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县宾 《学术论坛》2008,31(1):174-177
1965年印巴战争前,美国的南亚政策已经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之中.当战争爆发后,美国约翰逊政府只能采取积极支持联合国调停的努力、保持中立并向印巴施压、避免中国进一步卷入、同意苏联调停印巴争端等措施.战后.美国逐渐厌倦了对印巴争端的调停,开始疏离南亚.  相似文献   

2.
在侵越战争的道路上一直“逐步升级”,准备大打朝鲜式战争的约翰逊政府,近来大放“和平”烟幕,竭力宣传美国在“和平谈判”的道路上准备放低条件,“逐步降级”。甚至扬言准备讨论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四项主张;准备根据一九五四年日内瓦协议解决越南问题。被美帝一向不承认的南越民族解放战线参加“谈判”的代表权问题,也说  相似文献   

3.
十月中旬,美国各地各阶层人民,掀起了一个空前规模的示威浪潮,强烈反对约翰逊政府侵略越南的战争。美国人民这次全国性的盛大示威活动,是由三十三个和平团体组成的“结束越南战争全国协调委员会”发起的。据初步统计,在十五日到十七日这三天中,全美国共有六十个城市的十万以上人民参加了斗争。这是美国人民反对约翰逊政府侵略越南的一次大示威,是  相似文献   

4.
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通过分析各方面因素确定了战争动员的目标,即出兵朝鲜半岛是美国进行的一次反共集体安全行动.政府希望透过新闻媒体强化出兵的正义形象,引导公众舆论的走向.同时,公众舆论也对政府战争动员政策施加影响,迫使政府不断调整宣传方式与宣传强度.杜鲁门政府的战争动员政策在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反共集体安全行动与控制战争规模、冷静处理朝鲜危机的实际中不断寻求平衡.政府与公众舆论的互动对朝鲜战争的走向甚至美国政坛的发展都产生了诸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帝国主义在南越进行的“特种战争”遭到失败以后,又实行所谓“逐步升级”的军事战略。现在,它正在沿着“逐步升级”的梯级往上爬,加紧部暑,要在越南以至整个印度支那地区打一场朝鲜式战争。七月二十八日,美国总统约翰逊悍然宣布,立即向南越增派五万名美军。这样,侵越美军的总人数将达到十三万人。约翰逊还决定在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社会科学家广泛地参予政府的决策活动,由于美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变革,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社会科学家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 美国社会科学家的“参政史”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战前,社会科学家一般只在大学里从事学院式的理论研究。战争期间,美国政府首次动  相似文献   

7.
约翰逊政府在玩弄了一场“暂停轰炸”的把戏以后,一月三十一日又悍然宣布恢复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同时还出动了四万名美国侵略军和大批飞机、舰艇,在越南南方沿海沿一号公路的一百六十多公里地区悍然发动五路进攻。这样,约翰逊政府就用自己的血手彻底揭穿了他苦心经营的“和谈”大骗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酝酿对华政策调整的时代.在约翰逊政府时期,以提出"遏制而不孤立"为标志,美国战略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在认识上基本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为尼克松政府实际调整对华政策打下了基础.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为一直到现在的美国对华政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框架.分析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对认识历史和现实的美国对华政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9. 11”恐怖袭击事件虽然影响了美国的对外政策 ,但并未改变美国单边主义的特征。相反随着阿富汗战争结束 ,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强硬的外交政策表现的更加明显 ,美国的对外政策对美国自身的发展与稳定将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三次重大决策,即美国是怎样决定卷入战争的,怎样作出越过三八线的决定的,以及怎样决定进行和平谈判来停止战争的,迄无专门的研究.美国决策者自始至终是从美苏全球对抗的角度来看待朝鲜战争的.战争一爆发,杜鲁门政府就决定要在这里画线,遏制苏联的扩张,美国如拒绝拯救南朝鲜,势必引发世界大战.仁川登陆以后,美国认定这是一场局部战争,苏联不会参战;又把中国的警告当耳旁风,改变了美国参战的目的,作出了越过三八线的致命决定.中国的参战给战争带来了根本的变化.美国决策者很快意识到,美国先前确立的"统一半岛"的目标是不现实的、无法达到的,朝鲜不是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地方,美国遂决定进行和平谈判.  相似文献   

11.
一字之趣     
一字社论 1968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就约翰逊竞选总统失败发表了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文仅有一字;“妙”。鲜明地表明了自己报纸的态度,真是耐人寻味。 一字小说 1984年,美国一记者写了一篇内容只有一个“网”字的小说,揭示了美国错综复杂,形似  相似文献   

