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百花时期"是整个十七年严酷政治环境中的一次短暂松动,集中涌现出一批涉禁的爱情婚恋题材小说。《在悬崖上》中的加丽亚和《美丽》中的季玉洁是邓友梅和丰村塑造的两个截然相反的女性形象。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其中都出现了作者的主观叙事意图和客观叙事效果相背离的现象,从文本内部的裂缝和张力中我们能够解读出阶级观念隐藏下的强烈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小说与诗歌关系的主题上,一系列精怪聚会赋诗文本的叙事形式和修辞所形成的游戏色彩和谐谑氛围值得注意,其彰显出小说文本所流露的娱玩、逞才之意,然在鲜明的"兴趣"倾向之外,此类小说叙事实为唐代文士生活的投影,隐然反映出文士对文坛现象和政治环境的评议,以及自我处境的感叹,实以谐隐修辞体现托讽的意图,从而深化小说文本的情味和意蕴。  相似文献   

3.
徐天秀 《东方论坛》2016,(5):116-120
《记丁玲》正文本之外,还有《〈记丁玲女士〉跋》等对文本意义有建构功能的副文本.在《记丁玲》副文本中,有沈从文对创作的主观意图的说明和阐释,即《记丁玲》在文本内容上,关注日常生活的"细事"与传主"人性"的一面;在文体选择上,运用小说笔法与夹杂议论.这种叙事侧重和文体选择,反映出沈从文小说的叙事特点及以作品表现"人性"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想像对现实的征服--赵树理"问题小说"内在结构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内在结构由现实的世界和想像的世界两部分构成.现实的世界是为了提出问题,揭示现实的矛盾性,想像的世界是为了解决问题,突现主流政治的光明性.赵树理这一在文本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性正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再创造他通过对现实矛盾与现实黑暗的理想主义超越,用意识形态的逻辑建构出一个想像的世界,以想像世界征服现实世界,来突显主流意识形态的巨大力量,最终使现实世界与想像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这一创作理路也在赵树理文本的艺术形式层面表现出来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出集体意象和个体群像统一的艺术特色,同时它的突显也造成赵树理文本中不可避免的创作缺陷.  相似文献   

5.
庞春梅心高气傲而又身份低下,身份与自我的矛盾构成了她在小说《金瓶梅》前文中的自尊敏感与泼辣凶悍;当其身份升高、地位稳定时,她关于身份的焦虑之情逐渐下降乃至消除,这是造成她在小说后文中性格转变的真正原因。这由此引出一个文学批评阐释的方法问题:应以文本符号本身携带的信息作为评判依据,在文本释义过程中,尊重符号文本自身的独立性是可取之策;符号文本的发送意图和接受者的解释固然重要,但是必须贴近符号信息文本的阐释才是最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副文本是由封面画、插图等图像符号和内容提要、序言、引语、注释等语言符号构成的文本,"十七年"小说的副文本生成以及变迁建构出作家、绘画者、编者对时代、革命与文本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诉求,促进了承载革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小说的加速度传播,呈现出文艺大众化和文艺化大众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旅美作家聂华苓是一位有着频繁的迁徙经验并同时多产的作家,其创作特点是强烈的自传色彩和女性视角关照.叙述者的生存状态与被叙述者的生存状态的同构性造成小说文本对于逃亡体验的关注,同时也决定了小说叙述的结构模式,即在"困境"与"逃亡"的对立冲突中表达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孙犁在《铁木前传》中塑造的六儿是十七年文学中的独特形象,摆脱了革命文学塑造人物的窠臼。孙犁在六儿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表面上是顺应了时代话语批判着六儿,但在文本内部又潜藏着对六儿的理解与欣赏。这种矛盾的创作心理起源于孙犁意图在革命叙事主流话语中隐晦地表达自我的个体价值观。但个体价值观的自我表达与革命叙事表达却在书写过程中发生牴牾,使小说出现了明显的叙事裂缝。革命叙事裂缝中的“自然人”六儿与孙犁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一种镜像互动,成为一个富有隐喻性的人物形象,更成为透视孙犁创作的矛盾心理的一个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9.
浮石的《青瓷》《皂香》《红袖》《新青瓷之秘色》《新青瓷之窑变》等一系列小说,用通俗的文本,高度还原了现实中的男女关系、官场关系、商战关系;作者于炼狱中反思人性,对人性进行救赎,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忏悔意识,作品堪称一幅人性自我救赎的心灵地图。  相似文献   

