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伦理学视角与基因技术伦理原则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展伦理和责任伦理的视角揭示了伦理学由关注个体伦理行为到社会伦理行为研究的现代转向,阐明了现代伦理学的核心是"正义、正当、规范"的观点,并深刻地剖析了"正义、正当、规范"的伦理意蕴。在肯定基因工程技术积极意义的同时,指出了基因工程技术引发的深刻的社会伦理问题,并以发展伦理和责任伦理的视角建构了基因工程技术的伦理原则及范式。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为基点,在肯定基因工程技术对人类生命和健康产生的积极意义的同时,分析了基因工程技术在安全性方面的不确定性可能给人类带来滞后效应的损害;指出了基因资源、基因歧视等一系列伦理问题为基因工程技术发展提出的伦理挑战,并从社会建构的角度提出了保证和促进基因工程技术健康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世纪的前沿科学,生物技术既给人类带来新的希望,也使人类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在基因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建设和完善相应的伦理体系。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基因伦理规范的功用和职能,并对其进行价值诠释;同时,通过阐述基因伦理的信仰机制和人文意蕴,初步展示了基因伦理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人机协同教育正在日益成为一种教育常态。人机协同赋能教育更公平、更高质发展的前提是教师人机协同行为符合伦理要求,对教师人机协同行为的伦理规范进行探究是现有人工智能对教育的伦理影响研究的具化。教师人机协同行为中存在着技术崇拜遮蔽教育本质、技用劣势导致信息代沟、人机共教引发数字鸿沟和隐私泄露侵犯学生权利等伦理问题。针对这些伦理问题,教师人机协同行为应追求“不伤害”“教育性”“公平性”和“效益性”四种价值旨趣。基于此,教师在人机协同过程中应遵循不伤害学生、教会学生自我保护且不伤害他人、避免教育误判、有利于全体学生可持续成长、实施弱势补偿、消除信息代沟和提高教育效能等基本伦理规范。如上价值旨趣与伦理规范构成了教师人机协同行为伦理框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教师人机协同行为伦理素养需要从教育、技术和伦理三维度来修炼提升。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教育变革的过程中,也给教育带来不可预知的伦理风险.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重要产物,教育人工智能系统备受推崇,但必须遵循相关的伦理原则.首先,从宏观层面探讨教育人工智能系统的一般伦理原则,即通过对世界各地相关政策文件的分析解读,明确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和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其次,从微观层面探讨教育人工智能系统的具体伦理原则,即通过相关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学习借鉴,明确教育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的伦理原则.最后,针对未来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和可能遇到的伦理挑战进行预测,并结合国情,提出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系统未来发展的策略建议,即培养具备合格人工智能素养的社会公民、制定更加科学的教育人工智能系统伦理原则、构建教育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过程的监管机制、重视人文关怀的情感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6.
人脸识别技术以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为价值使命而得到发展和应用,但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和可靠性问题也引发了隐私泄露、识别错误、安全风险和歧视等伦理风险。基于技术伦理学的非力量伦理和责任伦理,最小必要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不伤害原则和公正原则构成了防范和规制人脸识别技术伦理风险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是器官移植技术与当代社会文化、生命伦理观念交叉的产物。器官移植伦理研究以器官移植的理性问题为其研究对象,以生命伦理学利益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为理论依据,从人类发展的自身利益出发对器官移植进行理性思考,从哲学的高度,考察器官移植的道德价值;从社会公平与正义出发,讨论人体器官这种稀有资源的收集、分配问题;探讨器官移植实施过程中社会、医疗组织、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等。器官移植伦理研究既客观反映社会对器官移植技术使用进行控制的要求,又为这门新的医学技术的发展清除伦理障碍。  相似文献   

8.