12.
文幸运用社会政策分析视角,以社会政策价值评判分析框架为理论指导,通过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6个基本政策要素进行分析,指出现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未能恰当“符合”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解决:在政策目的与目标方面,缺乏社会价值指导基础上的明确的政策目的以及缺乏统一、明确、长远的政策目标;传递利益与服务形式,实际上是将原本属于补偿权范围的一定数额的货币补偿与原本应由政府向公民提供的、用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货币补贴混为一谈,规避或减轻了政府责任;适用权益的规则随意化、粗略化;既有服务提供的组织结构下,政策监控不足导致背离“自愿原则”,片面执行养老保障政策以及部分政策执行失真;既有筹资方式下,强化了个体的筹资责任的同时也存在着资金安全隐患;缺乏有效的政策要素互动载体,导致各政策要素间缺乏良性互动等等.改变当前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政策取向,建立起社会政策意义上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的新范式,是完善既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思想库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库”一词起初指美国军工企业中的研究与发展部,现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策选择为目标,独立于政府、公司和利益集团之外的非赢利性机构。思想库可分为小型思想库、中型思想库、大型思想库,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生产思想;教育功能;培养和储备人才。美国各种思想库在美国国家政策的酝酿、形成、决策、评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局部拓展权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解释美国南海政策对华制衡强度变化动因的理论框架。文章提出,在南海权力有限转移阶段,“菲律宾或越南成为制华责任承担者的意愿”是美国南海政策对华制衡强度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文章援引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作为验证案例,证明菲越成为制华责任承担者的意愿从“积极”向“减弱”转变,以及从“减弱”到“积极”再到“缺乏”转变,导致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的对华制衡强度增强,以及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对华制衡强度下降后升级。基于该理论框架,本文判断拜登政府南海政策的对华制衡强度较特朗普政府中后期有所降级,尚未滑向冷战的战略轨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9·11”事件以来俄罗斯在反恐战争中的合作政策为中心,重点分析了俄罗斯在反恐怖战争中的利益得失,揭示了这种合作是以俄罗斯的战争妥协为前提的,它意味着俄罗斯在放弃冷战时期“零和”方式的国家利益认知模式的同时,正在学习和探寻一条与美国和西方交往的适当途径,并初步确定了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行为准则,即绝对放弃反美的政治信念;不寻求与美国无故对抗;在一定程度上主动承认美国的某些特殊地位;把对美政策的制定纳入国家复兴的大战略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 ,肯尼迪政府上台后 ,美国曾对中国实施过所谓“微开门 (keepthedoorajar)”的政策。这是一个被史学家忽视的问题。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华政策相比 ,肯尼迪政府的这一政策是相对中立的。其主要内容有 :认可中国的现实存在 ;主张降低敌对 ,尝试“接触” ;除了“遏制”外 ,还对中国施加“引导”策略。本文利用美国外交档案文件 ,对这一政策的形成过程、特点、提出的原因以及实施情况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美国媒体和媒体工作者与其他社会成员享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这就使得美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具有相互渗透的特点。尤其是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美国的媒体作为“无冕之王”、美国政府的“第四 部门”,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8.
试析罗斯福时期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妍 《北方论丛》2002,(2):125-126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序幕,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这期间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政策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以珍珠港事件为界,之前美国奉行"中立"政策,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给了日本法西斯以有力援助,对日本侵华战争起了"加柴助燃"的作用;之后美国的孤立主义者们猛醒,把中国大陆作为反击日本法西斯的基地,开始全力支持中国蒋介石政府抗击日本的侵略,为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如此,美国仍是从自身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出发的,因而也给亚洲和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这并不是什么奇事,人们早已屡兄不鲜:豺狠惯于披上羊皮,妄想掩盖凶残嘴脸。如果叫他滚开,就是附带“条件”。这真是枉费一番心机,脆计挽不涛专天亡命运,吃人的本相总要露出,怎能逃人民雪亮眼睛!强益的词汇的确特别,含义同我们恰恰相反,要想明白懂得它们,最好另编一套词典。美国强篮霸占南越,打了四年“特种战争”,反对呼声响遍全球,领上纹索越勒越紧。他要永远奴役南越人民,却说是“保证”它的“独立”局面;他要扩大使略战争范围,却说是在“不倦地寻求和干”。眼兄使略野心难以实现,约翰逊居然花样翻新:一方面在搞战争“逐步升级”,一方雨高…  相似文献   

20.
政策议程设置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政策议程是社会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然而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人们的主观认识、政策议程设置模式单一、缺乏有效的触发机制、隐蔽议程的操纵和阻碍、决策主体的价值偏好等都会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就我国当前来说,建立多元主体互动的政策议程设置机制、纠正政府的决策偏好、提升媒体在政策议程设置中的作用,是推动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进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