10.
巴金30年代的工人题材创作是在诸多因素相互综合的背景上进行的艺术探索.他在文学创作需要与自身积累不足的夹缝中,艰难地行走在时代与自我、工人与知识分子、"革命"与"文学"之间.其间产生的时代理性的强大规约与作家精神自由之间的和谐与矛盾、文学的功利性需求与自我艺术个性之间的一致与错位,以及无政府主义信仰与时代要求的顺应与违逆等,既为巴金的文学创作增添了表现工人群众阶级斗争的新质,更使巴金的工人题材作品具有丰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一个特殊而又极为重要的庞大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近50%的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渴求彻底地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在这一矛盾的前提下,社会的稳定受到了挑战。新生代农民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面对外在客观环境、自身价值定位及切身利益实现的诸多现实问题时,他们对社会稳定具有双重影响的作用。因此,探索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学生传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我国传统的谚语和俗语自编问卷对 70 0名大学生进行传统人生价值观调查 ,结果表明 :多数大学生对我国传统人生价值观中具有积极意义的观点表示赞同 ,对其中具有消极意义的大部分观点表示不赞同 ;大学生的传统人生价值观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的传统人生价值观表现出多样性、差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小说叙事借鉴了一些戏剧手法,表现出突出的戏剧性。农民工小说叙事借鉴戏剧在极度困境和紧张状态中表现人物命运的手法,将危难情境中的农民工打工生活的矛盾冲突聚光和放大,有效表现了农民工的沉痛和苦难;借鉴戏剧现场呈现的方式,用干脆峻急的事件式叙述和最大限度隐匿作者叙述声音的方法,有效强化了他们残酷的"戏剧人生"。但是,戏剧的本质是行动对心灵的后果,农民工小说叙事主人公思想的欠缺和叙述主体对人物心理缺乏深度的开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达的效果,也影响到农民工小说叙事的戏剧性本身。  相似文献   

14.
论阮籍思想及其与《咏怀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对阮籍思想的评论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认为,阮籍毁坏礼教;第二种认为,其内心崇奉礼教,儒家思想才是他的“本志”;第三种认为,阮籍的思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文章作者认为这三种评价有其合理性,但也各有不足.作者通过考察阮籍的玄学论文,认为其思想是阮籍在无法实现理想的状况下,企图泯灭是非来寻求内心平衡的矛盾体.这种矛盾在阮籍《咏怀诗》中得到体现,并成为《咏怀诗》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大儒情怀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代大儒在建构其儒家文化传统的过程中 ,并非完全执著于儒家人格理想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生态度 ,而是在人生进取中 ,相当明显地体现出儒家人生情怀的变异 :吸纳道家情怀和采取以佛济儒的方式 ,即在他们积极进取的同时 ,往往伴随着一种自然潇散的人生形式和超然忘我的人生境界 ,并由此化出混同自然、任性无为、超然无累的生命态度 ,以及当这种坚持受到极大的阻碍时 ,他们中的一些人又会暂时放弃执著而用佛家的方式去继续这种人生努力。道家人生情怀与以佛济儒是中国古代大儒在人生进取受阻时所产生的人生反应和应急措施。从文化价值上看 ,历代大儒将道家情怀引入自己的人生境界的实践 ,为执著入世的儒学士子开拓出新的人生境界 ,改变了儒家人格理想上单向度的人格塑造 ,从而使儒家人格增加了实践上的经受挫折的力度 ;而大儒的以佛济儒的人生方式 ,则从人生实践的层面上提供了各文化体系融合的仪范 ,显示出各种文化相参并济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次系列调研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较低。个中原因包括:他们的经济条件较差、休闲时间较少、参与有益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强以及企业和社区提供的精神生活食粮不足。当前政府应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工程",以促进他们的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17.
单纯 《东方论坛》2002,(4):11-22
中国人在数千年的以家为本位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了“气节”价值观念,它既是士大夫或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也是他们所置身的社会的价值取向。“气节”价值体系中所蕴涵的“孝”、“忠”、“义”、“礼”、“信”、“勇”、“诚”等观念,在抽象形式上具有普遍的价值,因而可以根据时代条件的变迁赋予其新的内涵,发挥其在人生理想和敦化社会风气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休闲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工作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群体,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休闲生活现状值得关注。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从休闲时间、休闲消费、休闲认知三个维度对本地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与男性农民工、同龄城市女青年休闲生活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贫困地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休闲时间严重不足,主要休闲消费方式仍处于消极型的休闲层次类型;相对于上一代农民工而言,她们已经认识到休闲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封闭的休闲空间及拮据的经济条件所限,她们的休闲动机仍停留在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中前两层的初级需要。针对此现状,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号召新时代青年人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青年人“提气”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始,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教导新时代青年人立德、立志、勤学,引领青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涵养青年人的理想观、爱国观、义利观、奋斗观、忠诚观等价值观,帮助新时代青年人长志气、提骨气、增底气。  相似文献   

20.
《北京人》在曹禺的创作中具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它隐含了作家以后创作的基本走向,曹禺此后的创作都可以在《北京人》中找到前兆性的趋势。它既是作家创作危机的一种表现,同时又是对其审美转向的一种预言。作家一方面在作品中高扬着反传统的旗帜,另一方面又对体现着传统美德的愫方赞美有加;一方面向往着北京人那种"敢爱敢恨"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被"为着自己受苦,留给别人一点快乐"的人生哲学深深地吸引。作家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悖论之中。这一悖论是由作家灵魂深处的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所决定的,它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作家在以寓言的方式宣告了传统的士大夫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败命运的同时,也在优美地向过去的"反传统"事业告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