一、援助与战争赔偿相结合在日本,对外援助更多地被称为“经济合作”,而这种“经济合作”最初就是在处理战争赔偿中形成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侵略给被侵略的国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员和财产的损失。战…  相似文献   

18.
1943年2月,日本人渡道三男将中国明朝万历年间由郝杰、李言恭合编的《日本考》一书译成日文,题为《译注日本考》在日本国内出版发行。其书在指出当时日本人对中国的研究之不足的同时,呼吁日本政府及各界要“回思丰太閤往事之雄略”,加紧注意“防谍之问题”,公开为  相似文献   

19.
孔晨旭 《兰州学刊》2008,(2):144-146,27
二战后,对美协调外交政策重新主导日本对外政策舞台,日本政府在美国对目的单独占领体制下的外交上表现出很强的倾美性。随着美苏冷战的兴起,日本政府采取现实主义外交策略,权衡利弊,利用国际冷战对抗资源,主动提出了依靠媾和后美军继续驻目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1947年9月13日《芦田备忘录》的出台,标志着日本政府的以“媾和后美军驻日”为核心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杨清 《南方论刊》2011,(3):56-57
近年来,农村民间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的有力补充,在我国农村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农村民间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发展极不完善,采取何种方式建设符合我国国情,能够推动我国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直是广大学者与民众关注的问题。美国、日本、韩国农村民间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各具特色,对当地农村建设功不可没。对美国、日本、韩国农村民间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研究,有利于我国农村民间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