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的。以前,个人收入的来源单一,就是单位里发的工资,工资又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因此差距很小。现在,分配渠道多了,收入来源多样,除了按劳分配的工资收入,还有非按劳分配的收入,如经营承包收入和租金、利润、红利、利息等等;此外,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的个人收入,如社会救济金等。不少居民的个人收入,不单是工资一项,有的兼有利润、红利多种,且工资的差距也有所拉开。这样,收入差距拉开了档次,成倍的差额不当一回事。“没有差距就没有效率”。收入差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始,平均主义在我国被痛打十几年了.结果如何?不仅旧的平均主义未从根本上打破,而且还出现了较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和效率低下的双重陷井.这似乎在提醒人们,我们所打的平均主义是否是个假东西,而真正的"元凶"是否被放过了呢?基于这样的思索,笔者冒昧地作些探讨.支持平均主义观点的代表性理由有三:一是反映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基尼系数偏低.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在0.2-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平均或者说比较合理,在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而我国居民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的高薪养廉政策根植于其厚重的现代精英主义文化之中,并有其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简化的政府制度与之相配套,因而比较成功;中国在建国后由于受到平均主义的影响而长期推行较为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即使在改革开放后精英主义悄然兴起和推行拉开收入差距的按劳分配政策,因而分配政策渐趋合理.但由于受到仍很浓重的平均主义的影响而难以确立起合法性,所以难以继续丰满,并且反而使非制度化的分配方式有机可乘,非国家的社会文化有所扩展并与国家体制和意识形态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4.
、行业间差距过大与行业内部平均主义并存是目前分配领域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改革以来,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从调查资料分析,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合理的收入差距并未真正拉开,不合理的差距日益扩大。劳动者的收入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劳动个人...  相似文献   

5.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反映的是现实的经济利益关系,是一国经济政策的产物。社会分配是否合理,关系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要逐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是深化改革、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政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重视收入分配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在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分配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新的平均主义分配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而社会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与平均主义分配问题一样,都会损害经济效率,一方面造成社会成员的不满,影响到劳动积极性和效率的提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低收入者因收入偏低,对教育投资有限,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两方面的影响必然导致整个社会效率的下降,影响到我们共同富裕目标的实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至今 ,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收入分配格局已开始形成 ,收入差距逐渐拉开 ,这对于打破平均主义、刺激效率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分配的法则不合理 ,使收入分配出现了“大”、“斜”、“乱” ,由此导致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这种状况使得目前我国启动消费需求和扩大投资需求的政策收效甚微。因此 ,当前调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状况 ,是扩大总需求、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发生了很大变化。各阶层人士的收入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时,在分配理论的研究方面,经济理论工作者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对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元务配格局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获得了新认识。当前我国在个人分配上最大的问题表现为收入分配不公。在公有制内部,平均主义的分配越来越严重,包括脑体工资倒挂,多劳不能多得;也包括经营者的收入不敢高于一般劳动者的收入,不敢拉开差距等等。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8.
衡量分配的"公"与"不公"的标准是人们在起点、过程和分配结果上是否"公正".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主要表现是"平均主义"、"不合理的收入悬殊"和"权力参与分配",但就其实质来看则是规则不公.把平均主义排挤出分配领域,合理确定收入分配的差距,有效控制权力参与分配,要通过加快改革、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加以解决,核心问题是要构建一套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9.
当前扩大中产阶层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不清楚,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教条式搬用和曲解,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形成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在“部分先富”理论指导下,突破了平均主义,形成了收入分配的差距,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又逐渐产生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党的十六大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选择了扩大中产阶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切入口———收入分配领域,平均主义的剔除一开始就蕴含着拉开收入差距的必然趋势,经济学界对收入差距或者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收入差距太大不会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一种认为收入差距太大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渐次拉开,对此的经济学分析表明,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远大于其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直接影响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科博览     
中央党校一项课题研究成果显示:分配不均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最新一期的《学习时报》刊登了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春季学期进修一班学员的一项课题研究成果,本课题由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执笔。该成果指出,目前中国收入分配相当不均,更为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该成果对中国收入分配情况分析如下:第一,目前中国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为0.46,收入分配相当不均,主要是城乡差距造成了基尼系数的扩大。第二,收入差距拉开的速率非常快,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从相当均等拉开到这么大的差距。第三,相对于收入分配来说,更为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人们主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内部工资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存在着工资结构不合理、工资等级与技术等级相脱节,不能全面反映职工劳动差别等问题。为了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彻底克服平均主义,充分发挥工资机制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促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收入分配方式的设想。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的精神实质表现为以人为本,劳动的优先性内含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劳动的平等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分配的差别性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分配的公平性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当前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的精神实质,在收入分配领域就要努力实行劳动优先,认真保障劳动平等,严谨落实分配差别,不断推进分配平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分配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大问题 ,所以 ,刘少奇对此十分重视。为了正确处理分配关系 ,他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应该坚持“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的方针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主要途径是 :根除平均主义思想 ,改革劳动制度 ,改革生产经营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和以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格局。这种多元的所有制结构和多维的分配格局,自然拉开了人们收入上的差距。反映在消费上,向低标准看齐的“一刀切”式的消费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地区人们消费的档次和差幅进一步拉开。对于现阶段这种多层次的消费,我们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仍停留于表层阶段。理论的滞后,导致实践的发展无章可循、无据可依,致使在今天的消费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病态和畸型消费。消费基金的膨胀和消费生活缺乏正确的导引,不仅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影响人们消费质量的提高,而且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的方法,通过分析收入分配与城市化的关系,得出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城市化进程有着较大影响的结论普遍的平均主义和收入分配过分不公平都将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所以,要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快速发展,首先应解决好收入分配的深层次问题,培育和壮大一个需求的主导阶层.  相似文献   

17.
改革以来,我国收入和分配政策的总体目标是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即是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不断提高效率为前提来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为此而出台的各种收入或分配政策及其倾斜,对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当收入和分配政策实施倾斜时,在缺乏体制配套和法制保障的情况下,加之相关政策的缺位,不仅弱化了政策倾斜的正常效应,而且引发了分配秩序的紊乱,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中存在着三个突出的问题:平均主义严重;收入分配不公;收入的货币化程度低。其中,人们最为不满的是分配不公的问题。它的主要表现是:脑体力劳动者收入水平倒挂;领取法定薪金收入的劳动者(包括机关工作人员)收入过低,而个体劳动者收入过高;有些行业和部门的收入水平过高。我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和存在,与我们所采取的分配政策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社会劳动力价值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社会劳动力价值取向目标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用人单位劳动力价值取向界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理论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存在根本差别,按劳分配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因此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应更多地关注公平,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缩小人们之间收入的差距,实现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中增进平等。  相似文献   

20.
<正> 邓小平同志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提出了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首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理论。他说“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①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理论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争论。经过十五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检验,这一理论得到了全党同志的认同。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这一理论概述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式成为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一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