基因治疗的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工程技术一直在飞跃式的发展,从20世纪早期基因理论的创立到公元2000年人类基因组的破译只有不足100年的时间。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上重大的应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基因治疗的伦理研究,阐述其可能导致的社会伦理问题,探求可行的解决思路,从而呼吁人们尽快采取措施,预防基因治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的尚贤思想以血缘亲情的人才标准为核心,主张人文伦理的人才素质,形成尚贤和亲情的双重选拔原则。先秦墨家的人才思想以物质功利的人才标准为核心,主张物质技术的人才素质,形成唯贤的绝对选拔原则。儒家尚贤,强调"仁"的价值,有人文伦理的典型特征。墨家尚贤,强调"兼相爱,交相利"的价值,突出物质技术特征。儒家的文化维新思想,使其尚贤思想符合历史发展,余韵悠长。墨家的现实功利思想,使其尚贤主张显赫一时,但很快就消弭于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了邓小平商业伦理思想的缘起,分析了邓小平商业伦理思想中的发展优先、共同富裕、义利统一等重要的伦理原则,并进一步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主体应当具备的商业伦理精神,通过对邓小平商业伦理思想的形成过程、价值原则以及他对商业主体精神构建的论述,试图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与伦理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以期能引导和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商业健康发展。这对构建21世纪中华民族的新型商业伦理文化,构筑现代商业主体的的伦理精神,并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目标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发展的新常态必然伴随着新的伦理问题。反思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为科技期刊只有把握好发展的伦理向度,坚持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期刊发展的第一要务,将恪守崇高学术风尚作为期刊发展的道德底线,将人文关怀贯穿于编辑出版活动的全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转型和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我国理工科高校在突出专业性、技术性,强化专业技能教育的过程中,弱化了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导致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人文素质普遍偏低,并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本文从理工科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入手,分析理工科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提出借鉴儒家思想的积极功能,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完善大学生人格,规范大学生行为,达到“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仁爱思想是先秦儒家及伊斯兰伦理文化的核心与基础。儒家提倡亲亲为仁,克己为仁,施行仁政。伊斯兰倡导敬爱安拉,仁爱互助,平等博爱,关爱自身。儒家之仁与伊斯兰之爱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具有区别。二者相互融合,能够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与稳定,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和合与伦理--关于网络、生命、环境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高科技日新月异,传统伦理道德领域已不能涵盖和统摄,诸多新型的人的生活活动领域和人际交往活动方式不断涌现,需要依据和合学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原理来化解.和达网络伦理:现代信息网络世界给人类的生活、交往、思维方式带来美好的"数字化乐园",但也带来网络生态、道德、精神危机;网络世界作为人际信息交往世界,必须遵守人际信息交往的底线伦理,如讲诚信、修身、以友辅仁等.和生的生命伦理,是指对现代医学和生物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带来的生命冲突融合所做的道德诠释的伦理学说.和处的环境伦理,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危机所做出的道德、化解的伦理学说,如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成己成物等,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优美化.  相似文献   

15.
个体自身价值取向和谐的内涵是价值取向的全面、协调和整合。当前我国部分人的价值取向不和谐,主要表现在空间向度上夸大个人价值而淡化集体价值;时间向度上重视当前功利满足而忽视长远价值追求;内容向度上强调物质价值、科技价值和知识价值而藐视精神价值、人文价值和道德价值。促进个体自身价值取向和谐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个体价值观中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精神文化,加强和改进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阿马蒂亚.森的经济发展伦理见解,将发展看作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伦理与经济的统一,对功利主义的单一经济发展见解进行了批评,主张综合发展,突破GNP指标,强调人类发展指数(HDI),是当今具有代表性的新发展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含有丰富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能使个体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能形成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这些因素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和谐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价值主要表现为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念、理想境界、道德尺度和人生态度,这些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精神。大略言之,中国文化精神体现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通变持中的发展观,刚健自强的实践观和尊亲尚德的社会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科技伦理观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着变迁,不同的科技伦理观又对中国社会与科技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通过回顾文明演化和科技嬗变的历史轨迹,汲取相应历史经验,才能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社会的科技与伦理的协调发展道路。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中,中国科技伦理思想的流变脉络表现为科技伦理观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近代的人定胜天再到现代的天人协调。只有自觉自律地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科技力量,并把人、自然和社会看作有机联系的整体,才能实现科技与伦理的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地应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科技与伦理的协调发展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社会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由基础性作用向决定性作用的转型,市场经济社会也逐步发育和成长。与市场经济的社会存在相联系,必然会产生与其特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现实相适应的某种道德社会心理和伦理社会意识。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价值坐标的关键点,能否建构科学、和谐、认同并有实效的价值伦理,对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振兴崛起、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